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0月),改建为第三区,辖城关北一带。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5月),河间县城解放后重设
城厢区。同月重新调整行政区划城关为第八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改城关为第一区。
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全县30个乡(镇),合并为9个人民公社,城关改称红旗人民公社。
1961年6月,改称城关人民公社。
1982年,城关人民公社改称城关镇。
1987年10月,更名为瀛州镇。
1995年,与樊庄乡合并仍称瀛州镇。
2016年,撤销瀛州镇,设立瀛州路街道和城垣西路街道。
2020年4月28日,河间市瀛州路街道举行揭牌仪式。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瀛州镇东南与西九吉、
沙洼乡隔古洋河相望,南与
龙华店乡、
西九吉乡接壤,西与果子洼、榆林庄乡相连.北与樊庄乡为邻。瀛州镇行政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
瀛州镇处于暖温带东亚李风区,属典型大陆性李风气候,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气温回升快;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气温下降迅速;冬季寒冷、雪少。年平均气温12.4℃,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4.6℃,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6.7℃。年平均降水量为561毫米,平均风速2.6米/秒,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697小时。太阳辐射平均年总量为127.608千卡/平方厘米。生物辐射平均年总量为62.528千卡/平方厘米,元霜期年平均为187天。
自然灾害
瀛州镇自然灾害主要有∶水灾、旱灾、风灾、冰雹、虫灾、震灾几种。
由于地处
海河流域,地势低洼夏季
降水集中,容易造成洪涝,这也是主要灾害之一。但在缺雨季节,由于气温回升较快,气温低,风速大又易造成旱灾。这是瀛州镇的主要灾害之二。
大风的风向多为偏北,春季有时也出现偏南大风,伴随雷雨大风,时间虽短,但风力大,灾害重。
冰雹为一种局部性灾害,主要发生在4至9月份,以6月居多。其冰雹主要是从西北向东南移动。主要是兴村向瀛州一线移动。
虫灾是重大灾害之一,主要有
蚱蜢、
东方黏虫、努虫、
棉铃虫、棉铃虫等。
行政区划
1990年,瀛州镇辖24个行政村。
2016年,瀛州镇辖11个社区和58个行政村。
人口民族
1990年,瀛州镇有9062户,人口47806人。其中
回族6771人,蒙、壮、满、瑶、
朝鲜族14人。
2016年,瀛州镇户籍人口172104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
瀛洲路街道常住人口为88673人。
经济
瀛洲镇高效农业发展迅速,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现有果园1260亩,蔬菜6461亩,养殖专业户800余户。河英养殖公司座落该镇,带动农户养鸭450万只,年获利800万元。工业以建筑建材、电料建材、电线电缆、铝材产品为主。镇、村、个体企业2680个,产值千万元以上的企业4家,吸纳就业人员9721人。该镇2001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6.2亿元,财政收入1806万元。
综述
1990年,瀛州镇镇办企业有电线厂、针织厂、绣花厂、造纸厂等9个。有村办企业5个,联办企业80个,个体企业1389个。1990年,镇企业总产值4824.8万元。
第一产业
1990年瀛州镇有耕地19510亩,多为轻壤上质,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等,1990年粮食平均亩产217公斤,农业总产值502.6万元。
社会
文化事业
1996年,瀛州镇有影剧院、文化馆、书店、工人文化宫、体育场、广播电视台等。
教育
1990年,瀛州镇有镇办中学1所,教师50人,学生470人,小学16所,教师187人,学生1980人。
1996年,瀛州镇有县办中学3所,师范1所,职教中心1所,小学17所。
医疗卫生
1990年,瀛州镇有镇医院1所,医护人员27人;街(村)卫生所30个,乡村医生32人。
1996年,瀛州镇有医院2所,均为新建现代化设备医院,主体分为门诊和住院部,有床位300张,医护人员456人,还有妇幼保健站、防疫站、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站等医疗单位。
交通
瀛州镇有
朔黄铁路横穿全境。南北京大(名)公路和东西沧(州)保(定)公路在市区交叉通过,沟通京沪、京广和
石太铁路、成为冀中公路
交通运输重要枢纽。
获得荣誉
2019年,入选“避暑旅游目的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