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坪褐斑病是一种由丝核菌引起的真菌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所有草坪病害中分布最广的病害之一。该病害主要发生在冷季型草坪禾草上,特别是在不利的高温条件下,抗病性降低时,病菌和病害得以迅速发展。
草坪褐斑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是草坪病害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无论草坪能够生长的地方,都有可能发生褐斑病。此病可感染包括草地早熟禾、
普通早熟禾、
紫羊茅(原亚种)等多种在内的超过250种禾草,尤其是冷季型草坪禾草受害最为严重。
草坪褐斑病的症状多样,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草种类型、品种组合、立地环境和养护管理等。早期病害通常表现为单株受害,叶片和叶鞘上出现梭形、长条形或不规则的病斑,长度可达1~4cm。病斑初期内部呈青灰色水浸状,边缘红褐色,后期变为褐色,甚至导致整个叶片水渍状腐烂。病菌侵入
茎秆时,会造成茎及颈基部变褐色腐烂或枯黄,病分蘖枯死。草坪上出现小的枯草斑块时,表明病害即将大规模爆发。在适宜的条件下,如降雨和湿热,病害会迅速扩散,枯草圈可能在数日内从几厘米扩大到数十厘米,甚至1~2米。枯草圈中央的病株可能会恢复,形成“蛙眼”状,周围环绕着枯黄色环带。在湿润环境下,枯草圈外缘会出现暗绿色至黑褐色的浸润圈,称为“烟圈”,这是由病菌的菌丝形成的。当叶片干燥时,烟圈会消失。此外,病鞘、茎基部还会形成由菌丝聚集而成的白至黑褐色的菌核,容易脱落。在修剪较高的
黑麦草、草地早熟禾、
高羊茅草坪上,常常没有烟圈。在病害大发生前12~24小时,有经验的草坪管理者可能会闻到霉味。如果病株分散在草坪中,则不会有明显的枯草斑。
结缕草受害也较为严重,典型的症状是在健康的草株中嵌有枯死株的环状斑。此外,该病还可能导致冷凉季节的黄斑症状。
草坪褐斑病是一种流行性较强的病害。病菌通过菌核或植物残体上的菌丝度过不良环境。菌核具有很强的耐高低温能力,萌发温度范围为8~40℃,最适的侵染、发病适温为21~32℃。土壤温度升至15~20℃时,菌核开始大量萌发,菌丝开始生长。然而,直到气温升至约30℃,同时空气湿度高,夜间温度高于20℃时,病菌才会显著侵染叶片和其他部位。丝核菌是一种
寄生能力较弱的病菌,仅能在生长环境不佳的禾草上造成轻微发病。只有当冷季型禾草在不利的高温条件下生长时,病菌和病害才有利发展。因此,
冷季型草发病高峰期主要在夏季。此时气温高、空气湿度大、降雨多、草株上露水丰富,非常适合病菌大量侵染,导致病害猖獗发生。此外,枯草层较厚的老草坪、低洼潮湿、排水不良、田间郁闭、小气候湿度高、偏施氮肥、植株旺盛、组织柔软、低修剪、灌溉不当等因素都会促进病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