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斋清真寺是中国华北地区著名
伊斯兰教清真寺之一,以近代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1901—1944)命名。始建于1404年(明永乐二年)。1939年遭侵华日军焚毁。1953年重建。1987年修。地址位于
河北省献县本斋村,为华北地区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本斋清真寺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据本斋村《马氏家谱》记载,马氏家族老祖马刚是一个
回族将领,在
燕王扫北时,率领三子由南京水西门外二龙港随军来到
河间市府,后其长子
马广庆到河间东南定居,建村为辛中营(清
康熙改为东辛庄,现为本斋村)。为进行教务活动即上书朝廷请建清真寺,取得皇帝御旨后,动工兴建。初建时只有一个大殿和讲堂,以及简陋的沐浴室。
朱翊钧十一年,又进行过一次扩建。清乾隆二十八年,东辛庄马氏考中武状元(本斋马氏家族具有尚武精神,历代多立有战功),
爱新觉罗·弘历又下御旨扩建东辛庄清真寺,并责令河间
知府黄岳牧督建。这次扩建了大殿前厅,殿前修抱厦,明三暗六,十六棵合柱抱明拄,光泽耀眼;抱厦瓦脊琉璃晶莹明亮;两条
巨龙条瓦脊左右探海,两侧飞檐高高翘起;抱厦下悬挂名人题词、牌匾,抱厦中央有大门和左右偏门通往大殿,大门上挂有
康熙帝的御旨敕令,令文武百官到此要致以敬意。正门上额有“洁净精微”、“独一无二”两块横匾。两侧立匾,上联是:“掌握天人,用著于万象形成之后,大无外,小无内,莫非本体之流贯”,下联是:“纲维理数,体立于二气未肇之先,前无始,后无终,总是妙用之弥纥”,上款为“
乾隆二十八年”,落款是“河间
知府黄岳牧熏洒敬书”。大殿内有南亲王横幅题词: “
崇德日新”。
光绪二十六年,又自筹资金扩建一次,在大殿后面扩建了三层高二十五米、底层占地几间的窑殿。还新建有东大门,门上额悬光绪书“清真寺”横匾。1933年,由清真寺教长主持组织穆斯林捐款,再一次进行粉刷,并在寺内修建小学堂一所,扩建了沐浴室等。
本斋清真寺先后经过三次扩建,一次修复,已初具规模,成为一座蔚为壮观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它包括主体建筑窑殿、大殿和殿前抱厦,全长十间,宽六间,坐地六十间。配套建筑南北有明三暗六的讲堂二处,沐浴室坐地十二间,架子房二间,仓房二间,学校课堂七间,宿舍三间,计三十八间。
1939年,
日本侵略军到东辛庄扫荡时,
纵火焚烧了清真寺,使这座数百年的辉煌建筑化为一片瓦砾。
1953年,中央直接拨款1亿元,扶持本斋村的
回族群众,重建清真寺,同时,本斋村清真寺乡老马贵轩又四处募资5800万元(折合小米58000斤),最后建成一 座礼堂式大殿,并整修了大殿南北讲堂和沐浴室等,并请来阿訇主持教务工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