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湖
安徽合肥蜀山区的湖泊
蜀山湖,也叫董铺水库,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凹陷盆地。蜀山湖是中国较大的人工湖,其面积约22000多亩,有一道高23米、长2581米的拦水大坝,能蓄水1.7亿立方米,使郊区数万亩农田得到灌溉,合肥的防洪和供水情况得到改善。
在蜀山湖的水面之上,有一座三面环水的岛屿,这座岛旧称“董铺岛”,因为蜀山湖也称董铺水库。后来它改名为“科学岛”,科学岛在20世纪五十年代已经形成。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和稳态强磁场装置这两个“大科学装置”,都诞生于此。
蜀山湖自然景观独特,具有“一径鸟声喧夕照,半湖帆影乱湖波”,山水清秀,林木葱郁,清净幽雅的特点。
修建背景
历史上,大暴雨常给合肥市老城区造成灾害,据相关水利史料载:“自明,景泰元年(1450)至1949年,庐州发生水灾125次,其中:特大水灾6次,大水灾7次……”现据“水灾辑录”,呈现上世纪建水库前两次大水灾情形。其一,“民国二十年(1931)合肥大水……5月21日大雨倾盆一连三日,24日晨西门水闸被冲毁,附近城墙被冲倒数处,洪水直灌老城区,城内立成泽国。低下处水与树齐,大街人行以筏,货物漂流,壁宇倒塌……全县城乡受灾死亡1730人……”又载:“1954年7月10日晚,猛降暴雨……前大街、东大街水齐腰深,杏花村一带水上屋顶……市区受害户2838户,倒塌房屋6225间……”
如此严重灾害,迫使董铺水库工程上马。
修建经过
灾后痛定思治,合肥市委在省委大力支持下,安排总工程师王祖烈苏联专家索洛诺维奇指导,勘测设计,形成规划:在南淝河正源与四里河下游兴建董铺和大房郢两座大型水库,以控制上游暴雨形成的洪峰;中游市区修筑防洪墙;下游河道疏浚。蓄洪与供水兼得的综合方案得到批准后,进行移民搬迁与安置。
1956年11月开工,1958年4月土坝及洪水涵洞工程竣工,下闸蓄水供水。后又陆续做了溢洪道防浪墙,除险加固、大坝加高、加长等工程。扩大库容、提高泄洪能力,于1981年7月竣工,后正式验收。至此,一座库容为2.42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告成。大房郢水库动工后,终因国家经济困难,被迫停工,40年后恢复兴建,今已完成所有工程并蓄水、验收。
建库成效
董铺水库建成后,拦蓄洪峰,减轻洪水威胁,即使1984年6月合肥市出现超过1954年的特大暴雨,只是局部低洼处积水,虽有损失,灾害大大减轻。水库带来另一大效益是:其大库容量蓄水,优质水源,由二、三水厂向城市供水。水库有专用渠道,需要时可以从其他地方调水,现正与姐妹库——大房郢水库一起,支撑着城市的繁荣。
参考资料
有湖的合肥.澎湃新闻.2024-03-15
大蜀山.国际在线新闻.2024-03-15
目录
概述
修建背景
修建经过
建库成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