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主义
荒诞主义
荒诞主义(法语:absurde;英语:absurdism),又译荒谬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源自拉丁文的absurdus,意为“不合调”。它在存在主义中用来形容生命的无意义、矛盾和失序状态。荒诞派戏剧是战后西方社会的一面哈哈镜,它曲折地反映了战后一代人们从内心深处对于资本主义现实生活感到的荒诞和虚无。2001年底祈国等成立荒诞主义诗歌实验小组,并于2002年开设了《荒诞诗工厂》,荒诞主义诗派诞生。荒诞主义的代表诗人有祈国、飞沙、远村等。
哲学背景
荒诞主义认为,一个事物的基本意义必须要有一个更高的意体来解释,而这个更高意体的意义又必须要有一个比它更高的意体来解释。这样的“解释的锁链”不可能达到一个终极结果,因此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拥有至高的意义。即使这个结果被发现,它也可能无法满足我们的期望。例如,当一头猪发现它的“至高意义”是被人当成食物屠宰时,它不会对这个“意义”感到满足。因此,根据存在主义虚无主义,生命是无意义的,是荒诞的。
哲学家的描述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阿尔贝·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中对荒谬做了描述:在一个突然被剥夺了幻象与光亮的宇宙里,人觉得自己是一个外人、一个异乡人。他的放逐是不可挽回的,这种人与生命以及演员与场景的分离就是荒诞的情感。加缪认为,荒诞的产生有四个因素:日常生活的机械重复性、对时间摧毁自己的认识、意识到自己终将死去、以及感觉被遗弃于陌生世界的隔绝感。
解决办法
面对荒诞的生命,有人认为自杀是一个看似理智的方案,但大部分人试图寻找其他的办法。阿尔贝·加缪提出自杀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式,他认为唯一面对荒诞的方法是维持一个人对待荒诞的自我反应。有些人通过信仰神或宗教来寻找生命的意义,有些人试图通过哲学来寻找,还有些人拒绝寻找意义,而是定义“生命的意义”为“活着本身”。很多人接受生命是无意义的,但并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而是通过自己的生活去创造意义,虽然这个意义并不是至高的,但它能给人动力。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哲学背景
哲学家的描述
解决办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