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森·梅尔沃德,1959年,生于
加利福尼亚州,从小就天资聪慧。19岁从加州大学毕业,获数学
学士、
地球物理学及宇宙物理学硕士。23岁从
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数学
经济学硕士和理论物理博士。曾就职于
微软。
工作简介
机构与职务 微软前CTO,现为“智力
风险投资公司”执行董事教育背景 1978年,获
加利福尼亚大学数学学士学位、地球物理及宇宙物理学硕士
1982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经济学硕士和理论物理博士
职业背景 2001年,创办“智力”风险投资公司。
1986年随同DSR一起被微软收购,担任特殊工程部主管
伯克利办起一家软件公司,起名DSR
1990年起,统揽微软全局,成为一系列重大项目的核心决策人
1995年,升任副总裁兼CTO,成为6位董事会成员之一
2000年5月,正式宣布离开微软
名言 我们的主营业务——软件本身也到了末日,将来也会暴尸于信息高速公路的路旁。
人物简介
纳森·梅尔沃德毕业后,投奔斯蒂芬·霍金门下,做博士后工作。不久,在伯克利办起一家软件公司,起名DS
R。1986年随同DSR一起被盖茨购入微软。开始负责操作系统开发,职务为特殊工程部主管。1990年统揽全局,成为一系列重大项目的核心决策人。1991年,开始负责微软所有高级研发项目,成为谈判专家,参与评估各种合作和购并事宜。1995年,升任
微软副总裁,成为微软6位董事会成员之一,同时任公司
CTO。1999年6月,开始休为期一年的“长假”。
成长经历
与微软清一色的黑客们不同,梅尔沃德一点也没有黑客的气息,甚至从未受过
计算机科学或工程学的正规教育和训练。他是物理学家,是博士,以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弟子自居。 1959年,梅尔沃德出生于
加利福尼亚州。母亲是中学教师,两岁时就认定儿子将来肯定是一名科学家的料。因为他从小天资聪慧,过人一等。19岁从加州大学毕业,获数学
学士及
地球物理学及宇宙物理学硕士。23岁就从
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数学
经济学硕士和理论物理博士。他关心的是宇宙起源。博士论文题目为《弯曲时空量子场论的远景》。
博士毕业后,他转道
英国,投奔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门下,做博士后工作。没多久,就在朋友的鼓励下打道回府。但霍金的招牌就此贴上,成为其履历中最得意之笔。
这家伙也不是能静心搞学问的人,很快就将多年的学问扔到一边,投身商海。在伯克利,办起一家软件公司。在一间租来的阁楼上办公,阁楼的主人叫Darry S.Rush,公司就起名DSR,并凑出动态系统研究(Dynantical Systems Research)的全名。他主持开发一种应用软件,类似于一个小的
Windows。
1986年,
dos面临
英特尔新芯片的兼容性问题,同时
OS/2开始浮出水面。为解决问题,
微软开始对DSR的软件产品感兴趣,谈妥后,准备签署意向书时,微软实际上已不需要这种软件,但盖茨已喜欢上梅尔沃德这个人,因此还是签下了合同,还爱屋及乌,把梅尔沃德的弟弟也一并拉进了微软。购并DSR虽然只花了150万美元,却是微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购并,从此永远改变了微软的发展历史。
微软的诸葛亮
从1986年到1990年,梅尔沃德一直在鲍尔默手下工作,负责操作系统开发。起初职务为特殊工程部主管。梅尔沃德最大的本事就是具备超一流的敏感度,能在不同场合极其迅速地掌握技术细节,洞察极其细微的问题。从天体物理、微处理设计到美食烹和方程式赛车,无奇不有,使其成为典型的大杂家。却杂而不乱,能从中梳理出颇有见地的思想。他有个性,爱放声大笑,嗓门亮亢,绝没有一点书呆子的样子,更与那些面目古板的科学家形象迥然不同。
到
微软后,梅尔沃德的天性很快显露出来,在操作系统、新的微处理器设计及许多基础性的大问题上做出一系列的技术决策,并总能用自己的思想平息争论,一统天下。而且,也经常干些盖茨不好出面的事。1988年,《
