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式中型坦克
1929年日本制造的装甲武器
89式中型坦克是日本在1929年制造的装甲武器,是世界上最早采用风冷式柴油机(乙型)的坦克之一。该坦克在1937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8年的苏日哈桑湖冲突和1939年的诺门罕冲突中有所参与,并一直使用到太平洋战争初期。
坦克简介
世界上首辆坦克出现在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中。随后,日本陆军敏感地认识到了坦克的巨大价值。为了组建装甲部队和研制本国的坦克,日本成立了由陆军省军务局长管辖的自动车调查委员会。该委员会在日本陆军重第1大队设立了一个军用车辆试验单位,日本引进的第一辆坦克就分配在了这里。接受坦克后,该单位对坦克进行了包括各种地形的的行驶和越障在内的严格测试和试验,同时还专门研究了对付坦克的反坦克壕。
1922到1924年日本军队的庞大规模使国民经济不堪重负,陆军省被迫两度裁军。为了弥补战斗力不足,陆军省打算装备国产坦克和轮式装甲车(即装甲汽车)。不过,当时很多高官认为凭日本的工业技术自行开发坦克是完全不可能的。
此时法国正好要处理一批库存的“雷诺”FT-17型坦克,表示愿意向日本提供。陆军技术本部则向陆军大臣谏言说用外国的老式坦克来装备部队不可取,主要装备绝不能依赖外国,这是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因此日本在引进“雷诺”的同时也着手自行研制坦克。
1925年3月自动车调查委员会撤消,陆军技术本部车辆班成为研制坦克的具体负责部门。根据在陆军技术会议上通过的坦克设计方案,设计人员开始研制日本第一辆国产坦克。1925年5月1日日本陆军的第一支装甲部队正式成立,这支部队装备的是“雷诺”FT-17型坦克和英国的“维克斯”中型坦克。陆军第14师团第1战车大队和千叶陆军步兵学校教导队分别组建了坦克部队,前者辖1个维克斯中型坦克中队和一个修理中队,后者辖5辆“雷诺”和3辆“维克斯”。
1927年12月 日本陆军技术本部计划同时开发轻型和重型坦克,由于在此之前自行研制的95式重型坦克过于笨重,因此要求第二辆坦克绝对不能超过10吨。最初的研制工作以英国C型10吨坦克为样本,为了减轻自重和缩短坦克长度,取消了第一型样车的前后机枪架并简化了悬挂装置,装甲则采用了日本钢铁公司室兰钢铁厂生产的17毫米铬钢板。
1929年4月试生产第二型概念车的订单发给了大坂陆军兵工厂,这辆概念车在经过多次技术试验后,在日本东北地区(注意是日本的东北)进行了1000公里的长距离行驶试验,陆军技术本部对它颇为满意。由于这一年是日本皇室纪元的2589年,所以该车被命名为89式轻型坦克(此时的确是叫轻型坦克,后来才改叫中型坦克),试生产后主要配发到陆军步兵学校战车教导队和第14师团第1战车大队使用。使用方根据使用情况相继提出了改进意见:强化主要部位结构的提高逾越壕沟的能力,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改进后的89式坦克自重超过了11.5吨,使89式坦克进入了中型坦克的行列。
89式坦克的动力装置最初是87千瓦的串联式6缸水冷汽油发动机,1935年7月后期型89式坦克开始使用风冷柴油机,原先采用水冷汽油机的被称为89甲型坦克,而使用风冷柴油机的被称为89乙型坦克。
战斗历程
八九式坦克参加了1937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38年的苏日哈桑湖冲突和1939年的诺门罕冲突,在与苏联红军坦克的实战中被证明存在一些缺陷,不过双方八九式和BT-7的主装甲是同一水平的。之后仍然一直用到太平洋战争初期。
性能
正式定型后的89式甲型中型坦克
战斗全重:12.7吨
乘员:4人(驾驶员、机枪手、炮长和车长)
最大速度:25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140公里
车底离地面高度:0.35米
武器配备:2挺91式6.5mm机关枪,备弹2745发。主炮最初为1门37mm坦克炮,后改为1门90式57mm短管坦克炮。该炮由英国57mm舰炮改装而来,于1926年3月设计,4月由大坂兵工厂试制,10月完成后又经过修改和重新试制,于1930年正式定型,身管长18.4倍径,初速350m/s,最大射程5700m,高低射界-8度-+30度,不转动炮塔时方向射界为左右各10度,备弹100发。该炮发射穿甲弹时可以穿透100m处的25mm垂直钢装甲。
装甲:使用了表面渗碳的镍铬钢装甲,正面装甲17mm,侧后装甲15mm,顶甲10mm,底甲5mm。
89式乙型中型坦克
战斗全重:13.6吨
乘员:4 人
车长:5.75米
车宽:2.18米
车高:2.56米
最大速度:25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170公里
武器配备:2挺7.7mm车载机关枪,分别装在坦克前装甲左侧和炮塔后部,这种机枪使用30发底卸式弹夹,理论射速500发/分,备弹2745发。90式57mm坦克炮,备弹100发;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坦克简介
战斗历程
性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