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笋,属于禾本科刚竹属植物毛竹的嫩苗,主要分布在
秦岭、汉水流域至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包括台湾省,同时黄河流域也有栽培。
毛竹,又名猫头竹、江南竹、猫竹、茅竹、南竹、孟宗竹、狸头竹,是一种高大的
竹亚科,竿高可达20m,粗度达20cm。幼竿密被细柔毛及厚白粉,老竿无毛,颜色由绿色渐变为绿黄色。基部节间短,向上逐渐延长,中部节间长达40cm。箨鞘背面黄褐色或紫褐色,具黑褐色斑点及密生棕色刺毛;箨耳小,耳缘有毛;箨舌宽短,强隆起乃至为尖拱形,边缘具粗长纤毛;箨片较短,长三角形至
披针形,初时直立,以后外翻。末级小技具2-4叶;叶片被针形,长4-11cm,宽5-14mm,有小横脉,表面光滑,背面在治中脉基部具柔毛,次脉3-6对,再次脉9条。花枝穗状,长5-7cm,基部托以4-6片鳞片状苞片,有时花枝下方尚有l-3片近于正常发达的叶,此时花枝呈顶生状;佛焰苞通常在10片以上,常偏于一侧,
覆瓦状排列,下部数片不孕而早落,致使花枝下部露出面类似花枝的柄,上部的边缘生纤毛及微毛,无叶耳,具易落的鞘口䍁毛,缩小叶小,
披针形至锥状,每片孕性佛焰苞内具l-3枚假
小穗;小穗仅有1朵小花,小穗轴延伸于最上方小花的内稃的背部,呈针状,节间具短柔毛;颖1片,长15-28mm,先端常具锥状缩小叶有如佛焰苞,下部、上部以及边缘常生毛茸;外稃长22-24mm,上部及边缘被毛,内稃稍短于外稃,中部以上生有毛茸;鳞被披针形,长约5mm;花丝长4cm,花药长约12mm;桂头3,羽毛状。
颖果长椭圆形,先端有宿存的花柱基部。笋期4月,花期5-8月。
毛笋富含营养物质,口感鲜美,是中国传统食材之一。其含有丰富的
蛋白质、氨基酸、
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
新陈代谢。
毛笋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用于治疗
伤食腹胀、痘疹不出等症状。具体使用方法为内服,煎汤或煮食,每次用量一般为30-60g。
《纲目拾遗》记载:“毛笋,即茅竹笋,笋之大者。《
笋谱》:毛笋为诸笋之王,其箨有毛,故名。俗呼为猫笋者,非也。大者重几二十余斤,忧未出土,肉白如霜,堕地即碎,以指掐之,其软嫩如腐,嗅之作
香佩兰。毛笋大者,
清明后方有,其出于腊月及正月者,形短小,箨亦有毛,土人名猫儿头,食之多嘈心,然消痰之力,较胜他笋。”
2. 治
糖尿病(肺热型),
鲜竹笋1个,去皮切片,同粳米共煮成粥,每日分2次服。(《家庭常用食物食疗方》)
3. 治肾炎,心脏病,肝脏病等浮肿腹水,毛笋、
蒲瓜各60克,或加冬瓜皮30克,水煎服。(《家庭常用食物食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