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似鮈(学名:Pseudogobio vaillanti guilinensis (Yao et Yang, 1977)),为
鲤科似鮈属的一个
亚种,也被称为桂林似𬶋(学名:Pseudogobio guilienesis)。体长近圆筒形。头宽且长,头长大于体高。吻长,平扁,前端宽圆。口下位。唇厚肉质,具乳突;下唇分3叶,中叶小,近圆形,后缘游离,两侧叶发达,在中叶前端相连。须1对,略短于眼径。
胸鳍大,平展,末端超过腹鳍起点。尾柄细长。
尾鳍分叉,末端尖。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珠东水系的
西江等,体长可达20公分,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西桂林、
融安县。
背鳍Ⅲ-7;臀鳍Ⅲ-6;胸鳍Ⅰ-14-15;腹鳍Ⅰ-7。鳃耙
成都地铁13号线14。下咽齿2·5-5·2。侧线鳞43[5.5/(2.5-V)]44(少数42);背鳍前鳞12-13;围尾柄鳞12。
体长为体高的5.4-6.7(平均5.7)倍;为头长的3.6-4.1(3.8)倍;为尾柄长的7.0-8.0(7.6)倍;为尾柄高的12.0-16.0(13.4)倍。头长为吻长的1.8-2.1(2.0)倍;为眼径的4.2-5.2(4.9)倍;为眼间距的3.2-4.0(3.6)倍;为尾柄长的1.8-2.4(2.0)倍;为尾柄高的3.0-4.0(3.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6-2.1(1.8)倍。
体长圆筒形,尾柄甚细长,稍侧扁。背部隆起,背鳍起点处为最高,向后渐次降低。腹部平坦。头长且大,稍平扁,头长大于体高。吻长,平扁,前端稍宽圆,吻长远超过眼后头长。眼大,呈椭圆形,侧上位,其上缘齐头部轮廓线。眼间宽,且略下陷。口下位,呈深弧形。唇厚,发达,具有多数密集的小乳突,上唇乳突细小,呈多行排列,在口角处与下唇相联,下唇中叶较小,近圆形,后缘游离,两侧叶扩大,向前浙细狭,在口前缘中叶的前方相连,与中叶间有1浅沟相隔,下唇乳突略较上唇为大。口角具须1对,较粗。其长略小于眼径。鳃耙呈片状,不发达。下咽齿主行侧扁,末端钩状,外行纤细。腹部
胸鳍基部之前裸露。侧线平直。
背鳍短,无硬刺,起点至吻端较至
尾鳍基的距离为小,而大于自背鳍基部之后至尾鳍基的距离。胸鳍大,平展,位近腹面,末端可达到或超过腹鳍起点。腹鳍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之后,与背鳍第2-3根分枝鳍条相对。臀鳍短小,至腹鳍起点远超过至尾鳍基的距离。肛门位置靠近腹鳍基部。
体背及体侧浅灰黑色,腹部灰白色。横跨背部有4-5块黑斑,位于背鳍之后的较明显,体侧有5-6个黑斑,背、
尾鳍上具有许多小黑点。偶鳍灰黑色,臀鳍灰白。
桂林似鮈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
西江水系,尤其是珠东水系的西江等地区。模式产地在广西桂林、
融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