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鹗
清末小说家
刘鹗(1857~1909)晚清文学家、许金坤专家、小说家,原名孟鹏,字云博,后更名为鹗,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作为最早治甲骨学的学者,他搜罗龟甲,著有《铁云藏龟》一书,是研究甲骨文的重要文献。他著作的长篇小说《老残游记》作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在中国的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社会的缩影。此外,《老残游记》初编自序、《老残游记》二编自序以及《老残游记》初编卷一至卷十七的评语,是重要的小说理论资料。
刘鹗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通才,不仅是天生的文字能手,还是中国最早的实业家之一。他自幼聪颖,致力实业,对医学、数学等都有研究,从事经商、行医和开书局。光绪十四年(1888)以献策治理黄河决口受赏拔,被保举授知府衔,后曾应英国公司聘筹备开采山西省矿山,在北京、杭州市天津市上海市等地开设多家工厂。1887年黄河决口,久堵不成,刘鹗获悉后关闭了自己的厂子参与治河,堵塞了决口,被朝廷“以知府任用”,由此他写出《治河五说》《治河续说》,绘制了《历代黄河变迁图考》,成了水利专家。庚子国变中,他出资购粮于俄军,贩济难民,被清廷以“私盗太仓市粟”罪名拘捕,流放乌鲁木齐市。他在流放期间写出的《人寿安和集》因病故没能完成。刘鹗还精心钻研过算术,写出了《勾股天元草》和《孤三角术》。
人物生平
出身家学
刘鹗出身于官僚家庭。
早年科场不利,转而行医和经商。光绪十四年(1888年)至二十一年,先后入河南巡抚吴大澄、山东巡抚张曜幕府,帮办治黄工程,成绩显著,被保荐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知府任用。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应外商福公司之聘,任筹采山西省矿产经理。后又曾参与拟订河南矿务机关豫丰公司章程,并为福公司擘划开采四川麻哈金矿、浙江省严温处四府煤铁矿,成为外商之买办与经纪人。
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刘鹗向联军处购得太仓市储粟,设平局以赈北京饥困。三十四年(1908年)清廷以“私售仓粟”罪把他充军新疆,次年死于乌鲁木齐市。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
社会关系
即便如此“谤满天下”,刘鹗在当时还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在政治上,他依靠父亲刘成忠王文韶李鸿藻的“年谊”关系,和李鸿章张曜的同僚关系,以及自己和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季皋),李经迈金少穆),王文韶之子王稚,王钧叔等人的关系,走通肃王善耆,庆王奕的门路,和一时号称清流的官吏如托忒克·端方,徐琪,赵子衡,宗室的溥佟,以及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活动也极其活跃,除了太谷学派同学之外,他和宋伯鲁汪康年方若,沉,狄楚青王正谊等人也是至交,先后参加了东文学社,农学会,保国会,救济会等社会团体。有着这样复杂的国内外的背景,刘鹗虽仅有候补知府衔,却无形中具有一定的社会势力,因而遭人所忌,被诬流放。
治河业绩
刘鹗的父亲刘成忠善于河工算学,热衷于西方新兴的科学技术。刘鹗秉承家学,结合他一八八八年在河南省山东省等地治理黄河的实践经验,写有“治河五说“,”三省黄河全图“,”历代黄河变迁图考“,”河工禀稿“。其中,”治河五说“,”三省黄河全图“和”历代黄河变迁图考“,再加上算学著作“弧角三术”,“勾股天元草”,在刘鹗生前即有刊本。这五部著作,使刘鹗的治河业绩被统治者初步认可,并因“学术渊源,通晓洋务“被推荐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考验,”以知府用“。
爱好擅长
早年学医的刘鹗,在扬州市一度悬壶济世,写有“温病条辨歌诀”和“要药分剂补正”。“老残游记”中那个摇串铃走四方的郎中老残,就是他自己的写照。
刘鹗精通乐律,曾为其琴师张瑞珊先生刊刻了“十一弦馆琴谱”,还刻有“抱残守缺斋手抄琴谱”(现存残稿),并喜欢收藏古琴。他所藏的唐琴九霄环佩”,琴面黄庭坚题记,后来归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近世四大名琴之中。在繁忙实业之余,刘鹗还热衷于收藏古物碑帖,研究三代文字。他的“抱残守缺斋珍藏碑帖”,“抱残守缺斋中头等碑帖”(残页),“抱残守缺斋书画碑帖目”,以及近人鲍鼎所辑的“抱残守缺斋藏器目”,虽非他藏品的全部,也足见其收藏的广博精深。
他早年即与罗振玉结识于淮安市,延罗为西席,之后更是结为儿女亲家。罗振玉和最早接触甲骨文字的日本学者内藤湖南省,接触殷墟甲骨,便是得见刘鹗收藏。受罗振玉影响很大,后与罗结为姻亲的王国维,与刘鹗四子刘大绅友情深厚,同随罗振玉游学东瀛。所以可以这么说,“甲骨四堂''中的二堂,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刘鹗的影响。而刘鹗所刊刻研究三代文字的“铁云藏龟”,“铁云藏货”,“铁云藏印”和“铁云藏陶”,更是其拓印,系统研究古文字及其演变过程的代表作。
学术理念
