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乐,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1967年12月生,浙江温州人。1989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获
学士;1989年至今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工作。2002年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毕业,获地质学博士学位;现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人物简介
陈正乐,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1967年12月生,浙江温州人。1989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至今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工作。2002年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毕业,获地质学博士学位;现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1-4月,赴美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访问学者。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土资源部优秀青年”称号。2005年获“第五届
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2005年获第十届
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
学术成果
长期致力于中国西部的盆山构造演化及其成矿作用研究,将新构造研究运用于我国西部
砂岩型
铀矿的地质找矿实践,系统分析了新疆中
新生代盆地砂岩型矿的成矿条件,指出了
准噶尔盆地北部、
伊犁盆地南缘等区域找矿方向;利用
前陆盆地沉积构造分析,结合山脉剥露过程的热年代学研究和前陆盆地稳定
同位素测试分析,并以气候变化为桥梁,建立了高原北缘山脉新生代多阶段隆升过程模式,为
青藏高原隆升提供了依据;在
阿尔金山脉断裂带新生代走滑过程研究中,利用了受走滑断裂控制的盆地沉积-构造变形,建立起了阿尔金断裂新生代的4阶段的走滑模式;在青藏高原腹地中生代的构造变形、高原南部
新生代的伸展构造、高原北缘新生代的
地壳缩短变形等方面都提出了新颖的见解。
已先后主持和参加了30项科研工作,目前主要从事于矿田构造研究工作,最近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国家资源接替项目和新疆305项目。已经公开发表论文75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有35篇,合著出版专著7本。合著40余篇;出版专著7本。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
二等奖一项,
三等奖三项,获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奖三等奖1篇。
近期发表的论文目录
1、 Chen Zhengle Xiaofeng Wang, Yin An,Chen Xuanhua, and Chen Bailin.2004.Cenozoic Left-slip Motion along the Central Altyn Tagh Fault as Inferred from the Sedimentary Record.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46:839-856
2、Chen Zhengle,Liu Jian, Gong Hongliang, Zheng Enjiu, Wang Xinhua. 2005. Cenozoic tectonic movement and its control on the sandstone-type
铀 deposit in the northern Junggar basin. In: Mao Jingwen, and Frank P. Bierlein editors, Mineral Deposit Research, meeting the global challenge, Volume 1, Springer.237-239
3、陈正乐,宫红良,李丽,王小凤,陈柏林,陈宣华.2006.
阿尔金山脉新生代隆升-剥露过程。地学前缘,13(4):91-101.
4、陈正乐,刘健,宫红良,郑恩玖,王新华.2006.
准噶尔盆地北部新生代构造活动特征及其对砂岩型铀矿的控制作用。地质学报,80(1):101-111
5、 Chen Zhengle,Wang Xiaofeng, Feng Xiaohong, et al.2002.New evidence from stable isotope for the uplift of mountains in northern edge of the Qinghai-Tibetan
高原.Sciences in China (B), 32 (Suppl.):1-10
6、 5、Chen Zhengle,Zhang Yueqiao,Chen Xuanhua,Wang Xiaofeng,Washburn Z.,Arrowsmith J. .2001.Sedimentary Process of the Cenozoic Basin and its Response to the Slip-History of central Altyn Tagh Fault, northern Qinghai-Tibetan
高原 Sciences in China(D), 44(Supp.):103-111
研究方向
(1)矿田构造:阐明构造控矿特征,分析成矿规律,预测找矿方向;
(2)盆山耦合分析:通过盆山构造、构造热年代学与沉积学分析,揭示盆地与造山带的演化历史及其成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