奥廖尔—布良斯克战役(1941年9月30日—10月23日),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苏德战争中,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
维亚济马,奥廖尔—布良斯克地域对苏军西方面军、
预备队方面军和
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实施的两次大规模的围歼战,是莫斯科战役的组成部分。
经过
1941年,按照“台风”战役计划,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应以南突击集团(第2集团军和坦克第2集群,司令分别为魏克斯上将和
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将)由绍斯特卡地域和罗斯拉夫利以南地域实施向心进攻,突破布良斯克方面军防御,围歼该方面军,尔后以快速兵团从南面和东南迂回
莫斯科。布良斯克方面军(第50、第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叶尔马科夫
少将的战役集群;司令为
安德烈·叶廖缅科中将)在兵力上少于
德军:炮兵为1:2.6、坦克为1:4.5、飞机为1:10—11,未能建立纵深防御,且战术密度小(每公里正面火炮和
迫击炮4门、坦克0.3辆)。
1941年9月30日,德军经炮火和航空火力准备后转入进攻。至日终前,坦克第2集群(10月6日起改称坦克第2集团军)所属部队突破了第13、第50集团军的薄弱防御,开始从南北两面迂回
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并前出其基本兵力后方。因此,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命令在姆岑斯克地域展开近卫步兵第1军(军长为列柳申科
少将),为对冲向布良斯克方面军后方的德军坦克集团实施突击而建立了
航空兵集群。10月3日,
德军占领了
奥廖尔,并沿奥廖尔—图拉公路推进,但被得到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航空兵第6集群和方面军航空兵支援的近卫步兵第1军部队所阻住。在这些战斗中,卡图科夫
上校的坦克第4旅表现了特别顽强的精神和善于同数量上占优势德军作战的本领。设伏的
装甲兵对德军纵队实施了突然的强大火力突击,并迅速退到新地区。德军被迫在别廖夫、姆岑斯克一线滞留两周,以便调拢新
预备队。
14日,德军将
苏联红军布良斯克方向军所属第50(司令为彼得罗夫
少将)、第3(司令为克列伊泽尔少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合围在布良斯克南北地区。
德军统帅部为消灭被合围的苏军,动用了坦克第2集团军5个军中的4个军。陷入战役合围的
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各集团军,除部分在10月23日前突围后退到了别廖夫、姆岑斯克、波内里、法捷日、利戈夫一线外,其余大部被歼。
维亚济马战役(1941年10月2—13日)
德军统帅部在制定向
莫斯科战略方向实施进攻的计划时,拟由杜霍夫希纳、罗斯拉夫利地域向
维亚济马总方向实施强大突击以突破
苏联红军防御,合围并歼灭苏军于维亚济马地域,尔后再向莫斯科发展进攻。为此目的,
德军在
斯摩棱斯克以东集中了“中央”集团军群基本兵力,第4(司令为
京特·冯·克鲁格元帅)、第9集团军(司令为施特劳斯上将),坦克第3(司令为霍特上将)、第4集群(司令为霍普纳上将)。
西方面军(司令为
伊万·科涅夫上将)辖第22(司令为尤什克维奇
少将)、第29(司令为马斯连尼科夫中将)、第30(司令为霍缅科少将)、第19(司令为卢金中将)、第16(司令为罗科索夫斯基中将)、第20(司令为叶尔沙科夫中将)共6个集团军,在安德列亚波尔以东、亚尔采沃以东、叶利尼亚以西长达340公里一线占领了防御。
预备队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
谢苗·布琼尼)以第24(司令为拉库京少将)、第43(司令为索边尼科夫少将)2个集团军在100公里宽的正面掩护罗斯拉夫利方向,另以第31(司令为多尔马托夫少将)、第49(司令为扎哈尔金
中将)、第32(司令为维什涅夫斯基少将)、第33(司令为奥努普里延科旅长)4个集团军在
西方面军后方沿
奥斯塔什科夫、奥列尼诺、叶利尼亚一线占领阵地。
两个
方面军的任务是:阻止
德军在最重要的方向即
莫斯科方向突破,并为在此组建和集中新的
预备队赢得时间。战役开始前,德军在数量上占很大优势,特别是在罗斯拉夫利方向(人员多2.2倍,坦克多7.5倍,火炮和
迫击炮多6倍)。
苏联红军高射炮和
反坦克炮奇缺。防御具有基点性质,纵深不大(15—20公里),且工程构筑薄弱。党政工作保证军队在防御中坚务必坚守首都接近的每一地区。在危险临头情况下,要求不惜任何代价阻住德军,以便调拢预备队!
10月2日晨,
德军德军第3、第4装甲集群转入进攻,当天即在杜霍夫希纳和罗斯拉夫利两方向突破苏军防御并前进了15—30公里。从10月3日晨起,两方面军司令采取了消除突破口的措施,即以方面军预备队和集团军预备队实施了反突击,但他们未能完成受领的任务,于是形成了德军各坦克集团从北、南两面前出
维亚济马地域的现实威胁。
10月5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批准了
西方面军司令
伊万·科涅夫上将关于把军队撤向
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维亚济马防御地区的决心。但这一机动在当时条件下未能实现。迅速前进的
德军各坦克集团于10月7日在维亚济马附近会合,切断了
苏联红军4个集团军(第19、第20、第24和第32集团军)的退路。
10日,德军一部从格扎茨克、米亚特列沃和卡卢加以两地域向
莫斯科方向发起进攻、另一部向
米哈伊尔·加里宁方向实施追击。在这种情况下,西
方面军和
预备队方面军于同日合并为1个方面军即西方面军,
格奥尔基·朱可夫大将任方面军司令。
西方面军和各友邻方面军所属
航空兵用于对德军机场和地面军队突击集团实施密集突击,并对己方军队进行空中掩护。被合围的苏军抗击了
德军连续冲击和航空兵袭击。
最初几天,他们牵制了28个师,其中14个师至10月月中前未能被抽调去实施尔后的进攻。12日,
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建立
莫斯科防御区,动员45万市民构筑上事,新建若干民兵师、做好
巷战准备。13日,
苏联红军维亚济马集团大部被歼、一部突围,卡卢加失守。苏军部分军队突围出来并退到
莫扎伊斯克防线,一些部队和分队留在敌后进行游击战。
14日,德军占领加里宁市。17日,苏军成立以
伊万·科涅夫上将为司令的加里宁方面军。18日,
德军占领莫扎伊斯克,继而突破苏军第二道防线,莫斯科面临危机。
10月17日,苏军成立以科涅夫上将为司令的加里宁方面军。
10月18日,德军占领莫扎伊斯克,继而突破苏军第二道防线,
莫斯科面临危机。
影响
此战,德军行动迅速,以精锐的
装甲部队对
苏联红军纵深进行迂回,再对其进行分割包围,德军在此战中共俘虏苏军67.3万人,取得了辉煌战果。但由于苏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德军进攻已近强弩之末。苏军虽损失惨重,但被围军队的斗争,使苏军统帅部得以采取紧急措施巩固
莫扎伊斯克防线并恢复被摧破的战线。这对莫斯科附近防御交战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