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霖,男,
满族,中共党员,1970年6月生,
辽源市人,文博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兼
国家典籍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曾任东北
全国华联商厦集团精品商场副总经理、华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总裁,
磐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吉林省博物院院长,国家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与管理中心主任,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部主任。
概述
简介
2003年7月起任吉林省博物院院长,全面推进吉林省博物院的新院建设。参与对各文博单位收藏的大量文物进行普查、鉴定定级工作。曾带领科研人员完成《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画集》,《扶余出土明代红绿彩瓷器》等多部学术研究著作。
技术专长:文物鉴定、经济管理
履历
1999年2月—2003年7月
磐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2001年—2009年 政协吉林省第九届、十届委员会常委及文史资料副主任委员
2005年 吉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06年
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八届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
2010年2月至今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与管理中心主任
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品鉴定中心委员
2011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专业技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
荣誉
2001年 经
吉林省直属机关团工委评选荣获吉林省直属机关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2001年 经吉林省团委、
吉林省青年联合会、吉林省电台、电视台公选荣获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2005年 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6年 经吉林省人事厅、文化厅批准任文博研究员
2006年 参加由国家文物局主办、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承办的博物馆馆长培训班,获得专业任职资格
2012年 带领部门努力推广文化创意产业,代表
中国国家博物馆在由国家文物局和全国博物馆协会组织的2011年度博物馆免费开放最佳做法评选活动中获得
一等奖2012年 带领部门参加第五届海峡两岸(
厦门市)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区获“综合评比一等奖”,另有两件创意产品荣获“最佳创意产品奖”
业务成就
在
吉林省博物院任职期间举办各类展览124个;积极组织
吉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并直接参加对各文博单位收藏的数万件文物进行普查、鉴定定级工作,参加鉴定文物数万件。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任职期间,组织开发了具有
中国国家博物馆特色的文创产品两千余种;实现销售业绩从2百余万到近3500万元的增长。
著作论文
《基于创业视角的民营企业成长规律研究》(现代出版社)
《翰墨遗珍——中国历代书画探考》(
吉林美术出版社)
《张大千年谱》(文物出版社)
《齐白石书画研究集》(吉林美术出版社)
《我国高技术风险投资资信风险管理及系统开发》
《基于产权分析视角的初期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树立文化强国理念建设世界文化大国》
媒体介绍
2003年11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
吉林省博物院与
吉林省革命博物馆合并,组成吉林省博物院,该博物院已达到国家级博物馆的规模。2003年11月28日,吉林省博物院经过验收,具备开馆资格。经过公开招聘,
吉林省政协常委李虹霖出任院长。
漫步在肃穆宁静的吉林省博物院展厅中,让人思绪万千。博物馆作为人类历史文明的宝库,在它凝重的文化沉积面前,即便是文化大师也难免变成初生的婴儿,睁大渴求的眼睛去探求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奥秘。
2003年11月,吉林省博物馆与吉林省革命博物馆合并,成立了
吉林省博物院。经过公开招聘,几经角逐,34岁的李虹霖最终赢得了最高分,成为吉林省博物院的第一任院长。
“三十而立”是
中原地区人的传统观念,34岁的李虹霖和很多上世纪70年代早期出生同龄人一样,他们的人生历程更多地体现了中国
改革开放的步伐。在他们身上既有文化传统的延续,又有对市场经济满怀激情的拥抱,他们体验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又经历了知识经济拉开序幕以来的种种荣辱哀乐。通过多年兢兢业业的努力,年轻的李虹霖已拥有
吉林省政协常委、
磐石市科技副市长、长春华侨饭店及中国
华鼎集团董事长等职务,并获得了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经济工作方面的成功,只是李虹霖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人生最大的爱好却在于对
中原地区古代文物特别是中国古代书画的研究。
李虹霖是
