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阪泉村隶属
延庆区张山营镇,原在现址南侧2公里,那里有一个烽火台。是蔡家河的上游。现址下阪泉村位于110国道以北,东邻上阪泉村,西邻西羊坊村,北邻玉皇庙村。下
黄帝泉村一带是五千年前炎黄二帝交战之地,号称“阪泉之野”。村北有寺口子,驴友称呼“啤酒溪”,是登
海坨山的线路之一。
五千多年前,我国北方
黄帝和
炎帝之间爆发了
中原地区第一场大规模战争———阪泉之战。北京部分历史学家聚集在延庆,经过研讨认定,中华民族始祖炎黄二帝阪泉之战遗址就在京郊延庆境内的阪泉村。北京市社科院教授魏开肇等专家介绍,人们目前能见到的关于阪泉之战最早的记叙文字应见《
史记》。其开篇《王帝本论》载:轩辕(黄帝)与炎帝就于
黄帝泉之野,之战,然后得其志。即黄帝经过多次作战,最终战胜炎帝,取而代之,成为诸多部落的首领。而专家们在考古研究中发现,
阪泉是北京延庆境内的一个地名,
延庆区西北部
张山营镇有阪山,并有泉名阪泉。山脚下还有上阪泉和下阪泉两村。此外,专家们还在《续史文与化要》、
乾隆《延庆州志》等多部史籍和北京地方史志、延庆县志中,都发现了延庆阪泉为炎黄阪泉之一云山(现称山)也证明了这一发现。在考证认定的阪泉之战遗址现场,历史学家刘建业针对当地泉眼遍布和山势平坦的特点也肯定地认为,这也符合古时人们扎营作战特点:一是靠近水源,利于生存;二是地势开阔,背靠大山,便于展开军队,进可攻,退可守。另有专家认为“阪”字古时应与“陌”字相通,“
黄帝泉”亦即“百泉”,这正好与当地情况相符。专家们还考证认定,
阪泉之战的
炎帝,并不是那位曾“尝百草,辨百药,救济天下苍生”的神农氏,而是神农氏后的第八代炎帝。正是由于他担当部落联盟酋长后,妄自尊大,置人民生活疾苦于不顾,最终导致所属各部落与之离心离德,最后败于阪泉。专家认为,阪泉之战遗址位置确定的意义在于,解决了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
历史学问题,是历史学领域,尤其是北京史研究的一个突破。而更大的意义在于,找到了中华民族文化发源地。这无论对北京、对全国以及海外的所有炎黄子孙都是一大喜事。
下阪泉烽火台位于阪泉之野、蔡家河流域的平原造林区。这座烽火台,也称“下阪桥楼”,这座黄土夯实的烽火台是明代所建,外围的砖石已经散失,中间是两个圆柱体的大坑,空荡荡的。台顶用木板铺平,四周有护栏,外围有野酸枣和
蒿草在秋风中摇曳。
听村里的老人讲,延庆解放前夕,
中国国民党位于小河屯的庆康乡政府转移到了烽火台。1948年5月19日凌晨,解放军独立二师一部将盘踞在这里企图垂死挣扎的国民党守军120余人围困,敌人靠着一门炮和五挺
机关枪负隅顽抗。战斗持续一个小时,敌人内部起义的士兵将“大乡队”队长张志强击毙后,守军放下武器投降,烽火台和延庆县城在同一天解放。
川大地连接着西北高原和京师,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过渡带,是外族入侵中原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元明清三代帝王北上避暑狩猎的御路。史料记载,“下阪桥楼属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之大路墩,为高台式敌台,位于延庆城通往西北至阪泉道,距县城10余华里,扼守阪桥。”另据清乾隆《
延庆州志》记载,此楼为明代千总张明进包砌围墙。该台形体高大,条石台基,夯土台心,外表包砖。分上下两层,楼东有券门,内有通道达楼顶。上层建有楼橹,环以垛口,四周围墙,营房、大门、水井齐备。它与沿线“上阪桥楼”、“
张山营镇楼”等构成延庆城西北方向的军事信息传递平台和防御体系,足见其重要的“枢纽”作用。
光阴荏苒,时代更迭。北京市修建
官厅水库时,依台而成的下阪泉村迁入110旧道以北的新址,只遗下几户住在台东,以耕种为生。
延庆区在蔡家河流域划出万余亩地进行平原造林,拱卫首都碧水蓝天。2012年春天,官兵、学生、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成千上万人的造林大军在此修路植树,铺设管道,开渠引水。待林木成活渐成规模后,人们又在林下种植
万寿菊、玫瑰等经济作物。
烽火台是形胜之地,北面是
燕山支脉的
海坨山,连绵成一道天然屏障,隔开了延庆与
赤城县,山下是树木围拢的村庄,其中东面冠帽山下的龙聚山庄处,一排排造型新颖的别墅,成为特别的风景,格外引人注目。向南,可以看到长城巨龙在青岚弥漫的
山脊上飞舞,让人联想起此地金戈铁马、杀声阵阵的历史风云和颠覆性的风物变幻。蔡家河像一条玉带环绕着烽火台,又款款流向远方。台下更多是树木,黄叶白干的
白桦,红叶似火的
槭树,伞状的
松花,茂密的
馒头柳……
张鹊峰夫妇都是张山营镇下阪泉村人,以前,夫妻二人都是靠打零工补贴家用。去年7月,本县成立了北京康绿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负责平原
造林工程的后期管护。张鹊峰和蒋瑞霞看着能在家门口上班,就参加了招工,并顺利成为护林员。
除了冬季护林防火,春季也是张鹊峰夫妇最为忙碌的时候。为了能让树木更好地生长,同时增加林区的景观度,张鹊峰和同事们要对林区内大部分树木进行修剪。去年,公司聘请专业老师对全体护林员进行了树木修剪培训。为了能更好地胜任工作,夫妇俩学得十分认真,并根据老师教授的知识进行实践。很快,他们就熟练地掌握了树木修剪的技巧。
延庆区共有1000余名同张鹊峰夫妇一样的护林员,一年四季忙碌在平原造林的林区内,负责树木的管护和修整。如果说植树造林工人是传播绿色的使者,那护林员就是绿色的守卫者,用默默的付出和辛勤的汗水捍卫着每一片林区的安全,用精心的呵护和悉心的照料守护着每一棵树木的成长。
延庆县
张山营镇通过开办农民中专班和植保员培训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目前已有200余名“绿领”实现持证“上班”。下阪泉村有10余名村民也在葡萄园里打工,他们都是中专班和植保员培训班的学员,手里握着两张证书。
在张山营镇,除了在附近的企业“上班”外,拿到资格证的农民还成为平原
造林工程中的主力军。该镇去年在下阪泉村、佛峪口村、张山营村等6个村开设了果树中专班和植保员培训班,招收学员200余人。经过一年的学习,学员们不仅取得了结业合格证和植保员证,而且技术更成熟了,经验更丰富了,成为这片林子中的“绿领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