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歌是一类源远流长的传统民歌,始于
魏晋南北朝时期,至今已有悠久的历史。浙江民歌种类丰富,主要包括号子、山歌、小调、灯调、莲花、仪式歌等多种类型,并且在部分地区如
桐庐县、
建德市、
淳安县、
富阳区等地,还有独特的畲族民歌。
浙江省的号子因地域和劳动内容的不同而多样化,如沿海的渔民号子、浙北平原的车水号子、浙南山区的采石号子等。其中,
舟山群岛的《舟山渔民号子》和
海盐县的《海盐海塘号子》尤为著名。随着现代化进程,许多传统号子已经失传。
浙江的小调又称江南小调或江浙小调,是流行于城市和乡村的俗曲时调。常见的小调有《孟姜女》《五更调》《
无锡景》等。
浙江省的灯调和莲花在民间节日表演中常见,如茶灯、花灯、马灯等。莲花因其特有的衬腔而得名,分为大莲花和小莲花两种表演形式。
生活音调包括哭腔、搳拳、叫卖等,虽然尚未构成完整的
民俗音乐,但与当地的语言音调和民歌风格密切相关。
浙江民歌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尽管当时的文献记录有限。魏晋南北朝时期,吴声歌曲开始在
浙江省北部地区兴起。隋唐以后,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音乐文化得到了显著发展。唐宋时期,文人的参与推动了
民俗音乐文化的发展。明清时期,浙江的时调俗曲达到了顶峰。
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的音乐工作者收集了大量的民歌,并进行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