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隆巴赫
李·克隆巴赫
李·克隆巴赫(Lee Joseph Cronbach,1916年10月1日—2001年4月22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以其在心理测验和测量领域的贡献而著称。他提出了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和教育测验的克隆巴赫系数,是评估测验信度的重要工具。
人物经历
他在 5 岁时因家乡的心理学家 B.肯明斯女士的建议而接受了斯坦福 - 比奈智力测验,测验结果显示他的智商高达 200,而肯明斯女士还借此向报纸宣传他的高智商,并极力建议他加入由斯坦福大学教授 L.推孟主持的资优生计划。但根据克隆巴赫表示,他是在距离当初的智力测验几十年后才得知,推孟博士的研究人员将自己第一次的智力成绩视为无效,仅认证他第二次测得的较低的智商。
就在他接受第一次智力测验后,肯明斯女士就安排年仅 5 岁的他进入小学二年级就读。到他五年级时(8岁),受教于一位行为“疯狂”的女老师,该老师拥有极高的教学热忱,但迫于退休年龄限制,使她无法继续教学,于是便向学校提出加倍教学进度的提案;在学校准许之下,这位女老师便在一年中教完小学五、六年级的所有课程,也因此克隆巴赫于 14 岁时便从高中毕业,18 岁便大学毕业。
1934 年,他毕业于弗雷斯诺州立大学,在 1937 年得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硕士学位,1940 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的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在二十世纪 30 年代末期,他开始在弗雷斯诺高中教授数学及化学,后来又成为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助理教授,继而转任芝加哥大学、伊利诺大学斯坦福大学
测量理论
克隆巴赫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三个领域:测量理论、计划评估及教育。他发展了概推度理论,提出了心理测验的建构效度概念,并与保罗·米尔合作,将有效性理论置于教育和心理测试的中心。克隆巴赫系数是他的重要贡献之一,它衡量心理或教育测验的内部一致性,克服了部分折半法的缺点。此外,他还开发了“随机模型”,通过普适性理论扩展了对可靠性调查的理解,强调了测试分数中提取信息的有效性。
计划评估
克隆巴赫在教育评估领域的研究跨越了多个领域,包括健康计划和少年犯计划。他在斯坦福评鉴会的工作与加州教育局合作,检视州政府与学区间的关系。他的评估研究不仅关注教学-学习过程的性质和教育项目的评估,还包括教育心理学作为社会科学学科的愿景。克隆巴赫制定了评估设计、实施和分析的框架,强调评估的目的不仅是提供建设性反馈,而且应反映出反馈的目标。
教育领域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克隆巴赫强调课堂实践与基本心理学原则之间的关系,他的著作对测验的发展和应用强调了普遍临界原则。他还提出了学习环境应针对个人能力设计的观点,并主张使用广泛的地方研究和实地方法,以产生有用的教学和学习叙事。克隆巴赫的理论超越了对学生在分布中相对地位的一致性的考察,认识到放弃严格的科学主义,支持更多元化的哲学和经验议程,强调上下文的作用和改进教育过程的解释同样重要。
主要作品
- 《心理测验的本质》
- 《心理测验和人员抉择》:与 G.格莱塞合著
- 《行为测量的可靠性》:与 G.格莱塞合著
获得成就
克隆巴赫在1956年当选为美国统计协会会士,并获得瑞典大学、芝加哥大学和耶希瓦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他的贡献包括改进心理测量建模技术,以及超越数学的心理学测试表现心理学的理解。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测量理论
计划评估
教育领域
主要作品
获得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