刘鹗生当封建王朝统治即将彻底灭亡的前夕,一方面反对革命,同时也对清末残败的政治局势感到不安和悲愤。他认为当时“国之大病,在民失其养。各国以盘剥为宗,朝廷以□削为事,民不堪矣。民困则思乱”(给黄葆年的信)。他要求澄清吏治,反对“苛政扰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在西方文明潮水般涌入的情况下,他开出的“扶衰振敝”的药方是,借用外国资本兴办实业,筑路开矿,使民众摆脱贫困,国家逐步走向富强。
他在给罗振玉的信中说:“晋矿开则民得养,而国可富也。国无储蓄,不如任欧人开之,我严定其制,令三十年而全矿路归我。如是,则彼之利在一时,而我之利在百世矣。”但在帝国主义中原地区加紧侵略步伐并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的情况下,刘鹗对外商又多所迁就,其所定之制往往有损于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因此“世俗交,目为汉奸”。刘鹗信奉太谷学派,为太谷学派创始人周太谷弟子李光炘的得意门生之一。他曾在给黄葆年的信中说,“一事不合龙川(李光炘')之法”,“辄怏怏终夜不寐,改之而后安于心”。又在《老残游记》中借玙姑与黄龙子之口宣扬他所承袭和发挥的太谷学派精义,以为宋儒理学的理、欲之分不近人情;推黄“以教天下为己任”,而自承“以养天下为己任”。太谷学派之精神对刘鹗一生思想、行事及小说创作都有深刻的影响。
个人作品
《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是刘鹗的代表作,流传甚广。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深度开发,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指出有时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贪官好多少。这一点对清廷官场的批判是切中时弊、独具慧眼的、其描写技术受到胡适盛赞。
老残游记》续
作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之间。据刘大绅说,共有14回,今残存9回。1934年在《人间世》半月刊上发表4回,次年良友图书公司出版6回的单行本。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老残游记资料》收录了后3回。续集前6回,虽然也有对官僚子弟肆意蹂躏妇女恶行的揭露,但主要的是通过泰山斗姥宫尼姑逸云的恋爱故事及其内心深入细微的思想活动,以及赤龙子的言谈行径,宣传了体真悟道的妙理。后3回则是描写老残游地狱,以寓其惩恶劝善之旨。
其他作品
还残存《外编》4700余字,写于光绪三十一年以后。除《老残游记》外,刘鹗著有天算著作《勾股天元草》、《孤三角术》,治河著作《历代黄河变迁图考》、《治河七说》、《治河续说》,医学著作《人命安和集》(未完成),金石著作《铁云藏陶》、《铁云泥封》、《铁云藏龟》,《铁云藏龟》是第一部甲骨文集录,奠定了后来甲骨文研究基础。诗歌创作《铁云诗存》。
1980年齐鲁书社出版了《铁云诗存》,其诗清新俊逸,功力颇深,反映了他的一些行踪和思想感情。鲁迅认为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原地区清末4部谴责小说的合称。即李伯元(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老残游记
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全书共20回,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发表于《绣像小说》半月刊上,到13回因故中止,后重载于《天津日日新闻》,始全。原署鸿都百炼生著。
内容简介
作者在小说的自叙里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说是作者对“棋局已残”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难遭遇的哭泣。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以行医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随着老残的足迹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东省一带社会生活的面貌。在这块风光如画、景色迷人的土地上,正发生着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封建官吏大逞淫威,肆意虐害百姓,造起一座活地狱。
人物玉贤
玉贤是以“才能功绩卓著”而补曹州知府的,在署理曹州府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衙门前12个立枷便站死了2000多人,九分半是良民。于朝栋一家,因和强盗结冤被栽赃,玉贤不加调查,一口咬定是强盗,父子三人就断送在站笼里。董家口一个杂货铺的掌柜的年轻儿子,由于酒后随口批评了玉贤几句,就被他抓进站笼站死。东平府书铺里的人,一针见血地说出了玉贤的真相,“无论你有理 没理,只要他心里觉得不错,就上了站笼了”。玉贤的逻辑是:“这人无论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能甘心,将来连我前程都保不住。白话文说的好,‘斩草要除根’。”为了飞黄腾达,他死也不肯放下手中的屠刀。老残题诗说,“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杀民如杀贼,知府是元戎”,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本质。
