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级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是适应我国信息科学发展需要而建立的学院。
学院概况
信息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98人,其中专任教师74人,具有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31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8.65%;具有博士学位44人,硕士学位25人,博硕士学历教师占专职教师的93.24%。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7人。学院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学术院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类入选者1人、宝钢优秀教师1人,兼职教授1人,客座教授1人,学校首届金牌教师新秀奖获得者1人。
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电子商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5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320人。学院拥有省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校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个,专业实验室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3个。学院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拥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近年来主持省校级新工科项目、教改项目93项,获省校级教学成果奖12项,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校级精品课程9门;建设MOOC等在线课程8门;主编、副主编教材20余部,获奖教材8部。
学院在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农业信息工程研究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信息化、电子信息两个全日制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导师20名,在校研究生140名。学院在智能计算与农业信息系统、智能媒体处理、农业信息获取技术等方向开展科学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重大横向课题150余项,累计到位经费15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0余件。
学院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多所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近年来,选派40余名毕业生、27名骨干教师赴外进修或攻读学位。与日本UCL公司建立海外校企合作,每年选送10余名本科生赴日带薪实训。
学院沿革
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为1979年建立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机农业应用研究室。
1984年西北农学院成立了计算机中心,面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开展计算机基础教育和普及。
1996年成立计算机科学系,同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大专生。
1999年10月,新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重新组建后,进行资源和学科优化配置,于2000年7月组建了16个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即为其中的一个学院。
1999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
2001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
2004年“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获批一级学科点。
2006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
统计资料
教职工总人数:
82人,外聘7人
专任教师人数:
62人(教授7人、副教授12人、讲师25人。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22人;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
3、硕士点:计算机应用技术(一级学科),下设“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体系与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4个二级学科
本科专业:
在校本科生学生人数
200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1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90人
200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7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90人;电子商务55人
2007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1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88人;电子商务55人
200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0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90人;软件工程90人
在校研究生:
2006级:34人2007级:31人2008级:26人
教学成果:
(1)“面向21世纪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主要完成人:何东健,李书琴,陈勇,孙健敏等),2003年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改革与建设(主要完成人:何东健,耿楠等),2004年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3)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改革与建设(主要完成人:何东健,耿楠等),2004年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4)“面向21世纪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主要完成人:何东健,李书琴,陈勇,孙健敏等),2003年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5)“计算机硬件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主要完成人:马永,耿楠,张建锋等),2003年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精品课程:
(1)国家级精品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李书琴等),2004年。
(2)省级精品课程:《数字图像处理》(何东健,耿楠等)2004、《计算机应用基础》(李书琴等),2003年
(3)校级精品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数字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与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
机构设置
综合实验室
信息工程学院综合实验室主要面向该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专业的本科生进行计算机硬件实验,同时也提供其它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专科生等相关的计算机实习,是一个综合型的计算机实验室,实行校院两级管理。
实验室的使用面积为700m2,现拥有各种仪器设备近616台(套),实验仪器基本上是2000年以后的新设备,因此和当前教学结合比较紧密,能满足现有教学的基本要求。
实验室现有专职人员4人,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实验师)2人。
信息工程学院综合实验室由以下四个实验室组成:
(1)单片机与控制实验室
该实验室主要完成自动控制类及单片机类实验。实验室面积175平方米,现有设备125台(套)。
(2)网络与通信实验室
网络与通信实验室主要完成网络原理、网站建设、网络工程等网络类实验,以及计算机通信原理等课程的实验。实验室面积175平方米,现有设备140台(套)。
(3)组成与接口实验室
组成与接口实验室主要完成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课程的实验。实验室现有面积175平方米,现有设备149台(套)。
(4)数/模电路实验室
可完成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的教学实验任务。实验室面积175平方米,现有设备224台(套)。
计算机教学实习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主要为全校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专科生计算机课程教学提供实习环境。属校级综合型实验室,由信息工程学院管理。
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设备和管理先进,现拥有各种设备1092台,价值1144万元,实验室实际使用面积2387平方米。有程序设计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计算机高级认证实验室、信息检索与电子阅览室、图形图像与多媒体实验室、农业软件与GIS实验室。
