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和桥》历经五六年创作,是为了纪念宋冬野的奶奶和他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而写下的,宋冬野在歌曲中加入
马头琴和中国大鼓,是专辑《安和桥北》中录音混音工作最困难、最残酷也是时间最长的一首。
该曲曾于2013年获得第三届
阿比鹿音乐奖“年度民谣单曲奖”。次年该曲所属专辑《安和桥北》获2013南方周末文化原创榜年度音乐奖。
曲名“安和桥”是宋冬野成长的地方,也是他奶奶居住的地方,如今安和桥已经变成了五环路。宋冬野在安和桥下历经成长、走过童年和青春。宋冬野将这些记忆转化成了音乐和歌曲,也成就了宋冬野的音乐理念。
《安和桥》历经五六年创作,
宋冬野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歌曲中加入
马头琴。歌曲《安和桥》在混音的时候,专辑制作人韦伟让宋冬野先不去混音。直到宋冬野第一次在楼道里听见马头琴的声音,他激动地哭了。于是他冲进棚里朝制作人和录音室大喊就要马头琴的混音。而他想表达的情感也是很多种、很复杂。因此宋冬野不顾朋友、制作人与录音师的建议和阻拦,执意加入马头琴和中国大鼓。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首歌的录音混音工作成了《安和桥北》专辑里最困难、最残酷也是时间最长的一首。
民谣和诗歌的力量似乎已经离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远。在2013年,一位名叫
宋冬野的北京小伙子用行动对这一结论说不。干净优雅的
吉他和弦乐,温暖而略显颓废的文字,成为他献给这个浮躁时代的最好礼物。他用低沉喑哑的嗓音诉说着人世间的琐碎往事,却是那么的真诚和简单。没有华丽的技巧,没有嘶喊的喧嚣,但往往最简单的才最有力量。(南方周末文化原创榜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