人物刚弼
刚弼是“清廉得格登登”的清官,他曾拒绝巨额贿赂,但却倚仗不要钱、不受贿,一味臆测断案,枉杀了很多好人。他审讯贾家十三条人命的巨案,主观臆断,定魏氏父女是凶手,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小说还揭露了貌似贤良的昏官。
人物张宫保
山东巡抚张宫保,“爱才若渴”,搜罗奇才异能之士。表面上是个“礼贤下士”方面的大员,但事实上却十分昏庸。他不辨属吏的善恶贤愚,也判断不出谋议的正确与错误。他的爱才美德,却给山东省百姓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办盗能吏”玉贤是他赏识的,刚弼也是他倚重的,更为严重的是他竟错误地采用史钧甫的治河建议,废济阳区以下民埝,退守大堤,致使两岸十几万生灵遭受涂炭。
小说的突出处是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循吏”暴政。作者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历来小说皆揭赃官之恶,有揭清官之恶者,自《老残游记》始”(第16回原评)。刘鹗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
在小说中楔入的桃花山一段插话中,着重写了隐居在荒山中的两个奇人玙姑和黄龙子。通过两人的言行宣扬了作者所信奉的太谷学说,同时对当时的革命运动,即所谓“北拳南革”,即北方的义和团和南方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恶毒的诋毁和诅咒,攻击他们都是“乱党”。义和团来势猛,他说“几乎送了国家的性命”;革命党起势缓慢,他认为“莫说是皮肤小病,要知道浑身溃烂起来,也会致命的”;告诫人们不要“搅入他的党里去”,表现了作者落后、反动的一面。
现实映射
小说是作者对于当时政治的象征性图解。他把当时腐败的中原地区比作一艘漂浮在海上行将被风浪所吞没的破旧帆船。船上有几种人:一种是以船主为首的掌舵管帆的人,影指当时上层的封建统治集团。作者认为他们“并未曾错”,只是因为是走“太平洋”的,只会过太平日子,不意遇 上了风浪,所以毛了手脚,加上未曾预备方针,遇了阴天,日月星辰都被云气遮了,所以就没有依傍。再一种人是乘客中鼓动造反的人,比喻当时的革命派,污蔑他们都是些“只管自己敛钱,叫别人流血”的“英雄”。宣扬如果依了他们,“这船覆得更快了”。还有一些肆意搜刮乘客的“下等水手”,则是指那些不顾封建王朝大局、恣意为非作恶的统治阶级爪牙。作者对他们也很反感,视为罪人。究竟怎样才能挽救这只行将覆灭的大船呢?作者认为:唯一的办法是给它送去一个“最准的”外国方向盘,即采取一些西方文明而修补残破的国家。
小说中所写的人物和事件有些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的。如玉贤指毓贤,刚弼指刚毅,张宫保(有时写作庄宫保)为张曜,姚云松为姚松云,王子谨为王子展,申东造为杜秉国,柳小惠为杨少和,史钧甫为施少卿等,或载其事而更其姓名,又或存姓改名、存名更姓。黑妞、白妞为当时实有之伎人,白妞一名王小玉,于明湖居奏伎,倾动一时,有“红妆柳敬亭”之称。废济阳区以下民埝,乃光绪十五年(1889)实事,当时作者正在山东省测量黄河,亲见其惨状。正如作者所自言:“野史者,补正史之缺也。名可托诸子虚,事须征诸实在。”(第13回原评)
艺术成就
老残游记》自1903年诞生于刊报连载,随即在清末八股举士制度被废弃后的小说大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从民间到一流学者两方面的高度关注和赞誉。除广为人知的胡适林语堂在1925和1933年分别为新版《老残游记》写序推介之外,根据近年发现的、刊登于1905年9月22日《天津市日日新闻》上的一则海报,另有当时“中原地区文界最上乘”之三君子,也对《老残游记》表示推崇备至:“严复(复)先生云:‘中国近一百年内无此小说’。梁启超(启超)出重价购其全稿,拟编入《新小说》印行。王君晋庵(国维)深通英文,曾译心理、伦理、物理等学科教科书,能读英国最深文理之书。读《老残游记》叹曰:‘不意中国亦有此人!可与英国最高小说平行。’此三君子者,皆中国文界最上乘也。其推崇如此,则此书之价值可想矣。”(转引自《清末小说》2010年33期P.136,郭长海文)
《老残游记》的艺术成就在晚清小说里是比较突出的。特别在语言运用方面更有其独特成就。如在写景方面能做到自然逼真,有鲜明的色彩。书中千佛山的景致,桃花山的月夜,都明净、清新。在写王小玉大鼓时,作者更运用烘托手法和一连串生动而贴切的比喻,绘声绘色的描摹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鲁迅称赞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中国小说史略》)。
红学权威、国学大师周汝昌曾专们写论文纪念《老残游记》发表90周年(“‘游方郎中’的足迹与心迹”,《文艺报》1993某期刊载),以极具说服力的举例分析比较,将《老残游记》取得的多方面文学成就置于同期《儿女英雄传》、《啼笑因缘》、《镜花缘》、《海上花列传》等多部名著之上,明确指出:“晚清以来,小说出版的多得不可胜数,除很少数几部尚为人知人读之外,皆归湮灭,而独《老残》一记,光焰不磨,魅力长驻…。《老残游记》绝不同于晚清出现的那种“谴责”、“暴露”的小说,它是一部内涵丰厚的综合性作品......他从曹雪芹那里接受的领悟的东西,是使《老残游记》成为名著的重要因素之一端。在若干点上,刘姓又能有所发展…...”
