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汉墓
1961年发掘的东汉古墓群
1961年发掘的辽阳东汉古墓群中的9座古墓被国务院宣布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在目前的20余座东汉古墓中发现了100余幅壁画。除辽阳市外,我国目前只在洛阳市发现了地下墓室壁画,而洛阳的此类壁画数量也远远少于辽阳市。由于直到今天也没能找到办法可使墓内壁画见光而不挥发。因此建国后对辽阳汉墓的研究均是保护性的,即打开汉墓后拍照、取物和考察,然后封墓。辽阳汉墓壁画对研究中国古代绘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直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关注。
简介
据了解,辽阳汉墓分布十分广泛,城北以望水台到冶建沿线居多,城南以娥房到东门一带为主。目前看来,辽阳汉墓的主要价值就集中在壁画上面。辽阳汉墓壁画具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很多城市发掘出的壁画都是以雕刻的方式刻在石头上面,而辽阳汉墓的壁画是直接用颜料手工进行绘制。也就是因为是用手工直接绘制在石壁上,天长日久经地下水侵蚀,石壁处于一种潮湿的状态,壁画一旦见光见风,就会迅速褪色,并风化脱落。由于经济和技术等多重原因,壁画接触空气和光后无法完好地保存。因此,辽阳市壁画墓一直都没有对外界公开开放。
根据以往辽阳发掘的汉墓墓室的构造可以看出,当时生产力水平发达,墓室为大青石板砌成,所绘制的壁画内容多为描述当时富贵人家的生活状况,比如过去的出行图内容、歌妓内容、夫妻对饮内容等等。从壁画的情景可以看出当时的辽阳,政权稳定,经济富庶。所发掘出的壁画对研究当时的经济、文化、艺术、民俗等都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历史背景文化
辽阳市博物馆李景福馆长认为,东汉三国时期名为三国,实为四国,即在以今辽阳地区为中心,还存在着公孙氏家族的诸侯统治,其所辖的辽东郡南至山东半岛北部、西至今河北省境内,北抵今黑龙江省吉林省境内。当时辽东郡的安定吸引了大量处于战乱中的中原流民。而当地发达的经济和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官员们,促成了中原地区的厚葬习俗在此地兴盛了60余年。大量的墓室壁画展现了东汉辽东郡官员们的生活场景,游乐、宴饮和出行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从壁画中可以看出当时修建有3层楼阁,一幅杂技壁画则使人相信,转碟、飞刀、踩高跷及从钢丝上射箭已成为当时杂技中的内容。而有关专家指出,一幅公孙氏家族出行图足以显示,其家族出行时车队的威仪决不亚于当时当政的刘协
古墓内景
俯瞰墓地,仿佛一个大大的房子,两扇大门在正北面,东南角留了一个侧门。在侧廊的石壁上,画着一幅车马出行图。这些用朱砂扁青、石墨绘出的壁画上,所有的马都是奔腾前行的,非常威武。从侧廊向前便到了前廊,往右是一个耳房,这些房间的墙壁上画的是宴饮图和奏事图,吃饭和议事的场景栩栩如生。在前廊的顶棚上,还画着一个圆圆的太阳,“卧室”的门框上,画着起伏的山峰和云彩。墓室四周的墙壁上也都有表现不同生活场景的壁画。整个墓室40多平方米,仿佛浓缩的“三室两厅”。
在古墓挖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3具尸骨和60多件随葬品,其中大部分为陶器,一小部分为玉石器和石器。从墓的规模以及壁画的规格、内容和随葬品的数量、等级上分析,墓主人应是一个身份较高的贵族或者官吏。目前,有关专家正在对墓中3人的性别、年龄等进行鉴定。
为保护文物,考古人员对这次发现的壁画进行了细致的处理,形成一个透明的保护膜,使其两年内不会发生改变。但目前的难题是,温度变化会使一些石片较容易脱落。
历史文化
1、新城战国墓位于辽阳市太子河区新城村后金城山岗上,1983年窑场取土发现。墓主为辽东郡属下的官吏,这种战国木墓葬,在东北地区为首次发现。
2、高朱蒙墓----(汉)《全辽志》云在辽阳东三十里,按通志考朱蒙为东明王,韩国小史载东明王为高丽始祖,卒于王莽天凤五年。
3、张行愿墓----(金)在城东韩家坟。张行愿为张浩之父,官光禄大夫。卒于今天德二年。
4、邓佐墓----(明)在响山子村北。邓佐为明成化定辽前卫指挥,卒于成化三年。
5、韩斌墓----(明)在城东韩家坟村。韩斌为明成化辽东副总兵,卒于弘治十三年。
6、杨四畏墓----(明)在小南门外玉皇庙村后。杨四畏为明万历中军都督府右都督,昌平镇保定总兵官,卒于万历三十二年。
7、陈通墓----(明)在城南皖家沟村。陈通为明西宁市诸卫将领、镇国将军都指挥,卒于明成化二年。
8、孙棠墓----(明)在孙庄子村。孙棠为明龙虎将军,卒于明正德年间。
9、下平州石棺墓群----位于下平州村东南台山顶上。为春秋战国时代墓,该墓群露出10座石棺,出土青铜短剑、青铜斧、陶壶、兽牙饰件等。
