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德(Bede Venerabilis,约673—735),被尊为“
英国历史学之父”,是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著名编年史家和神学家,也是
诺森布里亚本笃会的
硕士。他的拉丁文著作《
英吉利教会史》使他在历史学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
他在
中世纪早期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奋力撰述,著作等身,为英国留下珍贵的
文化遗产,确实是值得尊敬的。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编年史家,神学家。7岁入修道院。30岁任神甫。毕生居住在修道院中,从事宗教活动和撰述。史学成就卓著,被尊为 英国史学之父。
比德诞生于公元672或673年,正值英国历史上的“
七国时代”。他的故乡在韦尔河(Wear)畔,属于七国中的北方大国诺森伯利亚(Northumbria)。在七岁时被送入建立在他家乡的韦穆(Wearmouth)修道院,托付给修道院长比斯克普(Biscop)扶养。不久他转入与韦穆修道院结为一体而且相距不远的贾罗(Jarrow)修道院,在此后的五十多年里一直居住于此。
比德在贾罗修道院的生活“除了研习宗教经典,奉行宗教仪式以外,经常以“攻读、教授和写作为乐”。修道院里有一个图书室,经最初几任修道院长的热心搜集,藏有大量的
基督教典籍和
异教的古典作品。比德自幼受到良好的修道院教育,精通希腊文和拉丁文,并略通
希伯来语,可以在这所图书室里尽情浏览。他深入研究《圣经》和教父著作,沿袭
爱尔兰教会传统对这些典籍进行注释。这项工作占用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他广泛涉猎古典著作,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马库斯·西塞罗、
普布留斯·马罗等人的作品都曾在他的著作中被援引。他担任的一项繁重工作是主持修道院所属的一所学校并从事授课。修遭院中有
硕士六百人,另外还有大量外来者前来受业。比德为此也付出了大量辛劳。
然而,比德始终以极大兴趣从事写作。他在教会史第5卷第24章中列举了自己毕生的著述成果,计三十六种(一说三十七种)。著述的大部分是对《圣经》的阐释,有些是对圣徒的记述,还有一些以天文、历法、音乐、哲学、语法、修辞、算术、医药等为内容的作品,则是供听课者学习的教材。历史著作主要有两种,一是《
英吉利教会史》,另一是《修道院长列传》,另外还有一封给
爱格伯特(Egbert)的信,在比德著述中都成为传世之作。
比德早年的著作是一些关于《圣经》的注释。731或732年用拉丁文完成巨著《英吉利教会史》。记述公元前54年至公元731年的英国历史。此书主要记载
基督教在
英国的传播。同时涉及当时英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比德的纪年方法以传说中的耶稣基督诞生之年为基准,其前标为“B.C.”(意为 基督诞生之前),其后标为“A.D.”(意为“我主纪年”)。此种纪年方法通用至今。在编写过程中,比德详尽收集资料,把耳闻目睹的事实记述下来。他治学态度严谨,注意辨别真伪。该书是一部最早而又比较翔实的英国史。《
英吉利教会史》留传下来约160种手抄本,在
阿尔弗雷德大帝时代,此书被译成古英文。
比德的辛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以多方面的成就被后人誉为“英吉利学问之父”。他的讲学和著述推动了当地的学术风气。诺森伯利亚成为
欧洲在7、8世纪时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英吉利教会史》是比德最重要的成果,撰于暮年,此时他在各方面都已成熟。此书除以开头的半卷篇幅追记罗马不列颠时期外,下余部分叙述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以后的历史,直到731年为止。这段历史虽然距离比德生活的时代并非遥远,而且最后几十年还属同时,但因时局混乱,地区阻隔,文化衰微,史料很少流传。作者为搜集材料,煞费周章。他在书的前言中列举了许多教会人士从不列颠各地区,甚至远自
罗马教廷为他提供资料。作者本人除利用前人著作之外,也尽力在本地区征集口头或文字材料。这就使得大量珍贵史料凭借这本名著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