在2010年10月11日周老与刘德隆先生(《刘鹗集》主编、刘鹗和《老残游记》研究专家)的谈话中(此录音曾在2009年12月淮安区《纪念刘鹗逝世10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做了部分播放),周汝昌更加明确了他对刘鹗和《老残游记》的推崇:“我和铁云先生,好像冥冥之中前世有文化因缘,不用这样的话来解释,我就不会说到底是什么原因,那么喜欢《老残游记》,以及铁云先生的一切文化成就,和他的生平事迹…...我认为这是,不仅是有清一代的一位奇才…而是一位奇人!这个人,就是他的才、学、识、性灵、天赋、智慧,我无以名他的哪个精神境界的高度,学识的广度、深度,我都没有、找不着合适的、现成的词语,来形容他......至于说通才、思想家、文艺的多方面的,那个远远超出普通人品格、等级,我从这个坐标来说,我平生所阅,我孤陋寡闻但是我好大胆说话:我平生所见、有清一代的奇才、异人,你们没法框他的人,我最佩服的只有两个人:前有曹雪芹,后有刘铁云!”
甲骨收藏
老残游记》作者刘鹗,原名孟鹏,字铁云,又字蝶云、公约,号老残,别署鸿都百炼生,1857年生于江苏丹徒(今镇江市)。刘鹗博学多才,精于考古,在数学、医术、水利等方面多有建树。
刘鹗嗜古成痴,喜好金石、碑帖、字画及善本书籍,1895年寓居上海市时,就收购了青铜器数十件。而集藏的“上自子契及隋碑,巨若鼎彝,纤如泉珍,旁罗当壁,广及诀罂登”等千年古董,因历经沧桑,不免残缺不全,但他视若珍宝,特为书斋取名“抱残守缺斋”。尤其是他一生孜孜不倦地收藏甲骨,共达5000多片,出版了甲骨文著录书《铁云藏龟》,第一次将殷墟甲骨公之于世,对我国甲骨的研究起到了开创性作用。
我国甲骨的早期搜集工作,始于王懿荣。1899年,金石学家、古董收藏家国子监祭酒兼团练大臣王懿荣在中药龟板上发现有刀刻文字,感到既新鲜,又有趣。尽管认不出它们是哪个朝代的文字,但他知其古老,因此派人到药店将那些有字的龟板全部买下。此后,王懿荣凭借着自己的特殊地位、雄厚财力,在认识到甲骨文的性质和价值后,便开始积极购求、收藏,在短短1年时间内,先后以重金高价搜集到1500多片甲骨。第二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王懿荣自尽,这批龟甲和兽骨的研究尚未开始,所辛勤搜集的上千片甲骨被抛置一边,一度无人问津。1902年10月,王懿荣之子王翰甫变卖家藏文物偿还债务,刘鹗买下了王懿荣收藏的1000多片甲骨文,并通过多种渠道大量收购,先是委托古董商赵执斋奔走齐、鲁、赵、魏之郊购得3000多片;后又从好友方若处购得范姓所藏的300多片;他还派三儿子刘大绅到河南省收购得1000多片;数年之间,前后加起来总共收藏甲骨5000多片,成为早期出土甲骨的著名收藏家,对甲骨资料的保存和集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并第一个提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还识辨了40多个字,其深刻见解后来被日益增多的证据所证明。
此后,刘鹗将甲骨文拓本带到江南罗振玉看到以后希望他编印成书。1903年,刘鹗从搜集到的甲骨卜辞中精选墨拓了1058片,以石印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铁云藏龟》(共6册),罗振玉、吴昌绶、刘鹗分别为该书撰写了序文。《铁云藏龟》被后人评价为“研究甲骨文字的许多著作的开路先锋”,使甲骨文由只供少数学者在书斋里观赏的古董,变为可以研究的珍贵史料,由此扩大了甲骨文的流传范围,推动了甲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如果刘鹗独占材料,或不容别人插手,那么甲骨文的研究工作,恐怕因此要延迟多年。虽然该书因出版较早、拓印不精,并收入了少量伪片,但是它为当时和以后的学者从事甲骨文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甲骨文由古董收藏转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可以说正是以这部书的印行为发端的。因此,对甲骨文字的研究,具有开拓作用的人当推刘鹗。可贵的是,刘鹗还第一个把甲骨文字介绍给了外国学者。1899年,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于首次来到中原地区后,与刘鹗、罗振玉王国维等许多名人学者结下深厚情谊,并见识到了刘鹗收藏的龟板兽骨,这才知道有甲骨文字的存在。
