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英布店
同英布店
2013年由庄友珍及厦门市兴茂贸易有限公司接手,注册了:“同英布店“本着让更多的人了解厦门的老字号品牌,在鼓浪屿安海路35号三楼之二单元,重新启动了同英布店品牌联络点:厦门市同英百货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3000万元,同英布店发扬老字号的优良传统,实行批零兼营,掌握市场动态,及时供应适销商品,大力开拓服务项目。以热情周到的服务,优质新潮的商品,以丝绸、围巾、领带、手帕、帽子等产品,成立厦门市同英百货有限公司,为广大消费者树立新的企业形象。
基本介绍
同英布店,是由福建南安籍卓长福,于1903年创立,同英布店,位于厦门竹仔街(即大同路、横竹路交叉路口)。因地处中心地带,加上信誉良好,赊货经营,故买卖发达,至年底已付裕如,站稳脚跟。1913年,卓长福萌生退志,将店务交卓全成接掌。卓全成当经理时才21岁。1957年,同英布店实行公私合营不久,与相邻的“建成布店”合并为“人民百货”,1981年,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同英布店重新独立出来,恢复原店名。经装修改造成,店面由原来的3间增至7间,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勃勃生机。
1905年,卓全成在同英当学徒时,店内主要货品多数是苏广杂货,少数是日本布(叫作匹仔布)和上海市广州市的匹仔布等。到了20年代,因为卓全成的二哥懂得外文,所以同英进口外国货,都能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洋行或伦敦、日本厂家直接进货,毋需经过厦门市批发行或香港“九八行”(即经纪行)代办。
到1927年,同英全部改营布店。以黑斜纹(日本货,后来是上海货,但很多是日本在沪设厂生产的)为大宗。不久,“阴丹士林”出世,同英获得了福建省总代理的权利。“阴丹士林”初推销时,“买五码,送一码”,利润率一般是3%,但加上奖励金就达4-5%左右。同英推销的,“阴丹士林”风行一时,最高销量一年约有几百箱(每箱60匹)。
1930年以后,同英又兼营棉纱。有32支的日本棉纱,有20支的英国棉纱和上海市棉纱,还有60支、42支的美国棉纱。销往农村的以20支为主,但也有10支、16支的。那时,英国哔吱每码才三块多钱,粗呢每码才一块五角多一点。在农村粗呢大衣销路很大,荞巷许多成衣店日夜加工这种大衣,还供不应求。
同英在业务经营上,最大的特点是各个时期都掌握一些“王牌”货,即在市场上除同英以外,别处没有的畅销品。这些“王牌”货,早期如英国羽纱、罗绒、“高突棉”,中期如“阴丹士林”、日本绒绢等。这些货在市场上都没有竞争对手。
同英布店分为批发、零售两部。批发业务,范围很广。在整个20年代,业务范围除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这三个主要城市外,他如南安市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同安区海澄县漳浦县、云宵、诏安县东山县长泰区南靖县、平和、龙岩市甚至汕头市等地,都有同英的业务关系。
此外,同英布店还联合同业,组织了“永(春)泉(州)厦(门)水途保险公司”、“漳(州)(石)码厦(门)棉布途保险公司”,还有一个棉纱保险公司。每家都有资本五六万元,由卓全成任董事长。凡是内地客户向同英采货或者向同业采货,公司都动员他们投保水险,按货款每百元收保金1.5元;如果在运输途中碰到船沉或被水浸湿,即由保险公司赔偿。但投保与否,听由自便。实际上凡是向同英赊销的,一般都会投保,况且,内地采货员投保时还可抽取佣金。保险公司每年年终结算,按股分红。在这方面,同英也获利不少。
同英的营业和利润率在抗战前十多年间,一直很稳定。虽然帐簿没有很好保存下来,不能更具体地列出统计数字,但一般情况大体是这样的:门市零售经常是每天1300-1400元,可以获毛利140-150元;批发部营业额为门市的四倍,约5000多元,毛利100多元。全年工农业额约为220-230万元。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每天约为50元,全年约1700-1800元。每年纯利约为7万元左右。到抗战前,市场上称同英为“百万富翁”。那时,单同英存货就值40万元,如果连房地产算进去,也称得上“百万”了。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