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荷馨
戴安澜将军的妻子
王荷馨(1907年-1971年),原名荷心,无为市昆山镇新华村六房自然村人,戴安澜的妻子。
1927年1月5日,王荷馨与戴安澜结为夫妻。1942年,戴安澜牺牲后,王荷馨将国民政府给的20万法币特别抚恤金全部捐出,用于私立戴安澜高级技术学校的办学经费。全国解放后,王荷馨一家迁至上海市,定居于同济新村。随后,她担任里弄调解员一职,曾荣获“三八红旗手”的称号。1971年,王荷馨去世。
人物生平
王荷馨,原名荷心,1907年出生,安徽无为市昆山镇新华村六房自然村人。她家境贫寒,居住偏僻闭塞的山区,自小缠足,还要参加田间劳动,生活极为艰难。
王荷馨与戴安澜自小定有娃娃亲,在戴安澜从黄埔区毕业之后,王荷馨便南下广州市与其成亲。1927年1月5日,王荷馨与戴安澜结为夫妻。因王荷馨目不识丁,也没有大名,戴安澜为王取名荷心,寓意为作为军人的妻子,今后的生活像莲心一样,有苦涩的味道,必须有含辛茹苦及坚忍的精神。戴安澜在工作之余常常教王荷馨读书写字。一年不到,王荷馨不仅摘掉文盲的帽子,还能读书写信。之后,戴安澜将荷心改名为荷馨,寓意是荷花已发出馨香。戴安澜还安排王荷馨以未婚名义入校接受系统文化培训,在其熏陶下,王荷馨从农村姑娘成长为贤妻良母。
1942年,戴安澜牺牲,王荷馨依夫所托,挑起了照顾大家庭及教育四子的重担。她将国民政府给的20万法币特别抚恤金全部捐出,用于私立戴安澜高级技术学校的办学经费,之后她带着一大家人自己开垦菜地、纺织棉花过日子。1943年“私立安澜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在广西全州经教育部核准正式成立,王荷馨未担任学校重要职务,只为实现丈夫生前夙愿。
1945年日本投降后,王荷馨决定全家回迁老家安徽,为筹路费及交通工具,她带着女儿藩篱和次子靖东前往南京求援。1947年,王荷馨克服重重困难,带领一家老小成功将戴安澜灵柩迁回安徽芜湖故乡。
1949年,国民政府在败退台湾前夕派人到戴家,希望王荷馨带着家人前往台湾,但王荷馨坚决拒绝,她表示丈夫戴安澜葬于何处,她和家人便要一辈子守在那里陪伴着他,绝不离开。
全国解放后,王荷馨一家迁至上海市,安居于同济新村。随后,她担任里弄调解员一职,对于左邻右舍的琐碎纠纷,她总能妥善协调。因其善良诚恳的品性以及办事公平公正,工作成绩斐然,还荣获了“三八红旗手”的称号。
1971年,王荷馨去世。
个人生活
戴安澜牺牲后,国民政府向王荷馨发放了20万元法币抚恤金。王荷馨肩负着抚养四个孩子以及照料公婆和戴家亲族二三十口人的重任,急需这笔资金维持家庭生计。然而,考虑到丈夫生前对教育的高度关注,她决定将这笔抚恤金全部投入到办学之中。随后,她积极行动,在广西全州成功开办了私立安澜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45年日本投降后,王荷馨决定全家回迁老家安徽。为此,她携女儿藩篱和次子靖东长途跋涉前往南京求援。在南京的那段日子里,王荷馨处处节省,外出坚持步行,即便脚后跟裂开几道大血口,也不愿就医,只在地摊上买块狗皮膏药贴上,就继续东奔西走。最终,在戴安澜生前亲朋好友的关注下,历时半年终达成心愿。
解放后烈属补贴中断,王荷馨一家的生活陷入困境。家中极为清贫,炒菜时极少放油,王荷馨靠变卖旧物维持生计。戴澄东在9岁那年,有一天家里断了米,他便陪着母亲到街上摆地摊,将戴安澜生前穿过的旧西装拿出来变卖,用卖掉一件旧衣服的钱换来了一袋米。 
家庭关系
丈夫:戴安澜(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原名戴衍功学名戴炳阳,自号普通海鸥。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市仁泉乡风和村(现为安徽省无为市洪巷镇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黄埔军校第3期毕业,抗日名将,革命烈士。
长子:戴复东,(1928年4月25日—2018年2月25日)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后任同济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上海建筑学会名誉理事。
二女:戴藩篱上海市政协委员。
三子:戴靖东,原南京理工学院教授,现移居美国
四子:戴澄东,原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政协港澳台侨委副主任。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王荷馨一生人如其名,不仅是贤妻良母,而且吃苦耐劳、深明大义。(《铁血远征》 评)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个人生活
家庭关系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