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悦寺,坐落於
内蒙古自治区锦山镇,建於
清代康熙,为取得神灵保佑,诸事吉祥,起名灵悦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
喀喇沁旗驻地锦山镇内。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建。寺院建筑雕梁画栋,有歇山、硬山、楼阁式等结构。由山门、前殿、中殿、喇尼亭及东西配殿、后大殿等组成。中殿前的喇尼亭呈圆筒状,壁画书有“唵嘛尼叭咪吽”六字真言,筒心安装铁制转轴,喇嘛每进寺院须转动此轮,口诵真言,以示虔诚。
坐落在喀喇沁旗锦山镇的灵悦寺,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为取得神灵保佑,诸事吉祥,起名灵悦寺。占地四十余亩,建有经堂佛殿100余间,兴盛时住庙喇嘛达500余人,是大型寺院之一。
2006年05月25日,灵悦寺作为
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灵悦寺建筑风格与中原相仿,门殿3间为山门,通道两侧立有泥塑佛像四尊,钟、鼓二楼各列两旁,前殿之后建有嘛呢亭,嘛呢亭内设有“转经”,轮壁刻有“嘛呢叭咪哞”梵文六字真言。大殿宏伟壮观,内有大小佛像百余尊。每年正月和六月,全寺喇嘛聚此诵经成为定制藏经殿藏有各种经卷二百余部。由于
藏传佛教在清代成为
蒙古族的一致信仰,因此这座瑰丽堂虽历经沧桑而游人不断。
灵悦寺建筑风格与中原相仿,门殿三间为山门,通道两侧立有泥塑佛像四尊,钟、鼓二楼各列两旁,前殿之後建有嘛呢亭,嘛呢亭内设有「转经」,轮壁刻有「嘛呢叭咪哞」
梵语六字真言。大殿宏伟壮观,内有大小佛像百馀尊。每年正月和六月,全寺喇嘛聚此诵经成为定制藏经殿藏有各种经卷二百馀部。
灵悦寺位于
锦山镇,始建于清
康熙,原寺占地40余亩,建有经堂佛殿100余间。兴盛时期住寺喇嘛500余名。灵悦寺为清朝专门拨款给喀喇沁第三代郡王、额驸噶勒藏修的家庙。
全寺的佛殿、经堂建筑为歇山、硬山、楼阁3种,雕梁画栋,砖瓦齐砌,盘龙庙脊,四厦伸张,为中国内地式建筑风格。寺内建有山门、钟鼓楼、前殿、一配殿、嘛呢亭、中殿、二配殿、大殿、经殿等7层设施,环环相扣,依次递进,遥相呼应,鳞次栉比。均为磨砖对缝,复合瓦盖顶的砖木结构。门殿中有甬道,山门内左有钟楼,右有鼓楼。迎面是3间前殿,与钟楼、鼓楼形成一个“品”字。前殿为二层天王殿,其布局、风格与山门略同。从前殿穿堂行至后院建有嘛呢亭,内有一高度为7尺左右的筒状木轮,称“嘛呢轮”。轮壁上雕有“唵、嘛、呢、叭、咪、哞”6字
梵语箴言。过嘛呢亭有面阔3间前配殿排列两旁。建有中殿3间,是寺内中心佛堂,穿越中殿便是后配殿,后配殿每边3间,左右配殿前的庭院中央是用青砖和石块砌出的精致甬道。沿甬道前行至大殿,大殿为楼阁式建筑,殿身广阔,巍然壮观,精雕细刻,金碧辉煌。大殿后有东跨屋、西跨屋及后殿3间。昔日,东跨屋为喇嘛经塾,是小喇嘛学经之所;西跨屋为
关林,中有
关羽神像,两旁为
周仓、
关平立像;后殿是贮存经卷之库,内有大型经卷200余部。经库两侧还修有跨屋计4间。
寺院内东侧,生长着一株在
内蒙古自治区罕见的百岁大树“合欢树”。“
合欢”根深叶茂,铁干枝,学名“卫茅”。其树型奇特,枝叶郁,主干盘曲,每年农历五月开小白花,秋季结红色四瓣小果,犹如一个大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