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论
马克思提出的哲学名词
辩证唯物论(Dialectical_materialism)是哲学名词,是由卡尔·马克思所主张的唯物理论和历史理论组成,辩证唯物论理论认为历史演进是主要由人为经济社会活动造成的,具有固定的内在运行规律。
具体实例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引水上山等。
探索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宇宙根本不存在雅威,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的创造世界的活动。
根据列宁的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他们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种特殊的生物群种,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是物质的客观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总之,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
运动和规律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辩证法区别
1 内涵不同
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领域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行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究竟“怎么样”的问题。
2 二者所对应的哲学范畴不同
唯物论是与唯心论相对立的世界观方法论,二者对立的根源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的观点都是唯物论的观点;反之,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的观点则属于唯心论。
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所做出的不同回答。其中,承认矛盾,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属于辩证法;否认矛盾的存在,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则属于形而上学。
3 二者的基本观点不同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而承认矛盾、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并由此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所包含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4 方法论要求不同
辩证唯物论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就要防止主观主义。
唯物辩证法从承认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出发,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对立统一,就要反对形而上学
辩证法联系
1 二者同属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由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部分组成。辩证唯物主义是卡尔·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真正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 二者相互渗透。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唯物论是基础,辩证法是核心,认识论是灵魂。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如果只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否认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那么这就是形而上学的唯物论。
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辨证唯物论还揭示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而关于辩证法的思想又是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上的,即在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原因、状态及发展趋势。如果否认世界的物质性来谈联系、运动、发展,那就是唯心主义辩证法
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掌握唯物论,要从最基本的概念——物质入手。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概念,要正确理解物质概念的内涵,就必须抓住它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涵盖的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共同本质,是共性,是意识所没有的。
要理解辩证法,就要从辩证法的最基本观点——矛盾的观点出发,因为矛盾是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源。首先,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事物之间的联系说到底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联系;同时,矛盾又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所在,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认识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它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以及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辨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条红线。二者的研究对象是相同的,但是研究的角度不一样。研究世界的本质要用辩证法的观点,否则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研究辨证法要在唯物论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就会陷入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彻底的唯物论,又是彻底的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历史功绩
一种理论、方案见之于实践,于是取得成功;又一种理论、方案见之于实践,却失败了。无论你自觉还是不自觉,人的实践总是按一定的想法去做的,想和做不分家。既然实践有成功有失败,既然实践和思想密切相关,人们就不得不考虑思想的可靠性。人们甚至认为思想的正确与否在实践中具有决定的意义。
由于如此,人们就考虑人的思想的可靠性问题。人怎样才能做到自己思想是实践可靠向导呢?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解决了这一难题。唯物论科学地论证出人的思想的本质,即它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精神的本源是物质世界,不但它是人体大脑的产物,而且又是人这一主体之外的客观存在为认识对象。物质和精神是概念的终极划分。这一划分包括无余。剩下的问题就在于弄清两方面的相互关系。
奇怪的是概念的物质性。任何概念都是物质和它的属性的指代。无论是单个的人和物,无论哪种现象,以及它的运动、它的状态,它的形具,它的性质,它们间的关系,特殊的和普遍的,都由相应的概念指代。在生活中,人们几乎忘掉了概念与实体物性间的区分。在这里可说是'二而一"。这是人类一种不言而喻的约定。是大脑思维的先在性机制。鄙人在博文《语言。思维。反映论》中有所阐发。
这样,就使人获得了对理论思维的确信,因为理论的正确就在于它是关于物质世界本身的科学规定;这样,就赋予人的思维以神圣的责任----使人的思维变为科学,按科学的要求去思维。关于科学思维,鄙人在博文《认识的过程》中有所阐明。至于它的个案,中学理科课本俯拾皆是。人们在这里无论是概念还是逻辑(概念的归类划分、推理的进行和判断的得出),都是客观存在种种元素在人脑中的科学运作。
于是,人们居然将逻辑同真理相等同,那就是说,逻辑规则是科学思维的保证,科学思维走向真理。
考察并解决存在与思维、物质和精神间的关系问题,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前沿,其在认识论上是关键性突破。它所具有的震撼力并不是原子物理学可以简单比拟的,20世纪上半叶那席卷欧亚的社会主义运动就是它的明证。
辩证唯物论的意义集中在这一点上:明确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它们二元的互动中(在实践中形成理论,理论反过来为实践作向导,实践对理论的检验,实践推动理论的发展)使人类的活动成为自觉的、理性的,使人类的活动彻底摆脱盲目,从根本上减少了实践成本,提升了效率,从而使人类的社会实践步入“快车道”。
因而就当之无愧地说,辩证唯物论是社会发展的特种加速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具体实例
探索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
运动和规律
辩证法区别
辩证法联系
历史功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