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好古,
南宋时期著名词人,他在文学创作方面颇有成就,尤其擅长词作,其作品以
苏轼、
辛弃疾为范本,情感真挚,风格雄健豪迈。李好古的词集名为《碎锦词》,收录了他的大部分作品。
李好古自称乡贡免解
进士,据《阳春白雪》记载,他字仲敏,原籍
下邽镇。通过对他在
扬州市创作的作品分析,推测他活跃于南宋中晚期。李好古早年胸怀大志,但未能实现报国理想,约30岁时仍未取得功名,遂游历至扬州等地。在其晚年,仍处于四处漂泊的状态。宋代有多位名为李好古的诗人,此处所述为撰写《碎锦词》的那位。
李好古对
苏轼有着极高的敬仰,他曾表示:“夜吹箫,朝问法,记坡仙。祗今何许,当时三峡倒词源。”他的词作深受苏轼和
辛弃疾的影响,常常通过文字表达对时事的感慨和对收复中原的期望。李好古的词作既有慷慨激昂的爱国篇章,也有细腻婉转的闲适
小令。他的代表作之一《江城子》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个人抱负的无奈。另一首《谒金门》则通过燕子寻巢的比喻,反映了战争带来的家园毁坏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
少年有意伏
中国银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南宋时期,金军入侵
扬州市,造成严重破坏。李好古的《江城子》并未着重描绘战后的残破景象,而是强调了保卫家国的责任。他认为,国家的命运和扬州的安危关键在于统治者的决策。这首词巧妙地融合了写景与抒情,通过沙、草、天、路等单调景物营造出一种辽远、凄迷的画面,象征着作者内心的惆怅。词中还包含了古今时空的交错,使得作者的情感更加深邃悠远。下半阕则回忆了自己年轻时的壮志,表现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担忧。
李好古的《谒金门》描述了春天雨后花朵的盛放,以及燕子回归却找不到旧巢的情景。这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暗含了对家园被毁的哀叹。词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是谁在边境辛苦守卫,又是谁在高楼享受欢乐?这种强烈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平和国家的危机。最后一句“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则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抗击侵略者的赞颂。整首词构思巧妙,语言生动,展现了李好古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