纽约时报》将
英特尔386芯片称为“
美国最赚钱的垄断产品”,微软按耐不住了,公正支持英特尔的竞争技术――RISC芯片。梅尔沃德不时吹风:“RISC代替英特尔原有芯片是大势所趋。”
1991年,梅尔沃德更纠集DEC、MIPS、
康柏电脑、
戴尔股份有限公司等巨头,成立先进计算环境(ACE)联盟,试图一举干掉英特尔。但最后ACE没能搞成气候。
微软不得不与英特尔再度合作。精明老道的格罗夫很现实:“与其把微软看成莫逆之交,倒不如将它视为列车上的同路人。双方去向相同,以诚相待。但你不能把你家房门的钥匙和信用卡交给他。因为你知道,你们到某一站将要分手,各奔前程,所以,对他过于信任没有任何好处。”
梅尔沃德比盖茨年轻三岁,技术敏锐性和演说才能比盖茨更胜一筹,很快平步青云,扶摇而上。1991年,开始负责微软所有高级研发项目。而且很快成为谈判专家,参与评估各种合作和购并事宜。开始越来越频繁地与盖茨磋商、探讨,成为盖茨和
微软战略规划的主要顾问。而且他还吸收大批人员,共同组建博学机器,作为微软发展的智囊机构。
1990年起,他就统揽全局,成为微软电视电脑融合、视频压缩、顶置盒、RISC芯片研究、RIP部门、集成Scripting语言、家用控制装置、互联网标准、在线服务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核心决策人。1991年夏,梅尔沃德起草了一份备忘录:使电脑的概念超过PC,走向交互电视。于是,高级消费技术部(ACTG)成立,开发控制各种非PC装置及
数字电视的软件。1993年中期,在收购
美国在线公司被断然拒绝后,在梅尔沃德的指导下把在线服务组建成一个新的在线服务集团,很快就收罗了100人,开始大干了。这项服务包括内容、大容量的电子邮件和收费系统、软件,以及界面设计,这些都需要从零开始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完成。这是它的竞争者们需要10年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这就是微软网络——简称MSN的来龙去脉。5年以后,它成了
微软互联网战略的核心。
1995年,梅尔沃德升任微软副总裁,成为微软6位董事会成员之一,并且成为公司
CTO。权利越来越大,涉足的问题越来越广泛。在技术和商业的交融中,商业性的浓度越来越高,实际所含的技术决策成分越来越少。梅尔沃德本人也越来越成为微软公司的梦想家。
他的弟弟Cameron Myhrvold,虽没有哥哥这么光彩夺目,却也非同寻常。他也是与DSR一起被卖到微软的,先是负责微软
欧洲的市场,后负责协调开发商关系。然后,成为
微软开发部门的市场主管。最后,成为公司互联网客户部副总裁。与哥哥一样,十分聪明,人品也佳。深受盖茨的赏识,是微软为数不多的“FOB”(friend of Bill,比尔的朋友)之一。
离开微软
梅尔沃德掌管着微软的未来,这位荒废正业的物理学家不但成了微软的总设计师,对整个软件业的未来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1998年,软件论坛(
软件 Forum)将首届“Visionary”奖授予梅尔沃德,表彰他对软件业未来走向的决定性作用。这位直接向公司主席兼CEO
比尔·盖茨汇报的传奇人物,开始逐步走出盖茨的阴影,走上舞台。
但在
微软,梅尔沃德注定无法与盖茨和鲍尔默那样享受到真正的荣耀。梅尔沃德曾经如此评价盖茨:“尽管他已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商界名人,但是除了一小群密友之外,对其他人而言,比尔·盖茨仍然是不可捉摸的。”面对盖茨,梅尔沃德的智慧也只能达到一半的正确。梅尔沃德当然是盖茨的密友,但是梅尔沃德真的了解盖茨,并能够永远紧密地盘依在盖茨身边吗?答案是残酷的。多少年来,盖茨的习惯就是总是衷情于智囊工程师,而不是市场经理或者其它总裁,用这些天才的工程师来辅助自己,帮助他设计公司的对策和产品。二三十年以前,他主要采纳
查尔斯·西蒙尼的思想,来帮助他发展Office办公软件。十多年前,他倚重梅尔沃德和保罗·马里茨等主导微软操作系统和互联网发展战略。然而,这种“智囊团”是需要不断升级,更新换代。等到一定的时候,盖茨必然需要“喜新厌旧”。这些智囊们也就只能变成“昨日黄花”,逐步淡出
微软。没有人能够改变这个“宿命”,哪怕梅尔沃德的身份和地位是如此特殊!
