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汽油弹(napalm),是指装有凝固汽油的炸弹,主要成分是汽油和其他化学品制成的胶状物,爆炸时向四周溅射,能产生高温火焰,发出一千摄氏度左右的高温,并能粘在其他物体上长时间燃烧。
凝固汽油弹通常通过飞机进行投放。在爆炸瞬间,它能释放出高达1000摄氏度的高温火焰,并扩散出一片溅射的火墙。其独特之处在于能够牢牢粘附在各种物体表面,持续燃烧较长时间。 这个名字源自其发明者——哈佛大学的化学家路易·菲塞及其研发团队。最初,凝固汽油弹被设计用于摧毁建筑物,但后来其用途逐渐扩展,转变为一种针对人员的杀伤性武器。
凝固汽油弹是燃烧武器的一种,按其作用分为集中性和散布性两种。为了攻击水中目标,有的还在凝固汽油弹里添加活泼碱性金属如:钙、等,金属与水结合放出的
氢气又发生燃烧。为了增加温度,有的凝固汽油弹中又加入磷、镁、颗粒铝等金属燃烧物,温度可达1,000~2,000℃。
凝固汽油的特点是燃烧时间长、温度高,粘于皮肤上,不易被移除。
发展历程
凝固汽油弹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
美国为了对付
日本大面积木质建筑物发明的炸弹,使用粘稠状汽油为燃料的炸弹,其实这并不是一种真正的汽油而是人工合成的价格低廉胶质燃烧剂,爆炸后会产生1000
摄氏度的高温火焰,而且还能够牢牢的粘附在目标物体上长时间燃烧,如果再添加上活泼碱性的金属例如钡和钙,在水里也能和水产生
氢气,进一步加剧燃烧,所以用水也无法扑灭。
美国利用凝固汽油弹对
东京进行轰炸袭击造成了毁灭性的伤害,仅在一次轰炸中,两千吨的凝固汽油弹就将40多平方千米的市中心夷为平地,26万多幢建筑物付之一炬,直接烧死了近10万人。甚至比
广岛市或
长崎市的原子弹爆炸伤亡还要多。
凝固汽油弹早期主要用来攻击建筑物,后来演变成一种杀伤人员的武器。这种炸弹用环烷烃和棕榈酸同汽油混合,使之粘稠化。不仅如此,美国路易教授的一位同事还建议在
凝固汽油中加入磷,使凝固汽油会渗入肌肤并继续燃烧,从而造成更大的伤害。
这种恐怖的武器在空气中会急速地消耗附近空气中的氧气,产生大量的
一氧化氮,造成窒息。除了烧伤和窒息之外,凝固汽油弹还会导致受伤害的人神志不清。一旦遭到这种武器的攻击,严重的会造成人们痛苦地死亡。即便没有死亡,由于大量皮肤被烧伤,也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原理及构成
凝固汽油弹是燃烧武器的一种,包括有火焰喷射器、凝固汽油弹或炸弹、
地雷、
手榴弹等。
凝固汽油是一种
铝皂,由
环烷酸和
软脂酸合成。它有强烈的
吸水性,形成一种稳定而粘稠的燃料。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又制造出许多燃烧时间长,具有更强烈杀伤力的超级凝固汽油弹和凝固汽油弹B等,已发展成为光泽塑胶、汽油和苯的合化物。
为了攻击水中目标,有的还在凝固汽油弹里添加活泼碱性金属如:钙、钡等,金属与水结合放出的
氢气又发生燃烧。为了增加温度,有的凝固汽油弹中又加入磷、镁、颗粒铝等金属燃烧物,温度可达1,000~2,000℃。
凝固汽油的特点是燃烧时间长、温度高,粘于皮肤上,不易被移除。
分类
凝固汽油弹,按其作用分为集中性和散布性两种。
集中性
集中性的就是一个比校大的燃烧弹,当它着落目标后,爆炸燃烧,仅产生一个比校大的发火点,用来烧毁难以燃烧的目标。
散布性
散布性的,就是把几十个小型的凝固汽油弹用铁捆在一起,铁箍上装有引信。从飞机上投掷下来,到一定的高度,铁箍上引信在室中爆炸,把铁箍崩开,几十个小凝固汽油弹就分开降落,散布在很大的面积上,造成很多时,一般不能用水灭火,因为水比油重,凝固汽油可以浮在水面上继籍燃烧。
凝固汽油弹致伤效应
凝固汽油的作用既可直接附着于人体而引起原发性烧伤,又可使衣服、房屋、草木物燃料的特点是产生浓稠的黑烟(炭末颗粒)、大量的热及高浓度的
一氧化碳,所以,其致伤效应可归纳如下:
热射症(高温)
凝固汽油燃烧而造成立即死亡者较预想的为少,因为火球的作用时间很短(约6~10秒),故不足以引起热射症。可是,紧靠燃烧着的凝固汽油处的空气温度约为800~1,200℃,人员如暴露于这样温度下几分钟时间,也会因热射症而致死。
呼吸道烧伤
凝固汽油烧伤伤员可能吸入大量的热空气、浓烟和燃烧生成物。短时间内发生严重呼吸道烧伤和肺损伤,出现呼吸道水肿、
呼吸困难、窒息,或烟雾中毒而迅速死亡。由于吸入燃烧的凝固汽油或其他燃烧不全的烟雾亦可引起晚期
肺水肿。
一氧化碳中毒
凝固汽油燃烧时可产生高浓度的
