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马鞍山位于今
淄博市淄川区淄河镇大口头村南,海拔616米,是淄河上游的一个马鞍形山峰。这里悬崖峭壁,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至今西峰下仍残存
东周时期的齐国兵营遗址。抗日战争时期,隶属
博山区的马鞍山是沂蒙山区通向我清河抗日根据地的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20世纪40年代初期,我数十名
八路军伤病员和抗战家属,在
马鞍山市上英勇抵抗了飞机大炮掩护下的千余
日本侵略军,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的反侵略壮歌,马鞍山也随着英雄的壮举而名声远播,成为后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1977年12月,
马鞍山抗日遗址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42年11月9日,大批日伪军在飞机、
大炮和重机枪的掩护下,向马鞍山上不停地进攻。在王凤麟的指挥下,山上的伤病员、家属、小孩、老人都行动起来,用
手榴弹、石头和仅有的几杆枪阻击敌人。
马鞍山山势峻峭,顶端双峰突兀,四围悬崖如削,惟有山前一条石凿小道可以通往峰顶,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1941年,我军占领了
马鞍山市。随着日军对整个鲁中地区的“大扫荡”,我军避其锋芒,分散活动,马鞍山就成了安置伤病员和抗战家属的“小后方”。1942年11月9日,千余名日军在飞机
大炮的配合下,向马鞍山进行疯狂的进犯。当时,山上只有我鲁中军区二团副团长王凤麟、鲁中区党委组织科长李成式、抗战军属冯旭臣等30余名伤病员和家属,武器弹药也很少。面对数十倍于我的敌人,英雄们在王凤麟副团长的指挥下,与
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经过两天一夜激战,击退了敌军一次又一次进攻。弹尽粮绝后,仍以石头做武器继续拼搏。我方人员大部战死,活着的同志宁死不屈,在敌人攻上山头后毅然跳下了万丈悬崖。誓死抗敌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足以让付出沉重代价后占领了一座空山的日寇心惊胆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