1999年3月,微软再度机构重组,将原有以技术为导向的三大部门,调整为以消费者服务为导向的四大部门。而且传出惊人消息:梅尔沃德及其弟弟可能将离开微软。1998年,鲍尔默升任总裁,负责公司日常事务。盖茨开始全心思考未来,梅尔沃德似乎显得多余了。对于微软的未来走向,他与鲍尔默的冲突也日渐明显。在鲍尔默的强势面前,这位“军师”开始失去听众,也失去了影响
微软帝国走向的能力。
到了1999年6月,消息得到证实。但“官方”的说法是休一年长假。实际上,这一休就不太可能回头了。因为,梅尔沃德已经长时期被隔离在公司决策之外,对许多最新的举措都不太了解。这位一手启动了微软Windows NT、Windows CE和微软研究院的人物,曾经是微软极具影响力、并深得盖茨信任的人物,究竟为什么被踢出门来,还是一个谜。
后微软生活
2000年8月,
美国太空科学家们日前启动了新一轮搜寻外星生物的计划。一组用于监测太空智能生物信号的望远镜组,得到
微软共同创始人保罗·艾伦的大力资助。两位先后离开微软高层的 纳森·梅尔沃德
“同行”,热切地走到了一起。据美国寻找外星智能生物机构(SETII)透露,以资助人艾伦命名的“艾伦天文望远镜组”是迄今为止人类设计的用于寻找其他银河系文明的最强大的工具。
艾伦为此计划投资了1150万美元,梅尔沃德也拿出了100万美元。两人的慷慨解囊使这个总耗资2600万美元的计划得以实现。
实际上,在1999年9月的休假期间,梅尔沃德就与两个朋友一切,架着
水上飞机,来到
加拿大西北部Thelon河源头,在训鹿和
麝牛迁徙期间的
北极圈内,开始成为一个猎人。
18个月后,梅尔沃德才从荒野中浮现出来。除了和家人一起,他又开始蠢蠢欲动,成立了一家名为“智力
风险投资公司”(Intellectual Ventures),往一些互联网和
生物技术创业公司散播种子基金。这个公司也是他与另一位前
微软员工Edward Jung博士一起创办的。这些从微软出来腰包装着满满银子的人物们,都喜欢一起扎堆干事。梅尔沃德担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公司所在的办公室离微软园区仅仅几英里。
Edward Jung也不是等闲之辈。之前,他在微软担任的职位是软件架构设计师,他于2000年离开微软,此后他的职位微软
比尔·盖茨取而代之。更富有意味的是,Edward Jung与梅尔沃德一样,对
开放源代码推崇备至。他还自行创立了WhatUwant公司,投身于
微软视为大敌的开放源代码领域,其理念是架构一种开放的平台,提供程序开发人员使用简易的开发工具、增值服务,让全球各地的软件开发人员能运用此平台合作开发、管理、创造并整合网络上各式各样的应用软件,创造新商机。WhatUwant也扮演一种软件设计仲介商的角色,销售大家合力设计的开放源代码软件,或针对客户的要求,号召全球各地的软件设计师来一同开发。
至今,微软也没有再设CTO这一个职务。在鲍尔默执政的几年中,
微软帝国依然势不可挡,但是,当年梅尔沃德直接规划和指导的Windows NT(就是现在的Windows XP)和Windows CE两大产品,也越来越成为决定微软未来命运的重要支柱。虽然,梅尔沃德已经远离微软多年,但是他的影响依然根植在微软深处,也在盖茨心中的深处。
梅尔沃德依然那么风趣幽默,一位富有的博学者。虽然,他已经摆出一副风险投资家的架势,但是,他的公司并不像一般的孵化器,不接受外界的投资项目。在2000年的一个拍卖会上,梅尔沃德70000美元,购买了世界上首台电子
计算机ENIAC上的一套真空电子管。如同他收集电脑古董、恐龙化石和古玩一样,风险投资也是他的一项“爱好”。与其说是生意,不如说是另一种“玩”。
看来,梅尔沃德要在生物科技方面重现“帝国军师”的辉煌,是不太可能了。起码,他们已经失去了冲锋陷阵的激情与斗志。什么都不缺了,梅尔沃德就这样轻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