一氧化碳。浓度在5,000毫克/立方米以上的一氧化碳,吸入1~2分钟以上即可致死。因此,一氧化碳中毒是凝固汽油烧伤伤员迅速死亡原因之一。
休克
凝固汽油烧伤的临床特点是休克发生率高,国外报告,可高达21.1%。
凝固汽油烧伤即使不超过伤员体表面积的10%,休克也仍然是常见的,而且是严重的。这是由于凝固汽油烧伤时间长,组织损伤重,疼痛剧烈,吸入损伤,一氧化碳中毒,苯与磷的毒性效应等造成的。有的统计,早期死亡中71.4%是由于不可逆性休克或急性
一氧化碳中毒所致。
烧伤创面与感染
凝固汽油燃烧温度高,时间长,因此使烧伤面积大、烧的深,可使整个肢体坏死。有的资料表明,约有75%的凝固汽油烧伤扩展至
皮下组织,而且有10~15%累及肌肉及骨胳。烧伤部位的坏死组织呈灰褐色,周围充血,组织水肿发展很快,面部烧伤水肿几分钟可致眼睛睁不开,2~3小时后水肿达最高峰。坏死组织脱落很缓慢,伤后4~6周才告完成。
凝固汽油烧伤的坏死组织易于感染,伤后早期急性毒血症、创面脓毒症亦常见,严重者可发展为
败血症,进而威胁伤员的生命。
多系统脏器衰竭
凝固汽油烧伤可引起全身性生理平衡失调,一些主要的内脏器官,如肝、肾、
消化系统等可能呈连锁或累加的形式相继发生病变,常在急性肺损伤的基础上,出现肾功能不全,继之出现肝功能不全、应激性胃溃疡及难以纠正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等。如抢救治疗失当,可导致很高的死亡率。
法律规定
在1980年10月10日,联合国的相关机构在
日内瓦举行了一次会议。此次会议的主旨是以
人道主义为基础,制定国际法来限制燃烧武器的使用。在这次会议上,各
成员国汇聚一堂,经过讨论和协商,最终通过了《禁止和限制使用燃烧武器的议定书》。
应用实例
火烧东京
1945年2月23日至24日期间,
美国军队首次对东京展开了大规模的燃烧弹攻击。在这次行动中,174架
B-29轰炸机投放了大量的凝固汽油弹(Napalm),导致东京约2.56平方千米的区域被烈焰吞噬。 随后在1945年3月9日至10日,美军进一步加大了攻势,从马利亚纳群岛出动了334架B-29轰炸机,再次对东京使用凝固汽油弹进行持续两小时的轰炸。每架飞机装载了六至八吨的燃烧弹,单机就能引发覆盖面积达6500平方米的大火。
在当晚的24时15分,两架导航机率先抵达
东京上空,在目标区域下町投下了
照明弹,紧接着投放了
燃烧弹,为后续的轰炸机指示目标。随后,大批轰炸机按照单机间隔的方式依次进入并投掷燃烧弹,火势迅速蔓延开来。 此次轰炸导致了火灾旋风(Firestorm)的出现,大火产生的极高温度与冷空气形成的强劲对流风加剧了火势的蔓延。在这场灾难中,334架
B-29轰炸机共计投放了超过2千吨的燃烧弹,高温足以点燃市区内所有的可燃物,包括人体。 最终,接近41平方千米的区域被大火摧毁,主要集中在皇居以东的地方。
东京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区域被彻底夷为平地,其中18%是工业区,63%是商业区,剩余的是住宅区。这次轰炸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越南战争
自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
美国军队在其参与的几乎所有战争中都是使用了
燃烧弹。在越南战争中,美军更是将数百万磅
凝固汽油(napalm)“泼向”
越南共产党控制区。凝固汽油弹在人体上留下的烧伤非常难以治愈,因而被一些国际人权组织认为是“非人道”武器。慑于国内外媒体批评,美国军方对凝固汽油弹一词极为敏感。在
伊拉克战争期间,
五角大楼发言人一直否认美军使用napalm,并称
美国早在之前就已销毁了这种燃烧弹的所有库存。军方发言人还表示,新型的燃烧弹的成分与
越南战争时期使用的凝固汽油弹相比,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不算大。
1982年马岛战争
1982年马岛战争期间,
阿根廷空军曾投掷220公斤级的M-2凝固汽油弹。
菲律宾空袭恐怖分子
2012年2月2日,菲律宾军方针对“阿布沙耶夫”武装巢穴的空袭行动中曾使用了凝固汽油弹,
菲律宾空军在空袭中使用OV-10轰炸机投掷了4枚260磅的凝固汽油弹。
伊拉克战争
在伊拉克战争中,
美国军队使用了MK-77型凝固汽油弹。MK-77型凝固汽油弹的主要成分是63加仑
航空燃油和44加仑类似
PS塑料的胶状物。有是无翼钝头炸弹,载机投掷MK-77型凝固汽油弹之后,这种炸弹会在空中不断的翻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