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区大渠街道位于
运城市市区西北隅,地势平坦,水利条件较好,下辖13个村民委员会,4153户,52个居民组,13105口人,35095亩耕地。
大渠街道隶属于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主导产业以小麦、棉花、蔬菜、
经济林为主,2006年全办人均纯收入 3500元。全办建有1所中学(河东中学),7所小学,1所乡镇卫生院,13个村级卫生所,村村建有农民图书室。
大渠街道简介
关于大渠街道隶
大渠街道隶属于山西省
盐湖区。主导产业以小麦、棉花、蔬菜、经济林为主,2006年全办人均纯收入 3500元。全办建有1所中学(河东中学),7所小学,1所乡镇卫生院,13个村级卫生所,村村建有农民图书室。
行政区划
大渠街道辖:大渠村 羊驮寺村 南李村 程家庄村、乔安庄村 东孙坞村 北孙坞村 南孙坞村、北张村 南张村 董家营村 寺北村、王家营村等。
运城根艺博物馆
简介
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
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应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我省的根艺一直处于很平常的状态,但是,在
运城市却出现了一座根艺博物馆。运城根艺博物馆位于
盐湖区大渠街道办事处,是一座专门收藏根雕作品的场馆,占地500平方米,目前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根艺品近600件,耗费资金400余万元。这样一座从面积、馆藏品到资金投入都堪称华北最大的根艺馆,却是由私人兴建的,它的主人叫
李群英。
在运城市,李群英是个成功的企业家,但很少有人知道,李群英还是一个对书法、绘画、雕刻、
园艺等有着广泛爱好的人。
直到2006年,李群英在自己的工厂附近建起了一座占地几十亩的南国风光生态园,人们才忽然发现李群英还是个非常有情趣的人。
原来,在李群英的生态园中,除了罕见的植物、满眼的名家字画,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体格巨大、形态各异、木质珍贵的根雕作品,应门而立的就是一个直径在4米以上的根雕孔雀,接下来是用来做吧台的据称中国最大的根艺茶台,再往里面走,绿树红花掩映下,
黄杨、
檀木、
榉木、
柏木、
榆木、
红豆杉、铁花梨等等奇异、珍贵树种的根雕作品无处不在。活着的树和死去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千年的树根组成了一个独特而和谐的世界。
2007年5月,在生态园入口处的最显眼的位置,李群英为陆续收集回来的根雕作品单独辟出一块地方,建成了根艺博物馆。
变废为宝其乐无穷
“根雕最大的特点就是化腐朽为神奇。一个被砍伐了几年、几十年、上百年的树根,本来没有价值了,但被艺术家巧妙加工后,形成一个个耐人寻味的艺术品,这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说到根雕,李群英就话多起来。在博物馆内,他指着一件
达摩像作品说:“你看,没有艺术家雕刻的这几笔,这不就是一块烧火的劈柴么。可是艺术家利用它的自然形状,仔细琢磨之后,稍稍给那么几刀,就成了一件难得的艺术品。根雕创作有四个原则:一是寻奇觅美;二是巧借天然;三是突出意趣;四是讲究构图。这四要素是根艺创作的最基本的原则。”
李群英介绍,看根雕作品,行家要先看材地,再看造型工艺。根艺所使用的材质材料应该比工艺更有审美价值,因为每一件根雕作品的表现力更多依赖于根材本身的自然美。一般地说,根材要选坚硬一些的,过于腐烂松软的根没有太大的创作价值。根的形态方面主要指根材要能体现出根的特色;而且要选一些形态比较复杂的根材,这样才能找出更多的命题,“花梨木树根厚感十足,且易于保存;樟木树根色泽丰富,同时还能发出香味;
红豆杉树根则为最佳材料,不易开裂、变形、腐烂,颜色也特别喜人,而且
紫杉醇对预防癌症有明显效果。一般来说,生长较慢、质地坚硬的珍稀木材较为珍贵,如有健身效果,价值就更高了”。
收获颇多也有遗憾
目前在李群英的根艺博物馆中,根艺品近600件,每一件都有一个故事。
在博物馆中有一件非常罕见的花梨木作品,浑身长满了结疤,在艺术处理后如同一只只眼睛,整体像一只奔跑的
猎豹。它原本摆在
福建省的一家名气很响的根雕店里,李群英第一眼就看上了,可上去问价时,店员的答复是:那是我们老板的得意之作,只能看,不卖。
