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沈人骅获得市级科研成果
二等奖,1987年个人荣获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1990年个人获得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1991年创办"科技活动基地"、"科技创新广场",鼓励广大少年儿童参与科技实践活动,至1993年6月,共收集少年儿童科技创作成果达2000余件,其中有超过5件作品获得全国奖。1999年,"区域性实施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成果获得全国科技教育科研成果
一等奖。
沈人骅,长期重视少年儿童科技启蒙教育活动,自1983年起,借鉴国内外先进的《STS教育》、《探究一研讨法》、《相互作用法》和《开放学习》等理科教育经验,结合其教改实践,提出了在少年儿童
科学教育中进行"探导模式"的实践研究,即引导少年儿童模仿科学家探究科学现象和寻求科学规律,以及从中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经过3年的探索与总结,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获得市级科研成果
二等奖,1987年个人荣获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随后又利用少先队爱科学活动的载体,进一步创设和开展了"科技创造乐"实验和"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少年儿童的个性"研究,至1990年2月撰写出两篇课题报告,分别获得市级科研成果一、二等奖,1990年个人获得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
1991年初,抓住课程教材改革的机遇,转变教育观念,凭借丰富的科技教育实践经验,着手编制"少年儿童科技兴趣活动辅导纲要及指导细目",同时依托社区,创办了"科技活动基地"、"科技创新广场",吸引了广大少年儿童积极参与科技实践活动,促使孩子们的科技成果脱颖而出,至1993年6月,孩子们的科技创作成果达2000余件,其中获全国奖的有5件之多,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1995年起,在已有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区域性实施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课题,以科技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科技活动基地建设、科技活动社团建设为重点,建立起社会化科技教育活动网络,即社会化科技教育资源共享体。通过4年多的实践运作,取得了丰富的实验数据,1999年,"区域性实施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成果获得全国科技教育科研成果
一等奖,1999年被评为
上海市少先队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