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集宁战役
1946年发生于大同、集宁等地的战役
大同集宁战役,是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为完成中共中央“保卫地方与夺取三路(平汉路北段、同蒲路、正太路)四城(大同、太原、石门、保定)”基本任务,扩大晋北战役战果,于1946年7月31日到9月16日对山西大同地区国民党军发起的战役。
1946年7月31日解放军开始对大同外围作战,8月6日外围作战结束,8月14日黄昏,解放军对大同城郊和四关发起攻击,截至9月4日,解放军将大同城四周国民党军据点全部荡除。1946年9月5日清晨开始,国民党军兵分多路,向驻守在卓资山的解放军阵地发起进攻。经8小时激战,解放军外围阵地被大部分占领,双方兵力悬殊,于当日14时被迫撤出卓资山阵地。9月7日国民党军从铁路北面绕经火石坝秘密东进,到达集宁西北地区集结,直到9月8日晚上,解放军前线指挥部才得知这一情况,遂决定把部队主力转向集宁。9月10日8时许,在董其武指挥下,国民党军在其空军火力支援下,向集宁城西、城北两侧阵地发起猛烈进攻,解放军未能阻止董其武部的攻势,被迫于14时退守城垣第二阵地。9月10日晚,解放军包围了国民党军傅作义部主力3个师于集宁城下,双方展开激战。至12日晨,解放军控制了三岔口、脑包山、玻璃图、天门山、石灰山等地,及卧龙山部分阵地,将国民党军3个师包围,并压缩在集宁城西南的卧龙山脚下及西、南营房的狭小地区。9月12日16时,解放军开始向国民党军董其武部发起总攻。就在这关键时刻,国民党军傅作义部增援部队赶到。9月13日下午,国民党军傅作义部增援的3个师会合,并迅速发起反围攻作战。至此,国民党军傅作义部已有6个师的兵力会集于集宁城郊,解放军在集宁附近歼灭傅部援军的计划,已不可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被迫于当晚放弃集宁,撤出战斗,向东北方向转移。集宁一战失利后,国民党军傅作义部主力继续向大同逼近,企图与大同守军配合,对围城部队实施夹击。形势对执行既定的攻城计划十分不利,大同不宜再围。9月16日,为寻求新的战机,解放军决定撤围大同,杨成武等部开往老根据地易县集结。大同集宁战役遂告结束。
大同集宁战役历时一个半月,晋察冀、晋绥军区部队密切协同,并肩作战,歼灭敌1个师大部、3个师各一部等,共1.2万余人,给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但战役未能达到攻城、打援的预期目的,尤其是未能歼灭傅作义部主力于集宁城下,使张家口乃至整个解放区面临更为不利的局势。
战役背景
整体局势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在完成战争准备后,不顾中国全国民众的强烈反对,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以围攻鄂豫边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相继在晋南、苏皖边、鲁西南、胶济路及其两侧、冀东、绥东、察南、热河、辽南等地,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同年6月28日,中共中央进一步确定国民党大打后,毛泽东电示晋察冀军区的基本任务是“保卫地方与夺取三路四城”。为了扩大晋北战役的成果,中央军委同意聂荣臻请示电中先攻大同的提议,并命令晋察、晋绥部队执行攻取大同的任务。
战役地理
山西大同,为华北战略要地,兵家必争之地。从地理环境看,大同易守难攻:城西北,山岳拔起,延至城东,像一把圈椅,拱卫着大同;城东面,有御河流过,可依水设防;城南地形比较平坦,但城墙高峻。
集宁地处绥东,是平绥线上的战略要地。占据该地,向东南可出兵丰镇、大同,控制晋北地区;向东可出兵尚义、张北,直下张家口,控制察哈尔。因此,国共双方无论谁想夺取大同、张家口等战略要地,集宁都势在必得。
战前部署
解放军方面
1946年六七月间,解放军为了彻底孤立大同国民党守军、创造夺取大同的条件,解放军晋绥军区主力尽出,晋察冀军区配合,加紧了晋北攻势作战,歼国民党军8600多人,解放了忻县以北、大同以南广大地区,控制同蒲铁路北段250公里,切断了大同与太原之间的联系,使大同的国民党军完全陷入孤立。
