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希贤 女,生于1941年10月,
河津市人。1964年内蒙古大学生物系毕业,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所工作至今,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媒界生物学及控制分会委员及《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编委、内蒙古生态学会理事、内蒙古爱卫会专家组成员。1993年赴
新西兰参加了第17届国际草地会议。多年来,主要致力于鼠类生态学及防治研究。长期深入牧区、农村,进行鼠类特科技进步性观测和防治试验,为全国和晋、皖、蒙等省培训班编写讲义并讲课,推广
灭鼠技术。先后主持多项省部级重点课题。70年代针对草原灭鼠用粮惊人的状况,主持研究成功草颗粒代粮诱饵,获1981年农业部科技进步
三等奖,每年可节约粮食数十万斤至数百万斤,同时克服了用粮食毒铒灭鼠而毒死鸟类的弊端。“七五”期间主持了农业部“黑线仓鼠和
五趾跳鼠生物学特性及其综防技术研究”的课题,对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15省区的黑线仓鼠和广布于
荒漠、半荒漠的五趾跳鼠进行系统研究,在我国首次提出了这两种鼠的系列
基础资料和黑线仓鼠综防技术,获1991年度农业部科技进步
二等奖;参加自治区专家组,负责对
乌兰浩特市、
通辽市和
乌兰察布市15个旗县等地进行了无鼠害考核验收,圆满完成了
内蒙古自治区爱卫会交给的任务;以中央爱卫会专家组成员曾参加了
吉林省、
丹东市、
大连市、
上海市、武汉等城市的无鼠害验收及指导工作。近几年,参与主持鼠类数量监测预报工作。多次参加本专业国内学术会议及一些会议的论文审阅工作。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数篇被《国际生物学文摘》转摘,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