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每年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实习任务,其中2003-2004学年承担50万人时数教学实习、实验。在保证正常教学的情况下,计算机教学中心还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课外学习用机,因此,实际承担的用机时数远远超出正常的教学任务,设备利用率非常高,设备的完好率在98%以上。
信息系统系
信息系统系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硕士生导师2人,教师中硕士学位5人,在读硕士4人。
信息系统系主要承担该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商务四个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经管学院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全校部分本科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此外,还承担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生若干门专业课程。主要开设的本科课程有:计算机文化基础、VB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应用基础、编译原理、电子商务技术应用、数字图像处理、电子商务概论、IT项目管理、信息新技术动态、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Linux、信息安全技术、网站设计与管理、计算机网络应用综合实习、GIS原理与应用、3S技术及应用、系统维护与管理教学实习、基于网络的GIS应用综合实习、计算机基础训练、生物信息学收集与整理、电子工艺实习、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网页设计等。主要开设的研究生课程有:科学计算与程序设计、高级数据库理论、计算机研究与进展(专题)、专业外语、农业信息获取、农业信息处理与分析等。
近年来,信息系统系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在农林领域的深层次应用,主持或参加各类教改与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另外,有2名教师获得2007年度校级优秀教师,1名教师获得2008年度信息工程学院优秀教师,《计算机应用基础》获批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实施了《编译原理》课程的双语教学,也完成了《网站设计与管理》网络课程的建设;主编和参编正式出版教材5本、校内教材6本。
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系经过学校各部门大力配合和学院筹备工作组的精心准备,于2008年7月正式成立。软件工程系秉承“诚、朴、勇、毅”的校训,依托计算机学科的综合优势,以面向工程应用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为目标,使其成为高层次实用型软件人才的教育培养基地、软件理论技术的研发基地。
软件工程系面向软件产业人才需求,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学生在掌握计算机软件理论技术的基础上,能够熟悉工程化软件开发工具与方法,并应用其完成必要的技术方案设计、软件开发等工作。同时注重工作过程中学生的管理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软件工程系主要研究方向有软件工程、数据挖掘等。主要承担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算法分析、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编译原理、JAVA语言程序设计JBoss技术、中间件技术、Web程序设计、分布式对象技术、软件自动化测试技术、软件项目组织与管理、软件工程等。
软件工程系现有教师11名,其中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2名,讲师7名,其中4名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研修)教育背景,多名教师具有丰富的软件开发经验。软件全体教师在先进的国际办学理念指导下,专心治学,积极探索软件开发实践指导教学的新模式,为培养高层次实用型软件人才不懈努力。
计算机控制系
计算机控制系现有教师10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4人,助教3人。教师中在读博士3人,在读硕士2人。
计算机控制系主要承担该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本科专业的电类基础课程和计算机硬件课程的教学任务,另外,还承担校部分本科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电路、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本科及研究生)、嵌入式系统设计(研究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FPGA应用系统设计、计算机专业外语、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本科及研究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同时,教研室还承担两个本科专业的电子工艺生产实习任务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计算机接口技术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任务。
学院设有综合实验室,包括数字与模拟电路实验室、接口与组成实验室和单片机与控制实验室三个硬件课程的教学与应用实验室。
近年来,本系教师积极进行计算机硬件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探索计算机在农林领域的深层次应用,主持或参加各类教改与科研项目8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校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8人次,副主编或参编教材7本。
计算机科学系
计算机科学系现有教师10名,其中副教授5人,讲师5人。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6人,在读博士4人,在读硕士1人,硕士生导师3人。
计算机科学系主要负责计算机科学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程设计、教学实训、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承担信息学院各专业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平台课程,以及其它专业选修课程教学任务,承担“数据结构与C综合训练”、“面向对象编程实践”、“应用软件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并负责完成硕士学科点相应课程的教学任务。结合教学与科研,我系人员主持或参与教学改革项目5项,科学研究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共计40余篇,其中EI收录20余篇。
近年来,我系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也在不断扩大,多位国外学者应邀来访问、讲学,并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和计算机研究开发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留学归国博士2名,2007年派出2名教师赴美国研修,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2009年拟派出1名教师出国研修。
年轻且富有朝气的计算机科学系将继续发扬我校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计算机科学系的全体教职工正在积极进取,在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不断开拓创新,为建设一流的计算机专门人才培养基地而努力工作,积极探索计算机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为提升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含量,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做出不懈的努力。
计算机基础教学部
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11人,助教5人。承担全校研究生的图像处理技术、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计算机数据处理、数值计算与程序设计等课程,还承担了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网络应用基础和该院各专业计算机基础训练和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
基础部先后承担国家863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横向联合课题1项,校级重点科研课题1项,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2项。通过省部级鉴定的科研成果9项,获实用新型专利6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主要负责建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先后被评为2003年省级、2004年国家级精品课程;“面向21世纪计算机教学改革与研究”研究项目,2003年获陕西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Visual Basic6.0程序设计网络课程”2003年10月获多媒体网络课程一等奖陕西省教育厅)。出版著作教材10余本,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教学法研究10余篇。
目前主要从事计算机智能检测、智能信息系统开发、计算机数据处理、网站设计建设和多媒体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综合办公室
学院综合办公室全面负责本学院的各类教学、科研、学生、党务和行政管理等业务的综合协调、安排和管理,协助学院领导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或临时性工作任务。
