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区兴国寺,现为沙县新实验小学内,历代均有修,宋名臣
李纲贬沙县时住此,自称“寓轩”,故又称“寓轩旧址”。现存一殿占地面积近500平方米,1984年原貌进行整修,木构梁架,雕铁装金,飞橡翘脊,富丽堂皇。西侧有2株千年古樟,相传为
李纲读书处,1996年11月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国寺别无长物,只存主殿单檐悬山式九
开间建筑,为省内所罕见。木构梁架,雕镂剔透,色彩纷呈,作法规整,布局合理,为典型的宫殿式建筑,占地480平方米。1984年列为
沙县区首批文物保护单位。兴国寺现辟为“
沙县第一中学校史展览馆”和“沙县一中国防教育展览馆”。兴国寺曾有一座石碑,为
爱新觉罗·颙琰十三年知县孙大所镌立。碑高一米余,上书“寓轩故居”。现只剩断碣残碑,由县博物馆收藏。兴国寺因
李纲而蓬荜生辉,李纲也因兴国寺而养精蓄锐。
李纲(1083——1140),字伯纪,祖籍
邵武市,生于无锡,无锡有河曰
无锡市,故号梁溪居士,谥忠定,
政和二年(1112年)
进士。
宣和元年(1119年)六月,京师大水,李纲上书陈政见:“阴气太盛,当以盗贼外患为忧。”朝廷恶其言,遂罢国史
编修,谪
南平市沙县监税务。寓居兴国寺。传说某日,李纲在兴国寺外文昌门水浒马路散步,看到西门外河面上一僧人自南向北踏水而渡。甚异之,沿河问父老,父老说,洞天岩永和洞新来了一位僧人,遂追至洞天岩。见一僧人盘坐于地,右手支颊,目似瞑,意暇甚。一眼便认出是方才踏水之僧人。
李纲猜揣此僧非同小可,必是高人奇士。于是程门立雪,长跪于前。僧人醒后,
李纲上前作揖。僧人问:“施主何以跪拜?”李纲把贬谪之事说了,并欲卜前程。僧人说:“天机不可漏泄也,”又继续入睡。等到再次醒来,看到这儒者长跪如初,雅人深致,便口出偈语:“青着立,米去皮,那时节,再光辉。”李纲不解其意,欲意再问,那僧人便脚蹬岩壁,腾空而起,一踏沉浮石,再踏步云桥,飞向天际。原来那僧人就是定光佛的化身。后来人们发现岩壁上留下一个硕大脚印,这就是洞天岩著名的“仙人脚掌”的来历。人们为了记念
李纲的仙遇,在这里雕凿了一座坐睡的佛,这就是淘金山大卧佛的前身。二十二年后,
绍兴元年(1131年),
李纲在泰宁丰岩寺写下了《丹霞禅院记》 :“
宣和初,以左史谪官沙阳。”可以看出他对在兴国寺寓居的这段生活的记忆犹新。在丰岩寺李纲读书不辍,穷究哲理,写成《易经。内外篇》一书。穷源竟委,想“京师大水,上书陈政见”之事是有易理之根据的。曾经沧海,忧患余生,李纲居兴国寺,黄卷青灯,写下《寓轩记》 :“梁溪居士以居,而居兴国佛宫,自秋夏,气候高蒸发思得宽敞幽之宇,以为燕处游息之地。而宫之西偏有轩焉。前此,以为过客之馆,芜废之治,纲乃命工以葺完之。架
松花以障日,植翠竹以来风,饰曲栏以为花草之,埋小盆以为支荷之地,地之坳者,与瓦之破缺者,墙壁楹栏之漫者,皆以次缉而整之。不数日,奂然一新,于是易其旧,名之曰:‘寓轩’。”可以看出,
李纲是作好了长期安度贬谪生活的打算。从他的诗句“结庐占尽溪山境,安得超然真隐人”、“休问江山非故国,且将爽气慰梁溪”以及“当有诗千首,何妨谪九年”中可以看出他的豁达的胸襟。
李纲虽远谪,仍心系社稷安危。他与
沙县区名士
陈瓘、
邓肃等诗文酬唱,以抒情怀。在《岩上石芝》一诗中写道:“自古至言多逆耳,愿于苦处辨忠良。”在兴国寺他创作了许多诗文,别出机杼,给七朵山和沙阳八景等命名、题诗,倾注了他对沙县山水的热爱之情,留下了许多佳话传说。一日深夜,
李纲独步街头,四处寂静,唯一处灯火通明,书声琅琅。李纲奇而窥之,见一青年学子正襟危坐,奋发读书。推门相见,交谈片刻,虽寥寥数语,即成倾盖之交,这个青年学子就是被逐出太学的邓肃。肃对当朝的弊病分析一针见血,讨论政事颇有见地,使
李纲深为惊叹,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此后他们常相往来,或论国是,或吟诗作赋,志趣相投,相得益彰。翌年,李纲被朝廷召还,
邓肃、陈、
陈渊(陈瓘侄,
杨时女婿)、邑令设宴饯别李纲于太史溪凝翠阁(今交警大楼以东临河第一座山峰与第二座山峰之间的楼阁)。席上
李纲吟诗赠诸友:“登临飘渺出尘寰,疑是蟾宫昼不关。宴乐樽垒在天半,嬉游歌吹落人间。贤尹风流占仙籍,青云随步隐攀。”邓肃唱和道:“栏前碧玉四围宽,满座春风文字欢。霜气袭人秋更爽,溪光映月夜生寒。登临顾我那能赋,姓字从公遂不漫。此景此时难再得,相思但把锦看。”他们就这样互相唱和,表现了深厚的友爱之情。
李纲是力主抗金的,
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侵,他上御戎五策,论御寇用兵二十事札子,并任
兵部尚书。
靖康之变元年(1126年),金兵进逼京城,李纲劝阻
赵桓出逃,以
尚书右丞任亲征行营使,率领军民保卫京城,英勇抗敌。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任宰相,提出抗金救国十策。主张顺应民心,励精图治,收复失地,实现统一祖国的大业。如此日理万机,轰轰烈烈的事迹,正验了定光佛的“青着立,米去皮”——
靖康年间,“那时节,再光辉”的谶语了。“迟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
李纲的崇高民族气节与兴国寺同在,永远鼓舞后人。
李纲复出后,新安吕之望接任管库,改“寓轩”为“具瞻堂”,以示敬仰名相之意,表达了沙县百姓的共同心愿。八百年后,1934年1月25日,彭德怀司令员、滕代远政委、杨尚昆副政委率领
中国工农红军东方军三军团攻克了
沙县区。从此,沙县有史以来第一个县级工农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沙县革命委员会在兴国寺宣告成立,并且在此召开庆功大会。兴国寺墙边的那棵郁郁葱葱的橄榄树,彭司令栓过战马。睹物思人,彭司令骑战马的威武形象和那匹高头大马嘶鸣的情景让后人遐想和追忆。“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对彭德怀将军的赞颂。革命先辈为中国革命建立的丰功伟绩和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假若没有
李纲,兴国寺纵然崔巍,也会显得多么寂寞!假若没有彭德怀这些无产阶级革命家,兴国寺也将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