1908年,正当刘鹗继续深入研究甲骨和其他文物时,由于他曾为救赈北京饥民购买储藏的太仓大米而遭人诬陷,被清政府以“私售仓粟”的罪名将其流放,结果郁郁而终。刘鹗死后,他多年搜集的甲骨又分散到了不同藏家的手中。其中,约有1000片左右先归其表兄弟卞子休,后由卞转卖给上海市英籍犹太人哈同的妻子,解放后又归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现藏上海博物馆;另一部分约有1300多片,先归同乡叶玉森收藏,后又转售给周连宽,现也收藏在上海博物馆;另有一部分约几十片,由美国人福开森买去。商承祚束世澄等学者,也都曾先后买到一些刘鹗原来收藏的甲骨。
其后,罗振玉从刘鹗赠送他的未曾著录过的甲骨中精选数十板,影印了《铁云藏龟之余》。几十年后,上海的孔德图书馆获得一批会稽郡吴振平旧藏甲骨龟片,沈尹默金祖同、李旦丘考证为刘鹗旧物,虽有一部分为《铁云藏龟》著录,但大多数未经著录,于是精选93板,略加按语,并著释文,编印了《铁云藏龟拾零》。叶玉森也从刘鹗的遗藏中精选240板,并附考释文字,墨拓石印了《铁云藏龟拾遗》。
刘鹗除收藏甲骨、龟片外,还收藏古陶、古印、古封泥、古钱币、碑帖和青铜器,分别辑为《铁云藏陶》(著录陶印45方)、《铁云封泥》(著录古封泥752块)、《铁云藏印》(共10册,著录古印391方)、《铁云藏货》(著录古钱185枚)、《铁云诗存》、《铁云碑帖题跋》、《抱残守缺斋藏器目》等等。其中,《铁云藏货》是刘鹗在生前亲自编订的,共计116页,汇集了鲍康胡石查潘祖荫、王锡、杨继振、王懿荣的部分旧藏,有不少为从未著录过的珍品。这部著作直到1986年,距刘鹗逝世77年之后,才由中华书局刊印传世;《铁云碑帖题跋》、《抱残守缺斋藏器目》则为后人所辑。
年谱
作者各岁内容:
早年
爱新觉罗·奕詝(奕)咸丰七年,丁巳(1857)九月初一日,生于江苏六合。
刘成忠,时年四十,为记名御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于上年爆发。
李鸿章三十五岁。
张之洞二十一岁。
马建忠十四岁。
黄葆年蒋文田十三岁。
咸丰八年,戊午(1858)
两岁。
刘成忠三月补福建省监察御史
四月清政府与沙俄签订“珲条约”。
五月清政府与英、法、俄、美分别签订“天津市条约”。
康有为生。
咸丰九年,已未(1859)
三岁。
八月刘成忠任顺天镇乡试监试官。
随父去北京。
袁世凯生。
咸丰十年,庚申(1860)
四岁。
从二姐素琴识字,诵《唐诗三百首》。
九、十月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
十二月清政府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山东淄川刘德培起义。
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
五岁。
随父至汝宁。
三月外国公使开始驻节北京。
七月奕詝死。
十月慈安太后慈禧两宫垂帘听政。
张曜在汝宁击败捻军陈大喜部。
爱新觉罗·载淳(载淳)同治元年,壬戌(1862)
六岁。
一月太平军会同捻军西进河南省
美商旗昌轮船公司在沪成立。
同治二年,癸亥(1863)
七岁。
李鸿章在上海设广方言馆。
上海英商要求造沪苏铁路。
山东淄川刘德培起义失败。
同治三年,甲子(1864)
八岁。
从赵君举读。
四月洪秀全死。六月天津市失陷。
十一月西北太平军与捻军合并,推举赖文光为领袖。
同治四年,乙丑(1865)
九岁。
刘成忠调任开封市知府,旋调归德,随任。
英国在沪设“汇丰银行”。
八月上海江南制造局成立。
同治五年,丙寅(1866)
十岁。
张曜统河南嵩武军。
九月捻军分东西两路。
十一月李鸿章任钦差大臣,进攻捻军。
罗振玉生。
同治六年,丁卯(1867)
十一岁。
十二月东路捻军失败,赖文光死。
李鸿章任湖广总督
同治七年,戊辰(1868)
十二岁。
刘成忠开封市吹台。浚惠济旧河。
张曜率军至直隶、山东省,与西路捻军作战。
六月西路捻军失败,张宗禹死。
