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乡位于同心县西南部,原属
海原县辖区。属扬黄灌区,山川并存。与同心县城隔河相望,海同公路、
福州-银川高速公路贯穿全乡。全乡辖7个行政村。盛产玉米、小麦、油料。2007年主要奋斗目标:实现社会总产值1.05亿元,人均收入2100元。乡政府驻李堡村。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兴隆乡人口数为11010人。
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深入,为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乡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着力点,大力培育发展种草养畜主导产业。牢牢抓住从全乡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把种草养畜业作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主攻方面,坚持“以草为业、种草养畜同抓,规模效益并重”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制定的关于发展草畜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把发展种草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将其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特色支柱产业,鼎全乡之力,齐抓共促,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四个到位”,使全乡的种草养畜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种草养畜作为一个主导产业,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项目一启动,乡、村两级组织就把对群众的思想动员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政策,并结合当地实际,宣传种草养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群众对退耕还草的认识,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成立了机构,建立了目标管理责任制,签订了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制,将
紫苜蓿种植任务分解到村,地块落实到户,责任明确到人,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种草养畜工作的顺利开展。
乡党委、政府针对全乡旱地面积较多这一实际情况,制定计划、退耕还草发展畜牧业,并把草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方向来抓,作为养畜业的基础来抓。2001年全乡种植紫花苜6079亩,占饲草总面积的18%;2002年全乡安排种植紫花苜蓿11800亩,占饲草总面积的40%。种草项目全乡8个行政、37个自然村,1897户,其中种植
紫苜蓿达20亩以上的有400户,达50亩以上的有165户,达100亩以上的11户。草产业的发展,有力的促进了养畜业的发展。截止目前,全乡羊的饲养量达7200只,存栏5400只,出栏1800只,今年全乡畜牧业总产值达4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0元,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8%,促进了全乡农业内部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初步形成了以种草养畜为主的新格局。
坚持养殖基地建设与抓大户相结合,投入到位。由于具有充足的饲料,加上广大农民有着传统的养羊、养牛习惯,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项目投放,积极争取畜牧专项贷款,培育高标准、高起点、上规模的养殖大户,依靠科技示范、典型引路、由点到面辐射,由户向村延伸,乡党委、政府根据市场行情,以建设牛羊基地为目标,吸引和鼓励广大农民从事养殖业。目前,在全部项目户中,有230户农民从事养牛业,有340户农民从事养羊业,全乡已累计建设标准圈舍98座,3500平方米,暖棚养羊示范户98户,培育养羊大户98户,养牛大户98户,基本实现了村村都有养牛、养羊大户。
坚持科技与效益相结合。近年来,县上投资改造了乡畜牧兽医站,加强了乡畜牧兽医站的硬件建设,狠抓了种草养畜的科技培训。在科技推广中,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在
苜蓿的种植和管理方面,在家畜的良种繁育和疫病防治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基本上形成了乡有站、村有技术人员的服务网络。自2001年以来,共引进
小尾寒羊868只,共举办各类畜牧实用技术培训班9场次,发放技术资料230份,培训农民8700人次,大力推广应用了一批养牛养羊新技术,提高了养畜业的科技含量,增加了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