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兰花名镇
浙江温州永嘉县桥下镇
近年来,桥下镇养兰队伍逐年扩大,爱兰、养兰、赏兰、咏兰成为一种时尚。每当你走进桥下镇政府,几乎每个办公室都摆有几盆兰花,满室幽香,沁人心脾,真可谓“兰花镇”了。
崛起的名镇
特定条件
据称,永嘉县是瓯江寒兰的原产地。这里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非常适合兰花的自然生长和人工栽培。如今2700平方公里的永嘉土地上一年四季随 处可见兰花盛开,随地可闻幽谷飘香,其品种有春兰、蕙兰、建兰寒兰、风兰等。其中,瓯江寒兰作为兰科里的一个特有品种,发展最快,估计全县已达150万苗,约占整个养兰数的二分之一,数量位居全省之首,被誉为“寒兰之乡”。桥下镇拥有兰花种植户600多户,其中上规模、上档次的162户,现代兰房33间,大棚基地21处,建立了4个兰花专业合作社。兰花品种300多个,其中春兰、寒兰、蕙兰的栽培较为普遍,获得各级金奖13个、银奖32个、铜奖40个。中国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栏目组蹲点桥下拍摄寒兰专题。
发展特点
桥下兰花产业发展呈四大特点:一是爱兰、养兰人数越来越多,养兰队伍逐年扩大,并提升为赏兰、咏兰,如戚成在自家屋后建了兰廊、兰亭。二是兰花从重数量增加转向在扩大数量同时注重提升质重。从质上看,除了下山的春兰、蕙兰、建兰寒兰莲瓣兰以外,还引进许多高档的名品兰,如戚成轴等人引进了高档的兰花名品,为提高我县兰花向高档次发展起了积圾的作用。三是发展了一批兰花产业基地,形成规模效益,如黄成唐、黄品光、黄品云等人的寒兰基地,平均年收入达10多万元,成为家庭致富的主要门路。四是科学养兰水平不断提高,戚成轴、全超俊等养兰大户相继建起了自动控温湿兰房,使科学养兰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所获荣誉
2009年12月,桥下镇被中国兰花协会评为中国兰花名镇,这是继广州市番禹区沙湾镇之后,第二个被评为中国兰花名镇的乡镇。
发展细则
一是强化服务,积极发挥优势。桥下镇属海洋暖流气候,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兰花生长。桥下人民种养本地寒兰有浓烈的乡土情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几乎家家有养兰。莳兰,赏兰,咏兰成为当地百姓的一种基本文化生活之一。桥下镇因势利导,把兰花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高度出发,作为培植重点新兴产业来抓,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兰花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镇政府及上级相关部门多次组织兰农到广州市福建省杭州市温岭市等地参观学习外地优秀的兰花企业。
二是注重引导,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该镇以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为手段,扶强一批精品基地,培育一批种植联合体,改变分散经营状况,迅速推动兰花的产业化进程。重视养兰科技引进和研发,推进兰花又好又快发展。全镇现有兰花种植户600多户,其中上规模、上档次的兰花种养户162户,建有现代兰房33个,大棚基地21处,以寒兰春兰、蕙兰、建兰的栽培较为普遍,年交易额达2千万元。在桥上村建成标准化示范基地10多亩,带动产业发展。
三是加强宣传,鼓励兰花走出去。利用温州市科交会、浙江省农博会、森林博览会等平台让桥下兰农、兰花走出去。积极鼓励兰农参加各种兰花参展活动,历年来共获奖106枚。积极通过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加强对桥下兰花资源及生产发展的宣传,响亮地打出“中国寒兰在浙江,浙江寒兰在桥下”等宣传口号。2009年12月,中国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栏目组蹲点桥下拍摄寒兰专题,积极营造深郁的兰花文化氛围。在温州花卉市场开设兰花销售窗口,做好市场导向工作,扩大兰花宣传,促进市场开发。
四是科学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该镇已制订了兰花产业发展三年规划。结合寒兰资源综合开发,立足桥下得天独厚的寒兰资源优势,弘扬优秀的兰花历史文化,积极开拓兰花商品市场,强调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改造与提升并举,育种与快繁相结合,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化建设为核心,促进桥下兰花生产向规模化、科学化、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在小京、桥上、东山、西岙、八里等村建成规模兰花生产基地,建一个兰花交易市场。加大力度扶持“兰花科技研发中心”、“兰花示范基地”、“东山村兰花一条街”、“兰花交易市场”等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桥下兰花生产建成促进桥下经济增长及综合开发的重点新兴产业,把桥下建成省内最大的兰花生产基地和市场交易中心。到2012年,实现兰花总产值0.7亿元。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崛起的名镇
特定条件
发展特点
所获荣誉
发展细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