1946年8月11日,解放军为一举拿下大同,张宗逊、罗瑞卿进一步调整对大同近郊作战和打援作战的部署。大同近郊作战,主要突击方向为南、北两关,助攻方向为东、西两关,参战部队主要有解放军晋察冀军区第七、第八、第十旅等,以及晋绥野战军第三五八旅一部;预定各部队在攻占四关后,以第三五八旅为主力,从西北面强行攻城,其他部队采取坑道爆破的方式突破城垣。
集宁(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附近打援,以解放军晋绥野战军独立第一旅扼守卓资山,独立第三旅第二十七团驻守集宁,绥蒙军区骑兵旅等拱卫集宁西北之大小土城、西南之十八台,作为打援的右翼兵团,统由解放军绥蒙军区司令员姚喆指挥;以独立第三旅主力、绥蒙军区两个团前出凉城,教导旅置于新堂,作为打援的左翼兵团,统由独立第三旅旅长杨嘉瑞指挥。
国民党军方面
为坚守大同,国民党阎部守军依恃12米高的城墙,筑有高、中、低三层堡垒,高处城墙上面有子母碉,城墙当中有枪眼,城墙外大小碉堡密布,并有交通壕连接,碉堡外部有铁丝网、外壕、拒马等障碍物,构成了坚固防御体系。
1946年8月中旬,当解放军晋察冀、晋绥军区围攻大同之时,蒋介石为促使傅作义积极出兵解围,将原属阎锡山所辖的大同,划归傅作义管辖。虽然傅作义及手下将领都明白,蒋介石此举意在借自己这把刀,但从自身利益出发,又不愿丢失新划拨的地盘。于是,傅作义决定,一面以“和平解决”为名,派代表同大同前线指挥部谈判,以掩护其行动;一面集中第三十五军3个师、暂编第三军2个师和4个骑兵纵队(师)共3万余人的兵力,以平绥线为轴线,分南、中、北三路向集宁进犯,企图一举攻克集宁,南援大同,然后相机攻取张家口。
战役经过
1946年7月31日起,在阳高会议之前,解放军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八旅、教导旅和晋察冀第一军分区以及晋绥第五军分区的部队,在没有上级统一部署下,就对大同外围开始作战,这几支部队分别从西南和东北两个方向攻击国民党军外围据点,切断了大同到怀仁之间的铁路交通,并且占领了几个据点。1946年8月6日,大同外围作战结束,解放军部队暂时停止攻击,转入近郊作战及攻城准备,总体战果不佳。1946年8月11日,为一举拿下大同,张宗逊、罗瑞卿进一步调整对大同近郊作战和打援作战的部署。
1946年8月14日黄昏,解放军各部队经过一周时间的准备,对大同城郊和四关发起攻击。1946年8月15日拂晓,为夺回城北要点白马城天主教堂,国民党军骑兵第五师、保安大队及交警第三大队各一部,在4辆战车、2门战防炮的掩护下,出城反扑,解放军城北攻城部队对其予以击退。1946年8月25日,在城南要点周家店被占、南大庙危急之时,国民党军暂编第三十八师师长韩步洲率领城内机动部队2400多人(其中有500名日军),以5架飞机为掩护,7辆坦克作先导,向南大庙、周家店反扑,解放军攻城部队没有乘机集结兵力对其予以围歼,只是依托既得阵地同对方展开白刃格斗,打死打伤国民党军500多人,击毁坦克4辆,迫使其余部退回城内,1946年8月28日,该股国民党军和保安总队、交警第三大队,在飞机、战车的掩护下,兵分三路由楚溪春随军指挥,再次向周家店、南大庙反扑。这又是一次乘机围歼的机会,可解放军攻城部队又丧失了,只是组织兵力将其击退。1946年9月2日,在北关车站即将失守之时,国民党军骑兵第五师一部向车站附近疯狂反扑,城北解放军攻城部队又只是将其击退。截至1946年9月4日,解放军晋察冀、晋绥两军区协同作战,将大同城四周国民党军据点全部荡除,共毙、伤、俘国民党守军5000余人。虽然存在种种不足,但解放军攻城部队终于逼近大同城垣。大同前线指挥部决定,以坑道爆破配合炮火轰击的方式,准备进行强攻。从1946年9月5日起,开始进行坑道作业,积极准备攻城,1946年9月5日清晨,正当解放军攻城部队磨刀霍霍之际,国民党军傅作义部已经向卓资山发起进攻。
1946年9月5日清晨开始,国民党军兵分多路,向驻守在卓资山的解放军晋绥独立第一旅阵地发起进攻。经8小时激战,解放军独立第一旅虽毙伤国民党军1200余人,但外围阵地已被大部占领,加之双方兵力悬殊,于当日14时后被迫撤出卓资山阵地。1946年9月5日,国民党军傅作义部攻占卓资山后,贺龙、聂荣臻立即部署坚守集宁,并报军委,毛泽东当即回电:部署很好,望按实情处理,命令集宁守军死守,任何情况下不得放弃,否则执行纪律。1946年9月7日国民党军暂编第十一师、暂编第十七师、新编第三十一师,从铁路北面绕经火石坝秘密东进,到达集宁西北地区集结,直到9月8日晚上,解放军前线指挥部才得知这一情况,遂决定把部队主力转向集宁。1946年9月10日8时许,在董其武指挥下,国民党军暂编第十一师、新编第三十一师,在空军火力支援下,向集宁城西、城北两侧阵地发起猛烈进攻。遭到解放军守城部队独立第三旅第二十七团猛烈还击,进展迟缓。之后,董其武投入暂编第十七师加强攻势,攻占了卧虎山,并进而猛攻西门外阵地。虽然解放军各点防守部队连续反击,但最终未能阻止国民党军董其武部的攻势,被迫于14时退守城垣第二阵地。
