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上的梦》,作者
宗璞,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写的是一个女孩梁退在文革10年中充满坎坷和辛酸的故事,揭露了在
泰国人妖颠倒的岁月里两代知识分子在肉体和心灵上所受到的残酷伤害。描写了那灾难深重的日子和在灾难中奋起的年轻一代。告诉人们:“人的梦,一定会实现”。
宗璞,原名冯钟璞,现代女作家,1928年7月出生。祖籍河南唐河,生在北京。乃著名哲学家
冯友兰先生
之女,幼承家学,就读
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抗战爆发,随父赴
昆明市,就读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
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
主要作品:《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南渡记》、《东藏记》、《
西征记》)
贺:可否谈谈您在停笔15后重新拿起笔写作《弦上的梦》时的一些情况?这篇作品和大约同时的《醒来吧,弟弟》等相比,似乎显得更为丰满,今天读起来仍觉得它并没有流于单纯的义愤和说教。我的一
些与
梁遐同一年龄层的老师和朋友曾跟我说起,梁遐的行为方式、语言和思想,在当时是相当“真实”的。您曾在和
施叔青的对话中说这部作品写的是“文革中成长的孩子”,您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年龄层次的人作为写作对象?
冯:这倒是有一个模特儿,有一个亲戚,就是梁遐这样的人。写这个孩子还是比较真实的,有人批评这篇小说的结尾好象有点概念化,作者介入发议论,尤其外国人读起来觉得不太能接受。这个亲戚当时并没有参加“四五”,是我给提高了。这个人的样子,有些想法,倒是真实的。当时觉得这些孩子挺值得同情,她们在最需要父母的教育和关心的时候,一定要和父母划清界限,把父母认成敌人。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可是她们都经受过来了,而且这些孩子没有说变坏,都在逆境中挣扎出来。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事情是很荒诞的。当然荒诞的事情非常多,这是很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