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马图
唐代韩干创作的淡设色画
《牧马图》是唐朝画家韩干创作的一幅绢本淡设色画作。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牧马图》描画了一位须戴巾、腰插马策的奚官准备出外放牧的情景。主题明瞭,情节简单,图中黑白双马,奚官虬髻戴头巾,手执缰缓行。此图线条纤细遒劲,勾出马的健壮体形,黑马身配朱地花纹锦鞍,更示出其神彩;人物衣纹疏密有致,结构严谨,用笔沉着,神采生动。
作品内容
《牧马图》描绘了黑白二马,由牧马官骑乘白马,手执黑马缰绳,缓慢前行的情景。背景未作任何点染,马体态肥硕,牧马官似乎是少数民族人,深目、虬须、钩鼻,体格健壮有力。
画作左上方为宋徽宗题“韩干真迹,丁亥御笔”等字。又有历代鉴藏家印十数方。
创作背景
韩干出身贫寒,幼时以为酒家送酒为生。后结识画家王维,为其赏识。此后勤奋苦学十载,终有所成。于唐天宝诏入成为宫廷画师。韩干画马,研究自然之马,写心中感受之马。李隆基曾令韩干以宫廷画家陈闳为师学习画马,但韩干却回答:“臣干自有师,今皇帝内厩马,皆臣之师也。”皇帝内厩之马,力不曾施,皆肥硕雄壮。《牧马图》其马造型体态肥硕,正是自然之写照,是源于实际生活、以师现实之马的结果。
作品鉴赏
形象
《牧马图》中二马与牧马人既无动姿,更无激烈争斗的场面,主题亦平平无奇,但在韩干的笔下却得到了生动的表现。整个画作的场景仿佛是牧马人在跃上马背之同时,敲响了金蹬勒动了马缰。作者就是抓住在勒动缰绳的一瞬间黑马所作出的反应来刻画马之形象,如眼中透出迟疑不解之光,四足在起落顺序的排列上呈举足不定状等。而白马,似乎已明白主人意图,轻踏碎步,甩动马尾,眼中露出了与黑马完全不同的神色。这样使得图中马的形象细腻而有情趣,亦使整个画作更富有诗意。
另外,这幅《牧马图》在造形上风格与作者其他画作一样,也是体态硕肥,气势雄壮,颈项高耸,独出丰神,充分体现了作者从写生中得来的风采形态。
构图
在构图上,《牧马图》亦颇具匠心,黑马置于画幅前端,突出全马的雄壮气势;而白马则利用黑马的相叠着笔不多,以臀部交代其雄健,以眼强调其神情,以尾点出其动感。两马与人这三者经营位置也非常合理,若白马稍进半步,画面则显得呆板;若后退一步,将使整个画面产生不平稳效果。
线条
《牧马图》中,作者用笔严谨,其线条始终扣准马的结构,顺着肌体顿挫起伏。运线之粗细、轻重,亦视对象不同部位之质感而得心应手地变化着。如腹部与臀部之线条,给人有如触肌肤富有弹性之感,与蹄部线条完全不同。即使是蹄部,又由于前后部位原因,表现出不同效果。前部因蹄骨坚硬,线条挺硬坚劲,而后部则因蹄筋与蹄毛原因线条活泼舒放。黑白两马在使用线条方法上也不尽相同,作者既注意了前粗后细的透视关系,也不忽视前重后轻的色彩效果,黑马线条粗犷而厚实,白马线条细劲而流畅。
作品评价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书韩干〈牧马图〉》:“众工砥笔和朱颜,先生曹霸弟子韩,厩马多肉尻腕圆,肉中有骨夸尤难。”
作品影响
《牧马图》作为韩干的代表作,体现着他在鞍马人物等方面高超的写实水平。韩干以后,虽然环境已不同,但这样的画风却给与后人以不小的影响。譬如,亦是以画马出名的宋代李公麟、元代赵孟頫都曾经临摹过其《牧马图》等多幅作品,他们的创作实际上即是继承了此种风格而加以发展了的。及至当代,郝石林等书画艺术家仍以韩干的《牧马图》为走兽类画作的临摹范本,来坚实其国画基本功。
历史传承
递藏
《牧马图》约在大观元年(1107)入宋内府,明代经项墨林韩世能等人鉴藏,后流入清廷内府,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著录
《牧马图》在《宣和书谱》、《石渠宝三编》、《名绘集珍》等皆有著录。
重要展览
2017年10月4日至11月14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国宝的形成——书画菁华特展”上,《牧马图》作品其中精品之一展出。
作者简介
韩干(约706年-783年),唐朝画家,以画马著称,蓝田县(今陕西蓝田)人。画艺较全面,善画人物画像,尤善画马,重视写生,皇帝命他拜当时画马名家陈闳为师,他不听命,说:“臣自有师,皇帝内厩之马,皆臣师也。”由于他重视写生,所以画马超过古人,后代画马名家如李公麟赵孟頫都曾向他学习,他还画过许多肖像画和佛教宗教画,但传世不多。代表作品有《牧马图》《照夜白图》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作品内容
创作背景
作品鉴赏
形象
构图
线条
作品评价
作品影响
历史传承
递藏
著录
重要展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