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沟之战
战争战役
公元1122年,北宋宣和四年。北宋与金约攻辽朝。十五万宋军进攻燕云十六州,适辽国兵败于金,以哀兵一战击破之,宋军大败,尸横百里。
简介
1122年,辽国的形势急转直下,西京已被金军攻陷,耶律延禧抛弃重,率轻骑疾驰逃入夹山避难(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附近,据传此地很隐蔽,只有辽国宗室知道,外人无法找到。)辽南京实际上已成为夹在宋金两国之间,孤悬于外的辽国飞地了。
宋朝君臣见到这一片大好形势,一个个磨拳擦掌,喜形于色认为燕京已是垂手可得了,此时不取更待何时?四月宋朝正式撕毁了两国之间相互信守120年的澶渊之盟宋徽宗下诏以收复燕云,恢复汉地,讨伐无道为名对辽朝宣战,童贯率十五万宋军从京师出发,以种师道为都统制节制各路宋军。临行前,宋徽宗授与童太师御笔三策作为指导平燕战争的三项基本原则。“如燕人望风投降,上也;燕王纳款称藩,中也;燕人不服,按兵巡边,下也。”闹了半天宋徽宗是想要追求《孙子兵法》里用兵打仗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可是现实很遗憾,偏偏不给宋朝作脸。
童贯到达前线后,派人前往燕京劝降天锡帝耶律淳,被耶律淳所杀。童太师此计不成,又生一计,以高官厚禄为诱饵派人策反辽朝易州豪强史成献城投降,被史成逮捕送往辽南京砍了脑袋。童贯非常不理解辽国都已经混到这步田地了,怎么还这么顽固啊!思来想去还是赏格不够丰厚,承诺不够郑重的缘故。遂命马政之子马扩携带宋徽宗手诏,以裂土封王为诱饵,抚谕耶律淳纳土归宋,并在边境地区出榜以优厚的待遇,招抚燕民归降。童贯在榜文中极力将宋军美化为“文明之师,正义之师”,自称“吊民伐罪”,如“骚扰百姓,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法从事”等等。据说招降赏格高得惊人,如果有人献燕京城来归,即可除授节度使宋朝节度使虽说没有实权,但确是授予武将的最高头衔,非大功者不能授予。由此可见,宋政府对收复燕云的迫切程度可谓是“望穿秋水”了。俗话说得得“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涿州市当地的大土豪,地方“首富”刘宗吉暗中就与宋军搭上了线,妄图开城投降,刘大官人的“地下工作”显然做得不到家,辽方已有所察觉,刘大官人仓皇逃入宋朝军中寻求庇护。
宋朝在边境上招降纳叛的种种挑衅行为,终于激怒了燕京的耶律淳。他收拢从辽东逃难到燕京的难民,扩充兵员,并命大将耶律大石萧干领军至宋辽边境迎战宋军。童贯得知辽军增兵边境,意图对抗,遂命都统制种师道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趋白沟,大将辛兴宗率东路军趋范村。五月二十六日,辽军击溃宋西路军前锋杨可世部,宋军死伤颇多,西路军向雄县方向败退。三十日,辽将萧干大败宋东路军于范村。六月三日,辽军侦知西路军向雄州撤退的消息后,逐发精骑尾随追杀。种师道率西路宋军主力在雄州城外与辽军展开血战,此时,天公也不做美,突然刮起了北风,尘土飞扬,还下起了拳头大小的冰雹。在辽军和雹子的双重打击下,晕头转向,“找不着北”的宋军全线溃散,自雄州(河北雄县)向南直至正定县(河北正定),百里之间,尸骨随处可见(多半是逃跑时相互践踏而死的)。幸好辽军只是追至雄县,并没有越境追击,要不然,宋军会死得更难看。
战役背景
五年后的政和五年(1115年),一直对辽朝这个北方大国予以密切关注的北宋政府,得到了可靠消息。辽东的女真完颜部已于两年前起兵攻辽,并已称帝,建国号为"金",定都黄龙府。这年十一月,耶律延禧调集南院汉军与北院契丹军、渤海军、奚军共七十余万御驾亲征。大军行进途中,天帝得知国内发生政变,无心恋战,率辽军全线后撤。十二日,完颜阿骨打侦知辽军后退的消息,星夜率女真两万铁骑轻装急进,追至护布达岗。金军集中兵力猛攻辽中军,驰冲横杀,辽军大溃,步兵被马踏而死者不计其数,尸体相枕百余里。天祚帝弃军而逃,一昼夜狂奔五百里,入长春州才稍时喘息。此战之后,素有“女真满万,天下无敌”的金军增至十万骑,并攻占了辽朝在整个东北地区的统治中心东京辽阳府。两年后,又大败辽军于山,由于辽国怨军渤海国高永昌的叛变,金军逐攻占显、懿、、卫、显、乾等州及附近郡县,辽河以东及西南一带,尽入金朝版图。