日本明治维新。
同治八年,己巳(1869)
十三岁。
刘成忠勘贾鲁河,命人仿造欧式龙骨水车
同治九年,庚午(1870)
十四岁。
李鸿章任直隶总督。
盛宣怀李鸿章幕府。
同治十年,辛未(1871)
十五岁。
刘成忠调任河南南汝光道。
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
十六岁。
三月曾国藩死。
英商在上海办太古公司。
十一月李鸿章奏请试办轮船招商局
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
十七岁。
娶妻王氏。
河南省游历,广泛结交人才。
一月爱新觉罗·载淳亲政。
盛宣怀任轮船招商局会办。
梁启超生。
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
十八岁。
十二月载淳死。
慈安太后慈禧再度垂帘听政。
清德宗(光绪帝)光绪元年,乙亥(1875)
十九岁。
十月初四刘成忠被赏布政使衔。
光绪二年,丙子(1876)
二十岁。
春天回淮安市,五月游苏州市
八月赴南京乡试,落第回淮安专心研究经世之学
扬州市,见太谷学派李光昕。
嗣子大章生,兄渭清第三子。
闰五月淞沪铁路通车。
十月拆毁淞沪铁路。
张曜以提督名义,随左宗棠出征新疆。
光绪三年,丁丑(1877)
二十一岁。
刘成忠告病辞官回淮安。
长女儒珍生。
李鸿章筹办开平矿务局
盛宣怀轮船招商局名义,购买旗昌洋行的轮船等。
光绪四年,戊寅(1878)
二十二岁。
娶侧室衡氏。
光绪五年,己卯(1879)
二十三岁。
研究算学、测量、绘图等。
曾一度外出,岁暮方归,地点不详。
中国自建的唐山、煤河运煤铁路动工。
光绪六年,庚辰(1880)
二十四岁。
扬州市毛庆蕃一起,拜从太谷学派李光昕为师。
八月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局,由盛宣怀任总办。
光绪七年,辛巳(1881)
二十五岁。
在扬州读书。
次子大生。
八、九月因父病回淮安市
三月慈安太后死。
十月英商创办上海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唐山、胥各庄铁路完工。
光绪八年,壬午(1882)
二十六岁。
与太谷门人黄葆年蒋文田订交。
光绪九年,癸未(1883)
二十七岁。
二女佛宝生。
光绪十年,甲申(1884)
二十八岁。
十月父刘成忠卒,享年六十六岁。
在淮安南市桥开烟草店,年底倒闭。
中法战争爆发。
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
二十九岁。
扬州市挂牌行医。第三子大生。
从李光昕读书。
李光昕卒。
清政府设“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由奕譞、李鸿章主持。
中年
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三十岁。
送妾衡氏回淮安市
赴宁考试未终场,去六合探亲。
镇江市娶第二妾茅姓
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
三十一岁。
在上海开设石昌书局,为中国石印之始。
来往于淮安、上海市、南京之间。四子大绅(字季缨)生。
八月黄河南岸郑州市之下汛十堡处决口三百余丈,
全河断流,下游大水成灾。
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
三十二岁。
二月刻刘成忠遗稿《因斋诗存》。
石昌书局停办,回淮安。
赴郑州投效河工,冬黄河河堤合龙,让功与兄渭清。
九月康有为上万言书。
吴大澄任河道总督
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
三十三岁。
测绘学“豫、直、鲁三省黄河图”提调。
撰写治河文论,疑即《治河五说》或其草稿。
二月光绪帝亲政。
三月张之洞奏请筑芦汉铁路。
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
三十四岁。
《豫、直、鲁三省黄河图》成。
张曜檄调,任黄河下游提调。
著《历代黄河变迁图考》。
撰《治河七说》。
九月张之洞在湖北办汉阳铁厂
毓贤任山东曹州知府