满族,生于书香门第之家,自幼深受家庭的熏陶,酷爱古人书画。少年时即临习碑帖,绘画从未间断过。这为他日后鉴定书画打下了良好基础。因为一个好的书画家虽未必能成为一个出色的鉴定家,但一个高明的鉴定家必须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尤其要懂得笔法这一鉴定要素,所以自身必须能书善画,精于笔法之妙。这一功夫需要长年累月的潜心练习。比如单就笔法来说就很复杂,分为中锋、卧锋、回锋、顺锋、逆锋以及中下、偏侧、圆转、方折、虚笔、实笔等;而且每个时代有各自得笔法风格,不同画家又有不同的笔法特色,不下一番扎实的苦功是很难掌握的。
文物鉴定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对学习者要求很高,古时很多鉴定大师或身居宫中,或大隐于市,总之鉴定的功夫一般秘不传人。因此仅靠个人的摸索很难
李宪,李虹霖的成才也离不开高人指点。
出于对古代书画的爱好,李虹霖阅读了大量
书画鉴定类的书籍,其中他最爱研读的是我国文物鉴定界泰斗,国家级大师徐邦达老师的著作。徐邦达老先生在国内外素有“徐半尺”的美称,因为他鉴定古画只需看半尺,就能分辨出这幅画的真假、作者、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李虹霖亲眼目睹了徐邦达老先生鉴定古画的过程,敬佩万分,下决心拜徐老先生为师。几经周折,费尽苦心李虹霖终于与徐邦达老先生建立了联系,他对古书画的执著热爱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悟性和才气深深打动了徐老师,被徐邦达老师收入门下,成为最年轻的入室弟子,开始了长达10年之久的教育和训练。
对中国古书画的不同时代风格和不同书画家个人风格的把握是
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在徐邦达老师的精心指点下,李虹霖将从古至今每朝每代的书画家的作品风格都作了认真梳理,并细致研究了很多真迹与真品,通过反复比较,就逐步掌握了各个时代,不同书画家的风格特点。同时对书画的印章、纸绢、装裱、题跋等作了深入研究;提高目鉴水平的同时他还加强了考证的功夫,借助于画家的传记,书画著录以及有关的诗文、历史知识等文献材料使自己的鉴别判断更加科学准确。文物的鉴定水平的培养,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为了学好鉴定,李虹霖将家人给他准备结婚的钱也投入了进去。工作之后,他也经常将做生意赚的钱用来收藏一些名家作品,并参加各地举办的艺术品拍卖会和各种书画展览及学术研讨活动,如“
齐白石专题研究”“张大千百年展览研究”“
傅抱石百年展览研讨”“
清代‘四王’展览研讨”等等。经过多年努力钻研与不懈追求,加之有名师指点,他的眼力已为国内外中国书画鉴定方面的专家及同行所认同。他将自己多年所学及心得编写为一本书《中国历代书画探考——翰墨遗珍》。其中“翰墨遗珍”四个字是徐邦达老先生题写的,充分肯定了这本书的价值,而著名书画家
范曾先生也为此书题字曰“究书画源流 通古今之变”。
出众的文物鉴定能力,以及多年来驰骋商海的经验是李虹霖成功应聘
吉林省博物院院长的坚实阶石。刚上任不久他就组织博物院人员连续开展了四场大型文物展:“中国百年美术巨匠联展”、“院藏文物精品展”、“一个中国——台湾的历史与现实图片展”以及“抗日英烈珍闻展”,150件院藏珍品近5年来首次亮相春城,为长春人民献上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展览期间每天参观人数超过2000人次。
2004年早春,李虹霖对博物院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计划和部署。首先摆在这位年轻院长面前的第一道要务就是依法保护好珍贵文物。这也是令新任院长最为头疼的事,
吉林省博物院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与其他单位的建筑连为一体,周围酒吧夜总会众多,火灾事件时有发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隐患极大;而且这种连体建筑也导致偷盗事件的频频发生。“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损坏了就再也无法挽回,这个历史责任谁也负不起,我们必须为子孙后代负责。”因此李院长要求省博物院的全体职工全是安全员,保护国宝的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安全工作是博物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合理利用文物,推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也是李虹霖院长今年工作的重头戏。古往今来,博物馆在人类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多方面的,所以被称为“立体的
教科书”、“科学院的长城”、“艺术的宫殿”。
吉林省博物院的书画收藏在全国可排名前5位。合理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文物将会创造出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为此,李虹霖作出决定:凡是老年人、军烈属、残疾人、文物考古方面的专家学者及学生、文物行业的工作人员凭有效证件门票可免或优惠。
今年,省博物院还将多办展览。初步计划举办“张大千专场展”、“关东满族民俗展”、“
高句丽渤海辽金文物展”、“
东北地区老工业走过的历史展”等,并将部分珍贵图画整理成册,印刷出版。
李虹霖今年最宏伟一个计划就是积极筹划博物院的馆舍建设。李院长曾游历了40多个国家,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
在他看来博物馆建筑设计要求充分体现出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强烈地域的特征。
博物馆建筑要与环境、与社会、与观众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一座成功的博物馆建筑很快会成为城市景观的新标志、社区文化的中心。虽然这一目标在今年无法实现,但他相信在政府的帮助市民的支持下,一座新型的省博物馆将耸立于这块历史悠久的墨土地上。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