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并社
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许并社,男,1955年12月生,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首席学科带头人,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央和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
学习经历
1975年至1978年:太原理工大学(今太原理工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本科生;
1978年至1989年:太原工学院(今太原理工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助教,讲师;
1989年至1994年:日本东京大学留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4年至1998年: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材料界面研究专家。
任职经历
2003年至2016年: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
2003年至今: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山西省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太原理工大学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西省材料界面重点实验室主任。
教学工作
1978年留校任教,先后主讲“材料科学与工程选论”(博士)、“材料表面与界面”(博士)、“高等材料科学”(硕士)、“材料界面物理与化学”(硕士)等4门研究生课程。
培养博士生45名、硕士生82名。
主编《材料界面的物理与化学》、《纳米材料及应用技术》、《材料概论》、《半导体化合物光电原理》、《半导体化合物光电器件制备》、《半导体化合物光电器件检测》等著作和教材10部。
学术兼职
兼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热处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MRS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同时兼任《新型炭材料》、《中国材料进展》、《材料导报》、《电子显微学报》和《复合材料学报》等杂志的编委。
科研成果
许并社教授多年来从事新材料及界面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在以下方面取得较为突出的成就:
(1)发现了超导材料双晶界面结构与Josephson量子效应之间的关系;
(2)发现了十面体、二十面体结构的纳米Al微粒;
(3)金属/陶瓷、金属/碳、金属/金属等纳米微粒“电子风作用下的表面原子团流动”的接合·团聚现象与理论;
(4)发现了非晶态碳向在电子束作用和金属纳米微粒催化作用下纳米洋葱状富勒烯转变新物理现象;
(5)GaN基纳米材料合成新工艺和应用;
(6)纤维表面纳米功能化;
(7)电子束照射下,纳米材料接合行为的原子水平级原位观察与研究等。
个人成就
许并社教授先后主持完成了和正在进行着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纳米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日合作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并承担纳米SiO、AlO、纳米光电材料等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工程。“高亮度蓝、绿LED系列产品”被列为山西省“1311”工程项目和太原市率先发展八大项目之一;近年来在学术期刊和重大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多数SCI、EI收录,被引用200多次;获准或申请中、美、日、欧、韩国等发明专利100余项;先后撰写了《材料科学概论》、《塑性加工技术》、《纳米材料及应用技术》、《镁冶炼与镁合金熔炼工艺》、《材料界面的物理与化学》《纳米碳功能材料及其分析技术》等著作6部,完成省级成果鉴定8项。1999年、2002年、2004年先后四次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奖励,另外还获全国回国留学人员先进个人、全国模范师德个人、山西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十佳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个人荣誉奖励。
2021年6月,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
获奖记录
任免信息
2016年3月,免去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职务。
目录
概述
学习经历
任职经历
教学工作
学术兼职
科研成果
个人成就
获奖记录
任免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