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若曾(1503-1570),明代
昆山市人,字伯鲁,号开阳,是一位杰出的布衣军事家、战略家。
昆山郑氏家族自
宋朝南迁至昆山定居,历代从事医学,尤其擅长
妇科学,传承近千年。郑若曾的高祖父
郑文康是明朝
正统年间
进士,曾任大理寺官员。郑若曾年轻时拜昆山学者
魏校为师,与
归有光等人交流学术。他们各自娶了魏校弟弟的女儿,结成
亲家。1535年,郑若曾考取秀才,随后进入国子监深造。尽管未能在仕途中有所建树,他却致力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1550年代,东南沿海遭受倭寇侵袭,
胡宗宪受命统领抗倭,郑若曾因其军事才能和对沿海地形的研究被招募为幕僚。他在这一时期撰写了多部关于抵御倭寇的作品,并参与了实际战斗。由于贡献卓著,他获得了
锦衣卫的职位,但他并未接受。此外,他还拒绝了编写国史的工作邀请。
郑若曾的主要作品包括《日本图纂》《
筹海图编》和《
江南经略》,这些著作对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国防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图纂》详细介绍了日本的历史地理、语言以及与
中原地区的关系,同时还描绘了倭寇入侵的地图。《筹海图编》则是首次提出并阐述了中国的近代海防理念,主张积极防御海上威胁,而不是被动防守港口。书中提出的海防策略多达五十项,对于维护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的安全起到了关键作用。
郑若曾被认为是明清两代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家之一。他不仅在抗击倭寇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其军事著作也对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理论和实践证明了他是了解海洋战争本质的战略家,提倡在大海中主动出击,而非局限于海岸线防御。他的军事思想和策略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