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
三十五岁。
淮安市接家眷至济南市
访东昌杨氏海源阁藏书,未得见。
七月张曜死在山东省任上,福润继任山东巡抚
八月康有为广州市设“万木草堂学馆”。
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
三十六岁。
福润保荐赴北京总理衙门考试,不合例,未试而归。
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
三十七岁。
八月,妻王氏病殁。
同月女龙宝生。
九月,母朱太夫人卒,由济南回淮安料理母丧。
《历代黄河变迁图考》出版。
光绪年,甲午(1894)
三十八岁。
春赴济南市接眷回淮安市
罗振玉初次见面,订交。
秋去湖北,原因待考。
福润再次保荐。
七月中日战争爆发。
福润调任安徽巡抚,李秉衡继任山东巡抚
十一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光绪廿一年,乙未(1895)
三十九岁。
延罗振玉为西席,教授本家子侄。
因福润再次保荐,冬赴北京总理衙门考试,得以知府任用。
上书自请承办芦汉铁路。
岁尾接家眷去北京。
岁暮,回济南度岁。
三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七月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中外新闻》(初名《万国公报》)报纸。
八月帝党文廷式出面组织“强学会”。
九月孙中山广州起义失败。
十一月康有为在沪办《强学报》。
十二月清政府封禁北京的“强学会”。
毓贤任山东党、沂、曹、济道员。
张之洞再次奏请建造芦汉铁路。
光绪廿二年,丙申(1896)
四十岁。
正月由济南市回京,二三月回南。
录定《芬陀利室存稿》。
纳妾王氏。
在上海与梁启超汪康年罗振玉等见面,并有诗唱和。
应张之洞召,赴武汉市议筑芦汉铁路,未果而返。
冬通过王文韶,上书请筑津镇铁路。
三月李鸿章出使欧洲,与俄罗斯帝国订“中俄密约”,与比利时国王商淡借款筑芦汉铁路。
七月汪康年在沪创办《时务报》,请梁启超为主笔。
八月中俄签订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
毓贤山东省按察使。
美中合办门头沟区煤矿,此为外资入侵中国矿业之始。
盛宣怀接办汉阳炼铁厂、芦汉铁路。
伦敦福公司在北京设办事处。
光绪廿三年,丁酉(1897)
四十一岁。
为办山西矿,三赴太原市
四月,五子大经生。
应聘为山西福公司华人经理。
三月江标唐才常等在湖南省创办《湘学新报》,后改名为《强学报》。
四月中、比议定“芦汉铁路借款合同”。
九月长沙市成立“时务学堂”,梁启超受聘为讲席。
光绪廿四年,戊戌(1898)
四十二岁。
因山西矿事遭弹劾回北京。
三月至四月,三次参加康有为召开的“保国会”活动。
参与福公司在河南省的矿事活动。
三月清政府与华美合众公司签订“粤汉铁路借款合同”。
闰三月严复所译《天演论》出版。
四月廿三至八月六日,载变法。
八月十三日谭嗣同等六君子殉难。
九月《申报》发表《缕记保国会逆迹》。
光绪廿五年,已亥(1899)
四十三岁。
议筑芦汉铁路支线泽浦铁路。
二月毓贤山东巡抚
十一月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杀义和团领袖朱红灯、本明和尚。
殷墟龟板甲骨出土。
清与英、德签订“津镇铁路借款合同”。
光绪廿六年,庚子(1900)
四十四岁。
由北京南归,春游普陀区
三月,六子大纶生。
夏历四月娶郑氏女安香为继室。
五月全眷回南,暂住上海市
六月在沪办“五层楼商场”。
清政府刚毅因福公司事参奏通洋,请就地正法,因居沪得免于难。
八月北上天津,再至北京,办赈济。
掩护沈荩
五月义和团起义于山东省
七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西逃,命李鸿章任全权大使议和。
八月唐才常等在湖南组织自力军,准备起义,失败后,唐才常等被杀,
沈荩逃亡北京。
马建忠死。
光绪廿七年,辛丑(1901)
四十五岁。
继续在北京办理赈济。
二月助王伯弓筹办“东文学社”。
入股冯恕的公慎书局。
资助罗振玉办《教育世界》。
收购文物。
议办北京自来水公司。