10、二道河石棺墓----位于二道河西南岔沟山坡上。为春秋战国时代墓,1975年,发现墓区分布20余座石棺墓。墓中出土青铜短剑、斧凿、斧镞石范、陶罐、陶壶等。
11、二道河土坑墓----位于二道河村。为春秋战国时代墓,该墓区有7座墓,随葬品有陶壶、陶罐、木炭、青铜剑短等。
12、亮甲一带墓葬群----为汉代墓。位于河兰镇境内,以亮甲山为中心,南起上麻屯,北到头一站;东至大东沟一带,在近百平方公里范围内,有汉代墓600余处,墓内陪葬品多为陶器和铜指环等。
13、南雪梅壁画墓为汉代墓,该墓位于南雪梅村北田地中,1956年4月被发现,墓以青石板构筑,随葬品有铜镜、陶器、铁器、漆器等。
14、小屯石咀山壁画墓----为辽金时代墓,位于小屯村石咀山下。该墓为砖石合筑,绘有风景图,男女乐工秦乐图。
15、亮甲骆驼山墓----为辽金时代墓,位于亮甲村南骆驼山北坡。
16、隆昌墓----为辽金时代墓,位于隆昌村东北的山脚下。该墓区发掘的4座石墓,出土文物有铁熨斗、铁凿、铁斧、铁刀、铁铃、铁铎、铁剪、铜镯、卷草纹灰陶壶、弦纹陶罐、黑釉瓷瓶、白釉小瓷瓶、玉环市、琉璃珠、骨簪、骨刷等。
17、柳家画像石墓为辽金时代墓,该墓位于柳家村西北山坡下。壁石浮雕有以二十四孝为内容的人物故事,墓道雕有武士图像,立柱雕牡丹和孔雀。
18、巫凯墓----(明代)位于蓝家堡子村东山岗上。从两行志盖文查《明史》卷一百七十四巫凯列传,此墓为巫凯墓无疑。
19、王尔烈家族墓----(清代)该墓位于蓝家乡风水沟村王家林子山北麓。墓地依南面北,设在一道南高北低的山梁上,略呈台阶状。占地约1.4万平方米,其中坟丘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此墓建于明末清初,为王尔烈祖先祖墓地,王尔烈故后安葬于此,墓地共有129个坟包,先后立有20多块石碑。民国初,墓地四周树木成荫,松、槐、杨、柳郁郁葱葱,至东北沦陷时期,尚有根部直径二尺多的大松树。墓地东面有座石门,石门一侧立有高太余的石碑,外面建有碑楼。
20、按官厅石棺墓群----在辽阳灯塔市张台子镇接官厅村东,1965年3月修灌渠工程取土发现,省市考古工作人员联合清理了这处石棺墓群。墓地不仅是墓葬区,同时,也是古文化遗址分布区。石棺墓群在遗址的北部边缘断层中。仅在长约100米、宽30米的范围内,就露出石棺墓26座,只清理了14座。随葬的有陶器、青铜饰品和猪骨。陶器较普遍,一般只出一、二个罐、壶,青铜饰品有环形铜饰、螺旋形铜饰、耳环形铜饰、顶针形铜饰,猪骨有猪头、猪牙、猪颌骨。20、明高忠及其夫人吕氏墓----墓葬在灯塔市西大窑镇官屯村北(燕州城以下)。1971年5月窑场邓土发现。随葬吕有高柄银环、褐釉陶瓶以及碟、烛台等锡器。
21、公安堡清代墓园----墓园在辽阳灯塔市西大窑镇公安堡村北五顶山南坡,俗称皇姑坟。据康熙帝五十五年《迁墓建园志》碑文记载:创建于清康熙五年,经康熙七年、二十七年、三十二年、五十年、五十二年5次增修,最后于康熙五十五年墓园工程完毕。墓园面积15300平方米,园内建有土山、栅栏、甬路、玉台、班房、石狮、衙门、碑亭等建筑。迁葬有彭春曾祖父何和晨、曾祖母东果格格、祖父何芍图、祖母郡主、小叔祖及彭春、劳满色、齐锡等父母兄弟14人墓,即彭春族墓。随葬有金饰品,葵花形骨雕。在土前有清康熙四十四年栋鄂·朋春之子福罕为其父母立墓碑,满文,碑文正中刻“命”二字,碑身正中一行为“正一品光禄大夫都统一等公栋鄂部彭春之墓”,两侧为其5个妻属的名字。墓南还立康熙帝二十三年彭春诰命碑。彭春作为满洲正红旗都统、驻东北地区的一名主要军事将领,曾参加康熙年间3次较大的军事行动,即反击俄罗斯帝国侵略的雅克萨战争,平定噶尔丹和吴三桂反叛的战争,立下很大的功绩。这处墓园是清代栋栋鄂氏满洲正红旗彭春及其曾祖父、祖辈的墓园,墓园遗留至今的所有碑石,是研究清初历史的重要史料。
22、吴万福墓----(清)在梨皮峪村西。吴万福为清康熙左都督,福建省总兵官,卒于康熙年间。
23、何和礼墓----(清)在城东皇姑坟,今公安堡村后。董鄂·何和礼为清初创业重臣,天命五大臣之一,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婿。
24、何芍图墓----(清)在城东皇姑坟,今公安堡村后。何芍图为何和礼之子,栋鄂·朋春祖父,跟随努尔哈赤征战累功。
25、孔有德墓----(清)在城东南松树花园村东,古松树被俄人砍伐。孔有德为清代藩王,辽阳市人。明末任参将,登州兵变中,自号都元帅,明朝派兵镇压。皇太极七年,他浮海降后金崇德元年,受封恭顺王,顺治帝三年,授平南县大将军,五年,改封定南王,九年,他因兵败,自杀。
26、耿仲明墓----(清)在城东南梅家花园村南。康熙十二年因耿仲明之孙耿精忠“应吴二桂反”,“凌迟枭示灭族之外,罪及乃祖、奉旨掘仲明坟,棺上铁三道,以示惩第。”耿仲明为清初藩王,辽阳人。明末以兵变得称总兵,天聪七年与孔有德共降清,受封怀顺王,顺治六年改封靖南王。他因部下触犯刑律,畏罪自杀于吉安县(河北吉县)。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背景文化
古墓内景
历史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