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位
古琴上的音位
音乐中,“徽位”是指古琴上的音位,按哪个“徽位”哪根弦发哪个音。徽位——汉语词典解释拼音 huī wèi注音 ㄏㄨㄟ ㄨㄟˋ。在古琴上,徽位以螺钿、玉等材质标示,通常有13个徽位,它们根据琴弦的泛音位取得的节点而设置。徽位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晋朝嵇康的《琴赋》中就有提及。
介绍
古琴上的十三徽是根据琴弦分段后各段的交接点或称节点而设置的。将琴弦均分为二段、三段、四段、五段、六段、八段,将其节点分段处装以螺钿标示,称为“徽”或“徽位”。其1/2、2/5、1/3、1/4、1/5、1/6、1/8处即分别称为七徽、六徽、五徽、四徽、三徽、二徽、一徽,八至十三徽与六至一徽关于七徽对称。
关于古琴徽位的最早记录之一是《西京杂记》,其中有“二十六徽皆用七宝饰之”之语,然而此书本身恢诡怪谲并不可信。不过至少在嵇康(223年前后-263年前后)的《琴赋》中就已有“徽以钟山之玉冬”之说,即可以推断徽位的出现至少可以追溯到晋朝。至于《淮南子·修务训》中的“搏琴抚弦,参弹复徽”句则有争议,郑祖襄以为“徽”字指的是弹奏的动作,而饶宗颐则认为以为确是指琴徽。
技巧与音高
弹空弦时,琴弦整体振动的同时又有分段振动,整体振动所发音称基音,分段振动所发音称泛音,基音与各泛音的迭加产生空弦音。
弹泛音时,左手指在节点处轻触,使琴弦形成分段振动,而整体振动及其他分段振动则受阻,从而产生相应的泛音。
泛音的音色清脆悦耳,多用作对琴曲中华彩乐句或乐段的装饰性奏法,其弹奏方法是——趁右手弹弦的同时,左手指在正对琴徽之处轻微点触而产生。
右手击弦点越靠近岳山,音色越清晰明亮而坚刚,靠左则略显暗淡圆润而柔美,可根据乐曲的需要而选取击弦点。
减字谱用“?”表示泛音,旋律谱在音符上方用“°”代表。
一条弦中多处徽位音高会有相同的情况。例如,三徽、六徽、八徽及十一徽的音高相同。是因此四处分别为琴弦的1/5、2/5、3/5、4/5处,各段均为1/5的倍数,以手触此四处任何一点弹奏泛音,琴弦都以1/5作为振动的基本单位而同时振动,所发出的音高与基本振动单位相同。此时,琴弦的二分、三分等处均停止振动。
同样的道理,可以解释五徽、九徽会有相同的音高。
将已分段的琴弦再进行中分,所得泛音音高为原泛音音高的高八度。例如,五徽、九徽为琴弦三等分处,而二徽、十二徽为琴弦的六等分处。
正调弦式,一弦五徽、九徽音高为5,二徽、十二徽音高则为高八度5。
若将琴弦七等分、九等分,其1/7及1/9处亦可产生泛音,因少用而没有用螺钿标出,称为暗徽,分别位于一徽或十三徽的左右两旁处,其泛音音高分别为一徽的下行大二度及上行大二度。例如,正调弦式,三弦琴一徽泛音音高为4,其左侧暗徽音高为b3,其右侧暗徽音高为5。
参考资料
词语 徽位 的解释.汉典.2014-11-06
目录
概述
介绍
技巧与音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