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在教授中国近代思想史课程时,为了学生的学习而编制的参考资料,而非正式的
教科书。由于其性质,书中并未包含大量的原始资料引用。在描述每个阶段思想产生时的社会历史环境方面,作者们力求简洁明了,以便区别于一般的历史、经济和政治教材。此外,本书的重点在于阐述中国近代思想的整体发展趋势,因此仅选取各时期的代表性人物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每位思想家的分析和评论,也仅限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而不涉及他们的整个生平思想。考虑到本书的时间跨度限定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因此对于涉及到的近代人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的思想活动,均进行了简化处理,以区分于中国现代思想史的研究范畴。
全书分为六个章节,分别讨论了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任务以及发展历程。具体涵盖了外国
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后地主阶级的社会改革思想和人民革命思想的萌芽;农民革命运动高潮时期太平天国的革命思想;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建立过程中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期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及其与改良主义思潮的对抗;
五四运动时期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分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这一系列的主题下,作者们详细介绍了
龚自珍、
林则徐、
魏源、
洪秀全、
康有为、
谭嗣同、
梁启超、
章太炎、
邹容、
陈天华、
吴越、
孙中山、
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重要思想家的观点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