1946年9月10日晚,解放军晋察冀、晋绥军区参战部队在统一号令下,包围了国民党军傅作义部主力3个师于集宁城下,双方展开激战。11日拂晓,董其武一面对外围展开阻击,一面组织兵力从西、南两面继续攻城,企图夺取集宁,固守待援。攻城国民党军遭到解放军守城部队的顽强抵抗,伤亡400余人;至当日晚8时,董其武见攻城无望,企图全线西撤,但退路已断,被迫困守集宁西北脑包山、卧龙山诸要点。11时,解放军晋察冀、晋绥军区部队分别向国民党军傅作义部各阵地发起攻击,经一天两夜激战,歼灭国民党军暂编第十一师大部和暂编第十七师一部,共5000余人,其中俘虏国民党军副师长以下2000余人。至1946年9月12日晨,解放军晋察冀、晋绥军区部队控制了三岔口、脑包山、玻璃图、天门山、石灰山等地,及卧龙山部分阵地,将国民党军新编第三十一师及暂编第十七师大部和暂编第十一师残部团团包围,压缩在集宁城西南的卧龙山脚下及西、南营房的狭小地区。混战中,解放军晋察冀、晋绥军区部队袭击了国民党军暂编第三军司令部和暂编第十七师司令部,摧毁了电台,使坐镇归绥的傅作义与董其武中断通信联络达四五个小时之久。1946年9月12日中午,为了夺取有利阵地,董其武下令再度攻城。在空军配合下,一部分国民党军突入城内与解放军守城部队展开巷战。解放军晋察冀军区第一旅1个团增援城内,阻止了董其武部的进攻,并与解放军守城部队合力夺回了一些阵地,与董其武部形成对峙。此时,董其武部主力被围困在城西南一带的山坡上。1946年9月12日16时,解放军晋察冀、晋绥军区部队开始向董其武部发起总攻。就在这关键时刻,国民党军傅作义派主力第一〇一师赶来增援,其先头部队已进占集宁城西数十公里之大脑包山。1946年9月13日晨,董其武部乘解放军围攻部队主力西出打援之际,重新占据了卧龙山、天门山、石灰山等阵地,并向小脑包山攻击,策应第一〇一师东进会合。1946年9月13日下午,国民党军傅作义部新编第三十二师、新编骑兵第四师蜂拥而至,与第一〇一师会合,并迅速发起反围攻作战。至此,国民党军傅作义部已有6个师的兵力会集于集宁城郊,解放军晋察冀、晋绥军区部队经过几昼夜鏖战,特别是一整夜的往返调动,既疲劳又饥饿。在集宁附近歼灭国民党军傅部援军的计划,已不可能实现,如继续恋战,处境将更加不利。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部队被迫于当晚放弃集宁,撤出战斗,向东北方向转移。集宁一战失利后,国民党军傅作义部主力继续向大同逼近,企图与大同守军配合,对解放军围城部队实施夹击。形势对执行既定的攻城计划十分不利,大同不宜再围。1946年9月16日,为寻求新的战机,解放军晋察冀军区决定撤围大同,杨成武等部开往老根据地易县集结。大同集宁战役遂告结束。
战役结果
大同集宁战役历时一个半月,解放军晋察冀、晋绥军区部队密切协同,并肩作战,歼灭国民党军1个师大部、3个师各一部等,共1.2万余人。大同集宁战役给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但战役未能达到攻城、打援的预期目的,尤其是未能歼灭傅作义部主力于集宁城下,使张家口乃至整个解放区面临更为不利的局势。
战后情况
国民党军方面
集宁一战,国民党傅作义出尽了风头。1946年9月20日,他得意忘形,在绥远《奋斗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致毛泽东的公开电》,百般揶揄中共方面:然你们相信武力万能,调集了十七个旅,五十一个团之众,企图在集宁歼灭国军,城郊野战和惨烈巷战,继续达四昼夜最后你们终于溃败了。当你们溃退的前一天,延安广播且已宣布本战区国军被你们完全包围,完全击溃完全歼灭,但次日的事实,立刻给了一个无情的证明,证明被包围被击溃被歼灭的不是国军,而是你们自夸所谓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贺龙所部、聂荣臻所部,以及张宗逊陈正湘、姚喆等的全部主力。
解放军方面
朱德特将傅作义在绥远《奋斗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致毛泽东的公开电》的电文分发给全体将士,警示:请将不如激将。
聂荣臻主动承担了责任,认为自己“有考虑不当之处”,同时认为前线指挥存在失误。战役的具体组织者张宗逊也作了反思,认为包括自己在内都存在“战术上轻敌”。