综合办公室设有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党务管理、科研、研究生管理及学生管理等主要岗位,并配备了相关管理人员。
综合办公室主要工作有:负责该院教学运行管理及学籍管理工作,协调各类与教学管理有关的工作;负责学院科研项目、成果的申报及管理工作;负责学院行政管理的协调和运行工作;负责各类公文的收发、传阅及办公用品的领用、保管、发放工作;负责研究生的招生、日常管理及培养工作;负责学院党务管理工作;负责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
多年来,综合办公室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作出了努力和贡献,有力地推动了学院的发展和建设。先后获得信息工程学院2005年先进集体、信息工程学院2008年先进集体、200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女教工“创新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师资队伍
信息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80名,聘任7人;其中专职教师62名,专职实验技术人员7名。在专职教师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16人,讲师33人。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9人。
近年来,学院在学校人才工程的支持下,引进优秀人才和提高现有教师水平相结合,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充满活力的教学队伍。
教授:张阳方勇何东健颜永丰黄林李书琴
副教授:马永武苏里韩宏任国霞鱼晓杨广锋王湘桃耿楠Marc Maier张建锋张志毅陈勇景旭蔡骋徐杨
教学名师:何东健
专业设置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本专业培养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计算机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干课程: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离散数学、计算方法、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接口技术、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概论、网络程序设计等。
就业方向与深造:毕业后能在IT企业软硬件系统开发,教育机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金融证券等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及计算机信息处理研究与应用。优秀本科毕业生可以推荐、报考本校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也可以推荐或报考国内外院校研究生。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管理学学士。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经济学理论基础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及应用能力,受到信息管理系统和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系统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具备信息组织、检索与储存、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相关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经济学
主干课程:管理学原理、经济学、系统工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与电子技术、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微机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程序设计、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IT项目管理电子商务概论等。
就业方向与深造:毕业后能在IT企业软件开发,教育机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金融证券等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及计算机信息处理研究与应用等工作。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熟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主流技术、方法与软件项目管理等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适应国内外软件产业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工程实用型软件开发及管理人才。同时结合所设置的选修课程,加厚基础,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求实创新、团队合作精神,以适应社会发展对IT人才的需求。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相关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干课程:离散数学、数字电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JAVA技术、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模式、软件评审与测试等。
就业方向与深造:毕业后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金融证券及其他有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软件开发、系统设计与维护、信息处理研究和应用、网站的开发与维护等工作。
4.电子商务专业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
培养电子商务行业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软件开发主流技术和电子商务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行业项目开发、测试与管理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从事电子商务相关领域中科研、开发与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相关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学
主干课程: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支付、商务智能与数据挖掘、大数据管理、信息安全、网络安全、Java语言程序设计、Java EE技术、中间件技术、离散数学、数值分析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乙)、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微观经济学等。
就业方向与深造:毕业后可在教育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电子商务平台的研究、设计开发与管理等工作。优秀本科毕业生可以推荐、报考本校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相关硕士专业,也可推荐或报考国内外院校研究生。
专业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
培养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可在IT企业、机关、学校、科研院(所)、金融证券、邮电通讯等行业,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系统管理、信息处理、教学及科研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
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应用开发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计算机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本能力;
4.具有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5.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6.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及应用前景;
7.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文献。
三、主干学科及相关学科
四、主干课程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接口技术、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J2EE技术、单片机及应用等。
五、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共44周,其中包括:军训、劳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工程训练(乙)、计算机技能训练、数据结构与C语言综合训练、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面向对象编程实践、电子工艺实习、数据库设计、计算机接口设计、应用软件设计、电子系统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
参考资料
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院网站.2017-01-04
副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院网站.2017-01-04
目录
概述
学院概况
学院沿革
统计资料
机构设置
师资队伍
专业设置
专业培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