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弓给人忙碌的印象,像同时在几个点上奔走,马不停蹄似的。去年冬天他从
上海市发来一封电子邮件,我回复了他很快又得到他的回复,但人已在
徐州市老家了。有时候信件、电子邮件、手机和电话会在同一天抵达我,但人却在不同的地点。
复旦大学、《
上海文学》、上海市作协、徐州、北京,这些不同的地点和场所,似乎都和他的行踪有关。但我还注意到他的另一种“行踪”,那是不同的报纸、杂志和网站,小说、散文、随笔、诗歌、评论,都联系着一个叫梁弓的人;我是说,梁弓是一位作家,因为年轻、勤奋,并且富于思想和才华,所以可以有持续的、不同方式的表达,那些数量众多的作品便是证明。因此,我宁愿相信,梁弓更多的时候是在埋头写作,那些“行走”仅仅是他必要的呼吸。
记得是2004年4月,我从一家非正式出版的刊物上读到一篇散文,《床上的风景》,署名梁弓。我暗自笑了一下,大学生的气息未脱,就已经用回忆的笔法写大学生活了,年轻人的经历毕竟有限。但文中莘莘学子的心路历程却打动了我,报刊上号称散文的文字多如牛毛,好作品却难得一见。征得那家刊物和作者本人同意,我将此作刊发在了《雨花》,我轻易获得一位作者,也从此开始了对梁弓的关注。《大家》、《
花城》、《
中华文学选刊》、《
散文百家》,这些每每刊有梁弓作品的期刊,都引我瞩目,也给我以丰富的信息。我越来越欣喜于梁弓的“行踪不定”。今年3月初的一天,梁弓的行踪变得十分确定,他从火车上下来,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就急着来见我。我已知有两项活动正等着他,一是《
雨花》举办的“新春笔会”,一是他作为
江苏省的签约作家,参加江苏作协的“签约仪式”。
梁弓是江苏人,他注定了要和江苏的文学界发生一点关系;我欣喜地看到,梁弓的“行走”又多了一个点:
南京市。
我有把握说,梁弓属于有根基和有自身定力的年轻人。文学可以是梦想和追求,但不可能是野心,这一点在梁弓的为人和创作中体现得尤为鲜明。一开始,梁弓给我腼腆和害羞的印象,但一经交谈,他的自信和坚定就显露出来了,他的渊博表现为一种谦逊,他的温和表现为一种热情,他的细心表现为一种周到。言谈之间,还不忘列出他马上要办的几件事,其中包括一部长篇小说的出版和发行事宜,不经意又一次透露出属于梁弓的“现在进行时”。我有点惊讶,梁弓显得成熟而又稳健,同龄人类似的经历中,他比别人多了点什么?
梁弓正值青春年华,他的创作前途正未可估量。梁弓很忙,牵挂的事情很多,工作,文学,朋友,老家那片热土,那里的父老乡亲,或许正是这些不尽的牵挂,才造成他今日不菲的成就?梁弓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