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纠思
黄炎培第一位夫人
王纠思(1882-1940)是黄炎培的第一位夫人,出生于江苏省南汇区(今属上海市)的周浦镇。她曾就读于上海城东女学,学习师范专业和育蚕技能,同时在课余时间照顾婴儿和料理家务。王纠思共育有六个儿子和六个女儿,其中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早逝。黄炎培称赞她“没有脂粉习气,见识大方”。在王纠思去世后,黄炎培为纪念她,创作了长诗《天长七首》。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长子:黄方刚(1899-1944)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美国哈佛大学主修哲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东北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文理学院院长。他是第一位将老子的《道德经》译成英文向世界推介的中国人。
二子:黄竞武(1903-1949)革命烈士,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2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同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后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上海盐务稽核所会计、国家银行稽核。1949年被中国国民党特务杀害。其子黄孟复,其女黄雅言,过继给弟弟黄大能抚养,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后在国家体育总局田径中心工作。
三子:黄鄱阳(早逝)。
长女:黄路(1907-2001)早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后在中华医学会工作。
四子:黄万里:(1911-2001)我国著名水利学家。1933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1934年赴美,相继获得康乃尔大学硕士、伊利诺伊大学工程博士,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工程博士学位的中国人。1937年春学成归国。先后在南京政府经济委员会、四川水利局任职,1947年任甘肃水利局长。解放后,曾任东北水利总局顾问、唐山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
二女:黄辽(早逝)。
三女:黄小同(1913-1996)燕京大学肄业,曾在首都图书馆工作,后在北京80中学担任英语教师。
五子:黄大能,1916出生于上海市,是我国著名水泥混凝土技术专家。193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土木系。1943年至1946年赴英国留学,进修水泥工艺。建国后,历任大连大学工学院副教授,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副院长、高级工程师,武汉工业大学、上海建材学院教授,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副总工程师,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等。1946年10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0年5月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11月后,先后当选为民建第四至六届中央副主席。是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民建中央名誉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名誉副理事长。
六子:黄必信(1925-1966)1949年参加革命,曾任大连理工大学讲师、普通电工教研室主任。文革期间含冤去世。
四女:黄小素(早逝)。
五女:黄学潮,1920年出生,金陵女子大学肄业,中国致公党党员,曾任空军蓝天幼儿园副园长、致公党北京市委妇委会主任。
六女:黄素回,1923年出生,在内蒙古医科大学工作。
黄炎培,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城厢镇人,是中国民主建国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他一生中有过两次婚恋。第一次是按照“三媒六证,明媒正娶”的传统方式和王纠思小姐成婚;第二次则是和女大学生姚维钧一见钟情,自由结合。
黄炎培父母早逝,为维持生计,他不满二十岁就去南汇区三灶乡当私塾先生。黄炎培的祖母觉得孙子已经老大不小了,应该早日成家才是,遂托人为黄炎培四处求婚。然而,由于他家境贫寒,求婚很不顺利。媒人把他的生辰八字送到第一家,答复说:占卜不吉。第二家干脆回答:不允!第三家比较富有,答复说:我家的女儿不嫁给穷小子。第四家也是穷苦人家,说:我家已经够穷了,女儿还能嫁给穷小子再受穷吗?第五家竟然连门也不让媒人进。糟了,难道黄炎培只能是光棍一条吗?但“命中注定的姻缘”终归是要到来的。1898年,南汇区周浦镇有位附贡生王筱云先生,在黄炎培姑父沈肖韵的书斋里看到黄炎培写的诗文,赞不绝口,说:“这个青年很有前途!”沈肖韵乘机说:“这个青年正在求婚,你有一个女儿,肯许配给他吗?”王老先生欣然一诺,遂成好事。于是,两家先订了婚。第二年(1899年)黄炎培考中秀才,而且是松江府第一名。喜报传来,王老先生高兴异常,择定良辰吉日,让黄炎培和自己的女儿王纠思小姐拜了天地。黄炎培在屡屡碰壁之后,终于抱得美人归。王纠思,1882年生,17岁时和黄炎培缔结姻缘。婚后就读于上海城东女学,习师范、育蚕,课余哺育婴儿,料理家务。她不施脂粉,风度优雅,言谈举止落落大方。她和黄炎培十分恩爱,共生育了六子六女,其中一子二女早殇。1937年秋,王纠思患脑出血,治疗经年略有好转,但已不能随夫四处奔走。临别时,她对黄炎培说:“抗战中,若不是病魔缠身,东南西北都当伴随你去的。”黄炎培为抗日救亡随国民政府西迁后,她留沪养病。不料,1940年旧病复发,她坚嘱家人不要告诉黄炎培,还亲自捡取豆一器(碗)和手帕三方留给夫君,随即辞世,享年58岁。夫人王纠思去世后,黄炎培未续弦,直到两年后遇到女大学生姚维钧
目录
概述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