四月姚松云死。
八国联军撤离北京,清政府与十一国公使签定“辛丑条约”。
八月李鸿章死,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兼赏太子少保衔。
贤充军兰州市,被处死。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名外务部。
光绪廿八年,壬寅(1902)
晚年
四十六岁。
为河南豫丰公司拟矿路章程。
与郑永昌合办海北精盐公司。
梁启超所译《十五小豪杰传》题签。
四月与太谷学派门弟自在上海愚园集会。
泽浦铁路动工。
程文炳等合购浦口九洲地。
十一月向福公司交代所有业务。
是年频繁来往于京、津、沪、宁、塘沽区等地。
正月,梁启超在日本创刊《新民丛报》。
毛庆蕃任上海江南制造局总办。
十一月京师大学堂开学。
光绪廿九年,癸卯(1903)
四十七岁。
全家南归,住上海市
六月至十一月,撰《老残游记》第一回至第十四回。
九月《铁云藏龟》印成。
为浙江矿事,在报刊发表文章进行辩论。
闰五月沈荩因揭露“中俄密约”一事,遭逮捕。六月被杖杀于刑部大堂。
六月苏报案发生,章太炎邹容被逮捕。
连梦青因沈荩一案受到株连,避祸至上海。
原管学大臣改名为学务大臣。
光绪年,甲辰(1904)
四十八岁。
正月《铁云藏陶·附泥封》印成。
手拓《铁云藏印》、《铁云藏货》。
刊行张瑞珊的《十—弦馆琴谱》,并为之撰序。
正月黄兴等在长沙市成立“华兴会”。
九月黄兴策划长沙起义失败。
十月蔡元培在上海成立“光复会”。
光绪卅一年,乙巳(1905)
四十九岁。
二月泽浦铁路道清段完工。
印太谷学派周谷,李光昕、张积中等人墨迹。
取得浦口九濮洲地执照。
在沪办织布厂。
为《天津日日新闻》购买新机器。
九月开始续撰《老残游记》十一回、十五至二十回。
托乔树楠推荐罗振玉入学务处。
三月毛庆蕃永定区河道。十一月任直隶藩司。
七月清政府赎回粤汉铁路修筑权,由湘、鄂、粤三省筹款公筑。
八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
托忒克·端方等五大臣出国考察。
光绪卅二年,丙午(1906)
五十岁。
春、秋两度去日本,秋天返国时途经朝鲜
秋撰《老残游记·自序》。
撰《老残游记·外编》。
经营之实业,是年大部份失败。
三月芦汉铁路全线通车,命名为京汉铁路
端方任两江总督
世续入军机处。
清政府设学部,罗振玉任二等咨议官。
光绪卅三年,丁未(1907)
五十—岁。
在京、津重议自来水、电车、电灯等实业,均未成。
撰《老残游记·二集》,七月开始在《天津日日新闻》连载。
浦口区地事,袁世凯曾密令逮捕,得爱新觉罗·奕劻助,暂缓。
曾去汉口,原因待考。
五月徐锡麟在安徽谋刺巡抚于库里·恩铭未成殉难。
六月秋瑾在绍兴市策划起义失败就义。
十二月清政府与英、德银行,正式签订“天津浦口铁路借款合同”。
袁世凯入军机处。
光绪卅四年,戊申(1908)
五十二岁。
正月清廷上谕将刘鹗革职永不叙用。
在南京组织“三洲地皮公司”。
六月二十日在南京被捕,旋流放新疆。
十二月中旬抵新疆迪化。
十月光绪帝慈禧死。
毛庆蕃甘肃省布政使,护理陕甘总督印。
清溥仪宣统元年,己酉(1909)
五十三岁。
正月开始撰写《人寿安和集》。
七月初八日中风,当天逝世。
遗体运回淮安市,次年安葬于淮安东南曹围。
后世纪念
刘鹗故居,系刘鹗父亲刘成忠所购买,在淮安城内勺湖东南的高公桥西街上,东临金刚社巷,西界地藏寺巷,屋北原是荒地。据刘姓后人所见之契约,此房的原主姓廖。刘成忠于同治五年(1866)叫自己女婿、淮安人高维之托“中人”和“官牙”以“歌风堂”的名义,先买了廖姓的花园。同治十年(1870)又买下了廖姓其余的房屋。光绪三年(1877),刘成忠退休后,就来此屋定居。
参考资料
..2024-02-28
..2024-02-28
老残的影子.中国作家网.2024-02-22
刘鹗故居-淮安旧影.文史淮安.2021-12-1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出身家学
社会关系
治河业绩
爱好擅长
学术理念
个人作品
其他作品
老残游记
内容简介
人物玉贤
人物刚弼
人物张宫保
现实映射
艺术成就
甲骨收藏
年谱
早年
中年
晚年
后世纪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