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乐成(1922—1984),字力更,号秀实,
聊城市(今聊城市
东昌府区)人,著名史学家,
傅斯年之侄。幼年读私塾,终身未娶,生活简朴,晚年孤身一人,深怀故乡情结。
傅乐成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祖父为傅旭安,父亲傅斯岩。1930年随家迁至
济南市,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读书。1933年毕业后,先后在北京辅仁中学、贵州铜仁国立三中高中部就读。在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期间,积极参与“一二·九”运动,担任学生代表和组织游行的主要领导人,因而被捕入狱,后由
伯父傅斯年保释。1940年考入昆明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1945年毕业后在南京
珠江路教会中学任教。1948年夏,应聘至国立
河南大学任助教,随后前往台湾。
在台湾,傅乐成自1949年10月起在
台湾大学历史系历任秘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治学严谨、平易近人。1956年赴美国
哈佛大学深造,获得博士学位。除在台大授课外,还在多所高等院校兼课,并曾任中央图书馆干事。1974年担任
台湾中兴大学历史学系主任,1975年成为中兴大学文学院院长,1976年返回台大任教。他还曾赴美国
耶鲁大学进行研究。1984年2月21日病逝于台湾大学医院。
傅乐成的个人生活颇为简朴,
李敖在其大学日记中提到傅乐成“是一个有味道的独身者”。有传闻称傅乐成曾爱慕一位美丽的H小姐,但因自认学问不及
殷海光而未能成婚。这段经历促使他更加专注于学术研究。去世后,台湾大学、中兴大学、台湾史学会联合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设立“傅乐成教授奖学金”,以纪念他的学术贡献。
傅乐成撰写的《
中国通史》一书,在台湾史学界影响颇大,
日本史学界评价他“为一不可忽视的史学家”。《中国通史》2010年在大陆出版,著名史学家
许倬云先生写序推荐:“在中国通史之中,公认最好的一部作品。相对于
钱穆先生的《
国史大纲》,傅著并没有特殊的史观,却十分重视经过考订的历史现象。
钱伯初的大著,吸纳了
顾炎武、
顾祖禹、
顾栋高、
赵翼和
钱大昕等人的著作,因此《国史大纲》中,埋藏了上百个可以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傅先生的《中国通史》,则是综合已经成定论的许多研究发现,做个总结。两者各有长处,而两者也正可以在几十年
教条主义的框架下,提供另外一些读史的角度,对读者绝对是有益处的。”
傅乐成一生著述甚丰,皆为
历史学论著,对
秦汉、隋唐史的研究颇有建树。较有影响的还有《秦汉史论文集》《
隋唐五代史》等著作。他的史学论著有的被译成英、日、朝等国文字,是
中原地区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中国大陆地区及东南亚国家高等学府学习中国史的必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