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辛,1951年出生于湖北武汉,是一位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和艺术家。他在1981年毕业于
湖北大学美术系,1991年在
湖北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完成学业。现在,他在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担任教授,并以《杨国辛近作集》为代表作品。
杨国辛1951年生,湖北武汉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美术系,199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研究生班,现任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教授。作品参展:1986年“湖北青年美术节群体展”(
武汉市);1991年“中日青年文化交流展”(日本仙台),“法国巴黎学院展”;1992年“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
广州市),“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文献资料展”(广州);1993年“九十年代中国现代绘画第一回展”(
美国洛杉矶),“中国波普艺术展”(
香港特别行政区、
台北市),“
中国油画展年展”(
北京市、香港);1995年“中国油画展年展”(北京);1996年“首届中国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北京、香港);1997年“第十二届
亚洲国际艺术展”(澳门),“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展”(
上海市);1998年“第十二届亚洲国际艺术展”(
马来西亚吉隆坡);1999年“第十四届亚洲国际艺术展”(
福冈县);2000年“社会—
上河美术馆第二届学术邀请展”(
成都市)。作品刊载:《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中国当代美术史》、《中国当代艺术文献90-91》、《美术家》、《当代艺术》、《90年中国美术》、《《中国油画展》、《画廊》、《中国当代油画艺术》、《
江苏画刊》、《90年代首届双年展文献》、《
人民日报》、《
文艺报》、台湾《
艺术家》、《艺术潮流》、香港《快报》、《汉雅轩画集》、《世界华人艺术家博览大典》、《美术文献》等。
杨国辛的作品通过图像素材的处理方式来探讨数码化对我们视觉经验的影响,他将一些基本的图像素材进行电脑处理,使它们产生出一种新的质感和空间效果,然后再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手工绘制。在杨国辛看来,这一过程具有某种实质性的含义,因为它从本质上混淆了传统意义上虚拟与真实、主观与客观、表现与再现、广告与艺术之间的界限,杨国辛的这些作品具有某种
照相写实主义的风格,但由于他在图像生成过程中置入了这种观念主义的认识方式,所以从本质上讲他的作品又是反风格和非物质化的。—
黄专(中国艺术评论家、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
利用现成杂志封面、画报等中的公众人物和作者拍摄的人物肖像,通过电子扫描、处理电脑喷绘出的画面,裱贴于
聚氯乙稀材料板上,再在画面上空裱一层中国工笔画常用的材料--绢,先使画面造成一种朦胧的效果,然后用方头方脑的油画笔、黑色
亚克力颜料勾线,线条的勾勒具有广告、卡通的味道。制作的目的只是利用传统和现代媒材并和当代人物肖像结合,产生一种新的感觉。
中国现代
水墨画运动中关于笔墨的"媒介、本质、观念"等问题争论了整个的90年代。
水墨画作为地域性艺术和区域性语言,还没看到断裂性的变化,而传统基因的顽固和媒材的限定使它难以走在当代美术发展的前列,其争论的问题始终是个内部问题,对受众来讲只是一头雾水。仅仅在形式变革的层面上是与当代生活关系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