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村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下辖村
大坑村位于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东南部,距离谷饶镇中心约5.8千米,距离文光街道约26.6千米,东与西胪镇相接,西与新兴社区、谷饶华里接壤,南与铜盂镇相接,面积为700.83公顷。
大坑村昔年因山洪泛滥冲刷,村前自然形成了一条排山洪的大沟,故称大坑。清雍正十二年(1734),村民剿盗贼有功,朝进赐名“泰康乡”,并赐西门寨门立太平宽门一个,以示太平(文革期间虽受损,但修复依旧)。清光绪年间改称大亨乡。1965年复称“大坑”至今不变。早在明永乐年间(1403~1424)邱氏成实第八代裔孙邱淳溲由饶平县三饶迁到大坑乡,而那时还没有乡里名称,故后来有“未有大坑先有邱”的流传。
大坑村现在已经改变了过去纯农生活,全村已有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30多家,小作坊200多家,大部分是加工制作文胸、内衣。近年来,大坑村通过集资3000多万元,集中建设自来水厂和蓄水池,天气大旱时村民生活用水得到有力保障。修建了大坑中学和大坑小学各1所,投资2500多万元,可容纳5000个学生就读。此外,大坑村还十分重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建有老年人活动中心,治安、调解综合大楼和村委会办公大楼等各式建筑物。
历史沿革
永乐年间(早在明1403—1424)邱氏成实第八代裔孙邱淳溲由饶平县三饶迁到大坑乡,而那时还没有乡里名称(大坑),故后来有“未有大坑先有邱"的流传。继而陈姓先祖于明永乐三年(1405),由莆田市县迁创贵山都大坑。萧氏为萧洵第八代裔孙由举练都宅尾村分衍大坑。而后在不同时期陆续有其他姓氏移迁到大坑定居。新中国成立时已有14个姓氏同居大坑村,所以大坑村有“十姓门楼九姓巷"的说法。现在全村姓氏共有7个,陈、萧、邱、杨、张、林、曾,以陈、萧、邱三姓人口较多。
地理环境
大坑村是一个自然村居,全村住户2307户,人口一万五千多人,党员170人,支、村两委干部14人,支委7人,村委7人,无交叉上任。旅外侨胞(泰国、港、澳、台)近万人。全村耕地面积2400亩,山地4450亩。2009年村经济收入6724万元,集体收入37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5100元。
大坑村现在已经改变了过去纯农生活,全村已有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30多家,小作坊200多家,大部分是加工制作文胸、内衣,现农民已洗脚上田,过着比较宽裕的生活。
大坑村通过集资3000多万元,集中建设自来水厂和蓄水池,天气大旱时村民生活用水得到有力保障。修建了大坑中学和大坑小学各1所,共占地50多亩,投资2500多万元,可容纳5000个学生就读。此外,大坑村还十分重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建有老年人活动中心,治安、调解综合大楼和村委会办公建筑物大楼等。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