当年那个东收朝鲜、西震党项,南则兄弟赵宋,幅员万里,人口千万,煌煌五京,赫赫威名,不可一世的大契丹现如今却被辽东的一个未曾听到过的民族打得狼狈不堪,这突如其来的变化确实令北宋君臣感觉有些诧异,但惊异过后,自然又是非常解恨。澶渊之后,宋辽百年未动兵戈,北宋与辽朝虽结为叔伯之国,但两国关系一直比较紧张。辽方恃强凌弱,屡兴事端,要挟宋方。庆历二年,北宋增加银帛各十万两匹与辽,熙宁八年在辽朝的胁迫之下,朝廷又有了河东区割地(十县)之议。终北宋一世,对辽朝的戒备与日俱增。如今面对辽势已衰的大好局面,宋徽宗除了欢欣鼓舞之余,脑袋里也正盘算着,如何利用金强辽弱的形势作一番“文章”。而就在此时,宠臣童贯宋徽宗皇帝推荐了一位神秘的人物,这个人就是那个五年前失踪的马植
听完童贯的一番介绍,徽宗马上就对这个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特面谕童贯与蔡京共同商议如何接纳马植归宋。徽宗与蔡京当然不会知道,这个马植实际上早已改名换姓隐匿与童贯家了。对于马植这位“回归祖国怀抱”的爱国志士,徽宗给予了相当规格的礼遇,特赐见于皇宫延庆殿,徽宗对辽朝内部的局势颇为关注,在廷见中对马植详加垂问,而马植对答如流,颇为机敏。当宋徽宗问及马植对辽国态势的见解时,马植奏曰:辽国必亡,陛下念旧民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以治伐乱,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万一女真得志,事不矣。这番话与徽宗心思暗合,故对马植颇为赏识,慰勉有加,依为干城,授秘书丞,赐姓“赵”改名“良嗣”并授予所行之事不受宰辅制约的特权。于是曾为辽臣的燕人马植,摇身一变就成了宋帝身边的“红”人赵良嗣了,而这个赵良嗣正是史书中宋金“海上之盟”这个不祥之约的始作俑者。
金朝自从攻占东京辽阳以及长春州后,已经彻底打开了通往辽朝上京与洛阳市的大门。金国与辽朝和议其实并无多少诚意,不过是“以和谈佐攻战”为下一步的大举伐辽,做准备罢了。宣和二年(1120年)二月间,金朝在完成战争准备后,借口辽国在册文中不称“大金”皇帝,只云“东怀”国王,“不以兄事之”“语多轻侮”等,悍然拒绝和议,分三路大举进攻辽朝辽上京遗址。当宋廷侦知辽金和议破裂,两国再度开战后,决定抓住时机,迅速遣使赴金就燕云归属、联袂攻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谈判。这样,赵良嗣一行带着天子御笔,匆匆忙忙自开封市出发了。赵良嗣率团到达金朝后,完颜阿骨打正在率军攻打上京,赵良嗣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转道前往前线。五月,金军攻占上京,辽朝上京留守达不野降金。金宋双方在上京正式展开谈判,并达成了上京协议:
一、宋金联袂夹攻辽国,长城以北的中京大定府由金军负责攻取,长城以南的燕京辽南京,由宋朝发兵攻取,西京云中府由宋金联合攻取,如一方不能如期履行,便算失约。
二、灭辽后,宋收回燕京故地,并将原来对辽朝的岁币岁帛转献金国。
三、宋金双方不能单独与辽朝构和,不可单方面招降纳叛。
四、金朝同意西京诸州原则上归属宋朝,但具体归还时间,双方再行商议。
战役影响
辽朝最终难逃灭国,北宋则彻底暴露了其无能的一面。
于是若干年后,靖康之变
更重要的是,一代英主,耶律大石走上历史前台,从此开国万里,绵祚数百年,遂令西极大国,不知有中国,但知有契丹耳。
对世界而言,宋金那点事儿,远不及西辽对历史的进程来得大。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战役背景
战役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