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盛镇,隶属于
重庆市綦江区区,位于江城区北部,面积130平方千米。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隆盛镇常住人口为18691人。截至2019年,隆盛镇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1986年,属隆盛区。
1993年12月,合隆盛、新场两乡为隆盛镇。
2001年7月,莲石乡并入隆盛镇。
行政区划
2011年,隆盛镇辖莲花、山林、
梨属、双拱、顺山、荣农、
可乐、新屋、十隆、振兴、玉星、葫芦、狮铃、
长春市、石梁、
黄山市、中桥17个行政村,隆盛1个社区。
截至2019年,隆盛镇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隆盛社区、莲花村、黄山村、山林村、梨子村、双拱村、顺山村、荣农村、可乐村、新屋村、十隆村、振兴村、玉星村、葫芦村、狮铃村、石梁社区村、中桥村、长春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隆盛镇位于
綦江区城区北部,介于北纬29°04'18"~29°07'27"、东经106°48'26"~106°53'22"之间。东邻
南川区神童镇、
石莲镇,南连
永城镇、万盛区
金桥镇,西靠
三角镇,北接
巴南区接龙镇、
石滩镇。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
南京地铁16号线8公里。海拔最高点1050米、为
莲花山莲花瓣;最低点344米、为中桥村河。区域面积130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气候资源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平均气温17.5℃,其间七月高气温可达40℃,一月最低气温-5℃。平均降雨量1100mm。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红薯。有林地4726亩,森林覆盖率25.4%。
境内“三县碑”(
綦江区、
南川区、
巴南区)、“
方斗山”、“令牌石”、“莲花瓣”、长春茶山、三丘田水库等自然景观引人入胜,是人们休闲、观光、娱乐的好去处。
土地资源
耕地面积51566亩,其中田25972亩,土25594亩,人均耕地1.43亩。
1999年隆盛镇粮食总产量15137吨。水稻面积6200亩,年产3053吨;玉米面积10620亩,年产4780万吨;
番薯面积11466亩,年产1060万吨;小麦面积13544亩,年产4930万吨;豌豆面积378亩,年产609吨;
蚕豆面积1654亩,年产471吨;油菜面积4368亩,年产菜籽725吨;花生面积4326亩,年产506吨;棉花面积1520亩,年产棉79吨;
柑橘507万株,年产2198吨,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储量非常丰富,石灰石、
白云石、绿豆岩、
石英砂等80多种,品位高,竹木制品,棕制品产量高,质量优,远销云、贵、川等地。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隆盛镇有居民13272户,户籍人口36970人,其中城镇人口8579人、农业人口30248人。
2018年,隆盛镇户籍人口有35803人。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隆盛镇常住人口为1869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隆盛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第一产业产值2.35亿元、产增1.57亿元;第二产业产值3.23亿元,比上年增长45.8%;第三产业产值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8.8%;财政收入实现721万元,比上年增长81.8%;农民人均纯收人实现7723元,比上年增长20.9%。
2018年,隆盛镇工业企业个数共26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有17个。
第一产业
隆盛镇是
重庆市綦江区山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镇围绕现代农业要求布置产业,采取“一圈一区三基地”区位规划,发展潜力巨大。猕猴桃、水中
泥鳅养殖、大棚蔬菜、重庆柿子产品质美价廉。
2011年,隆盛镇在永丰河流域6个村发展以精品蔬菜、辣椒为主的
种植业,建成全县高产稻鳅种苗示范基地10公顷,建成万头养猪场5个。
2011年,隆盛镇粮食总产量19818吨、农业人口人均655公斤,实现
农业经济学总收入9.68亿元。
第二产业
民营经济发展日趋强劲,隆盛造纸厂、重庆华成纺织有限公司、兴胜页岩砖厂、石英砂厂、碎石建材
集团公司、华联建筑有限公司、年产10万只生态养鸡场等服务优质、诚实守信、质量好、档次高、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可佳。
2011年,隆盛镇有商业网点457个、从业人员1200人,集贸市场3个。
交通
隆盛镇境内有隆盛-接龙、隆盛-
綦江区、隆盛-万盛、隆盛-南川公路纵贯。
社会
教育
2011年,隆盛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533人、教师9人,小学3所、在校生1714人、教师115人,初中2所、在校生1283人、教师103人,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文化事业
2011年,隆盛镇有镇文化活动中心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8个,镇图书馆1个、农家书屋17个。
医疗卫生
2011年,隆盛镇有有一级甲等卫生院1所、农村合作医疗点17个,医疗卫生人员71人,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03张、拥有医疗卫生人员1.24人,2011年开展诊疗3.7万人次,住院手术110台次,治疗出院3000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隆盛镇建立敬老院2所、收养农村五保户和场镇“三无”人员34人,五保家园2所、收养农村五保户15人,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1.7万人、参保率95%,城乡居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3.4万人、参保率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