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基耶利
蓬基耶利
阿米尔卡雷·蓬基耶利(Amilcare Ponchielli),1834年8月31日生于帕代诺法索拉罗,1886年1月17日卒于米兰意大利著名作曲家,以其歌剧《拉焦孔达》(又译《歌女乔康达》)和《阿尔古娜》等作品闻名。
个人经历
阿米尔卡雷·蓬基耶利的父亲是教堂的管风琴师,蓬基耶利自童年起便跟随父亲学习音乐。1843年至1854年,他在米兰音乐学院免费学习。毕业后,他在克雷莫纳担任教堂管风琴师和大教堂乐长。1861年,他成为皮亚琴察市吹奏乐队的指挥。1883年起,他在米兰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并在贝加莫大教堂担任合唱指挥,创作宗教音乐
蓬基耶利的首部成名作品是根据A.曼佐尼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歌剧《约婚》(1872年),这部作品在经过多次修改后在米兰上演,成为他的首次成功。随后,他为米兰拉斯卡拉歌剧院创作的舞剧《两对》(1873年)也获得了成功。此后,他连续创作了10部歌剧和一些舞剧,均获得成功。其中,歌剧《歌女乔康达》(1876年)因其戏剧性和芭蕾舞场面的管弦乐曲而广受欢迎,至今仍常在音乐会上演出。1884年,他创作的歌剧《阿尔古娜》也获得了成功。
蓬基耶利是意大利近代歌剧运动的先行者,他的歌剧在不影响人声与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了管弦乐的表现力。他的作品往往在完成后反复加以修改,如歌剧《立陶宛人》在1874年发表,十年后经修改易名为《阿尔古娜》。他的歌剧《浪子》于1880年发表,而《玛丽昂·黛乐美》则在1885年发表。尽管他创作了多部作品,但使他驰名世界的却只有一部《歌女》。
1886年1月16日,蓬基耶利在米兰去世。他是最先接受近代音乐新潮流的意大利作曲家之一,能够运用管弦乐增加乐曲的美丽,并在不侵夺人声的主要地位的范围内运用乐器来做富有表现性的伴奏。他对当时的意大利作曲家产生了重大影响,有论证明,近代意大利歌剧的创立者是蓬基耶利而非朱塞佩·威尔第。那时因为意大利的作曲家们开始能欣赏奥托·瓦格纳的作品,所以,才有些人想改良歌剧艺术,希望建立新的风格。这种运动的倡导人就是蓬基耶利和阿里戈·博伊托。威尔第的天才远在他们两人之上,他迎头赶上,借天才之力,于是,他的成就也就超越在他们两人之上了。可是,直到今天,讲起来蓬基耶利的影响仍然是很重大的,因为,现代最著名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是蓬基耶利的弟子。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