李群英没有再吭声,而是认真地挑选其他的东西,选中一件就告诉店里的人“打包”,在选购了十几件作品要付钱的时候,他提出,非买那个红豆杉根的猎豹不可,要不其他价值几十万元已经打包好的东西,一件都不要了。无奈,店员请出老板,最后老板为了生意不得不割爱。
老李侃价也是有一套的。生态园大厅中摆放的那个全国最大的根艺吧台,原本是一个茶台,长12米,最宽处近2米,而且是珍贵的
红豆杉材质。“当时要买的时候,对方开出价格真是天价,我就和老板说,你的这件东西是好,但是除了我,没有别的人会要。他说不可能吧。我就分析给他听,这么大的茶台,居家的人肯定是不要的,因为太大了放不下。有别墅的人把它放院子里还有点舍不得糟蹋。因为占地方,其他做生意也不会要。我把自己给这件作品的安排用途告诉了他,只有博物馆才是它最好的去处,你做出来只能卖给我了,不信等着,保证几年也遇不到我这样真心要货的买家……”最后的结果当然是老李以一个合适的价格买到了这个茶台。
老李虽然有钱,但是也不胡花。在博物馆的收藏作品中,有不少是他自己买了原材料,再后期创作的。著名的根艺雕刻家
郑大木和李群英是好朋友,在老李筹建根艺博物馆时给了很大的帮助,他曾陪着李群英多次进山买树根,买到后再把自己创作的灵感无偿奉献出来,让工人按他的创意,把一个个树根变成一件件根艺品。
被迫经营销路良好
在李群英的概念中,根艺博物馆主要作用是为生态园营造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甚至更多的是为满足自己的个人爱好,并没有指望拿它来盈利,因此免费参观。
2007年5月,根艺博物馆开馆的时候,正值夏天来临,博物馆里充足的冷气,使附近村庄的小孩子们找到了一个纳凉的好地方,孩子们除了吃饭几乎一整天都在里面呆着,吃方便面、吃水果后的小手在根雕作品上乱摸,更小的孩子还在里面撒尿。无奈中,李群英在门上贴了一张纸条:门票2元。其实,他并不是为了收费,只是为了挡住小孩子随便出入。
来生态园就餐、旅游、休闲的人们多数要到根艺馆中去看一下,经济条件好的看上了就想买,老李一般婉拒,不过也有例外。
一个来自
临汾市的客人,看中了馆里墙上挂着的根雕书法作品“寿比南山”,正赶上家里有长辈要过寿了,就提出非买不可。员工没有办法,请李群英亲自出面解决,可是李群英偏是一个面情软的人,见面后聊了几句,就把那件作品转手了。
根艺博物馆内,曾经有一件让李群英珍爱的茶台。“紫檀根,应该是一个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老根了。最难得的是,根里面自然包着一块质地好、品相也好的石头,锯开之后,石头和根形成一个平面,色彩、花纹都漂亮极了,工艺手法也好,算得上我的镇馆之宝之一。”这样一件好东西,自然人见人爱,李群英不知拒绝了多少人的购买要求,可最后还是没能留住。一位朋友见到后,喜欢得不得了,非要不可,至于要多少钱,可以付现金。这样的朋友让李群英拒绝不得,考虑再三后,李群英说,茶台可以拿走,但是不能卖给你,你实在喜欢,运回去摆在家里就行了,但是,我自己想要见的时候,随时可以去见,摆几年你有了更好的再还给我,“那朋友也够意思,茶台进不了家,刚装修好的房子,从侧面墙上掏了个大洞给放进去了……”老李笑了,有人珍惜自己的爱物,对李群英来说也是一种骄傲。“现在有商家搞活动的时候,提出租我们馆内的藏品去,比如一家品牌瓷砖的促销会,说这样能提高他们的档次。我们也在考虑这种方式是不是可以继续做下去,毕竟对博物馆的运作费用是个补充。”
私博兴起还当探索
“这些年来,私人兴建博物馆的风气很盛,国家的政策也鼓励私立博物馆的发展,在税收方面也给予一定的优惠,还有的人、有的部门说,
私人博物馆将成为博物馆发展的主流。对于这样的形势,我也是能看到的,但是,实在说,如果没有其他项目作为经费补贴,根艺博物馆很难存在下去,目前的情况下,单单凭借博物馆自身循环还提供不了博物馆生存的土壤。”李群英说。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在文化底蕴深厚的
运城市,像李群英这样热衷于民间收藏的人为数不少,截至目前,运城市已经有3家私人博物馆存在。而从发展状况来看,比较而言,根艺博物馆经营状况还属于3家博物馆中最好的一个。根艺博物馆本身藏品的流通能够带来一些收入,其他两家则因为种种原因,基本上处于既少有人参观、也没有藏品更新,完全依靠举办者个人继续投入维持运转的境地。
李群英认为,他创办根艺博物馆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让博物馆走上自力更生的良性循环,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办法,“即使没有太好的办法,我也一直要把它办下去,往大了说毕竟是一个公益事业,往小了说,谁让自己爱这个呢?再说,贴钱也还贴得起吧,哈哈……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