战役影响和评价
大同集宁战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对于此后晋察冀战场的形势发展影响很大,而且对整个战局亦带来重大影响。首先,此役未能使晋绥晋察冀两大根据地连成一片。大同地区对敌斗争形势又趋恶化,解放区各县党政机关及地方武装不断撤离、转移,国民党扶植反动地主组建“还乡团”“复仇队”等反动武装,对解放区广大人民实行疯狂的报复,白色恐怖笼罩雁北大地。其次,大同撤围后,华北重镇张家口即处于国民党军从集宁和北平两面夹击的不利态势中。1946年9月29日,国民党军向张家口发起进攻,同年10月11日,解放军晋察冀守军撤出张家口。最后,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认真总结了大同战役的经验教训,对夺取三路四城的作战计划作了大幅度的调整,“以歼灭敌有生力量为主,不以保守个别地方为主”避免攻坚战,更多采取运动战消耗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我战略力量对比,直到赢得对国民党的最后胜利。
后世纪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缅怀革命烈士和教育鼓舞后人,1960年,经集宁市(今集宁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在老虎山山顶上修建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集宁市(今集宁区)人民政府在老虎山正西面的卧龙山集宁战役遗址上修建了卧龙山烈士墓。2002年4月,卧龙山烈士墓全部迁入西山陵园,更名为西山烈士陵园。陵园占地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并修建了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烈士纪念广场。广场正中修建了“集宁战役”主题雕塑,两侧草坪中矗立着指挥集宁战役的6名将军的半身雕塑;广场北侧的英雄墙上篆刻着2232位革命烈士的英名;西面墙体上精心制作了“集宁战役”浮雕。烈士墓区修建了红旗式无名烈士墓2座、火炬式无名烈士墓1座、单座烈士墓242座,为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杀害的日本籍抗日女烈士修建了外籍烈士墓1座。从广场到墓区中间的平台上建有象征1948年解放集宁带有“1”“9”“4”“8”标记的4座枪型雕塑。
集宁战役纪念馆建于2008年4月,于2010年10月29日落成,建筑面积4710平方米,展线612延长米,馆名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亲笔题词。馆内陈列分为上、下两层,包括“抗战胜利”“收复集宁”“集宁争夺战”“大同—集宁战役”“解放集宁”“支援前线”“缅怀丰功伟绩”7个部分19个单元,展出有珍贵文物、照片、复制品和艺术作品等各类展品1000多件,生动再现了集宁战役的历史全貌。2008年8月29日,集宁战役纪念馆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国防教育基地。2009年3月2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14年4月,被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命名为内蒙古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2021年9月,大同市人防办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部分党员干部赴乌兰察布市集宁战役纪念馆、党史馆参观学习,并与乌兰察布市人防办、太原市人防办、朔州市人防办、忻州市人防办联合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文艺作品
相关影视
以上信息来自
相关书籍
目录
概述
战役背景
整体局势
战役地理
战前部署
解放军方面
国民党军方面
战役经过
战役结果
战后情况
国民党军方面
解放军方面
战役影响和评价
后世纪念
文艺作品
相关影视
相关书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