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汉
土壤科学专家
沈汉,男,1953-1978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土肥所工作,1979年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工作,1990年退休。受聘为农业部全国土壤普查科学技术顾问,并获农业部全国土壤普查先进工作者称号。
主要成就
1955-1958年,在中国科学院土壤队参加华北平原土壤调查,任分队长,完成野外调查分类制图工作,协作编写《华北平原土壤》一书。
1958-1961年主持河北省第一次土壤普查,编制1/200000土壤图,主编《河北农业土壤》一书。参加农业部“中国农业土壤志”(初稿)一书的编写。
1962-1963年,主持冀中平原旱薄地留麦夏休闲地培肥改土措施研究,提出夏闲地种植田菁等绿肥培肥改土措施,在华北推广近50万亩。
1964-1966年河北省科委任农业区划综合组长,完成河北省综合农业区划及河北省土壤区划,都是全省第一个区划方案。
1978年主持廊坊地区土壤普查,在全国率先开展第二次土壤普查,获农业部通报。在汇报会上,提出土壤普查的“五统一”概念,受到重视。
1979年通县土壤普查,完成农业部全国土壤普查北方试点,为全国土壤普查总结试点经验,由农业部转发全国。编制1/100000土壤图、养分图,改良利用分区图等图,编写《通县土壤》一书。在潮土基层分类上有所创见,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0-1983年,在市区划办,主持北京市第二次土壤普查与区划工作,汇总全市土壤普查成果,提出全市土壤分类方案;编制1/100000土壤图、养分图、改良利用分区图,编写《北京土壤》一书,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二等奖;市农业区划一等奖。提出“农业工作必有区划意识”的新观念。土壤评价应重视土壤分类、分区及分级的新方法。
1984-1987年,在全北京市土壤普查中,面对京郊大面积新老菜地土壤在土壤分类上无成熟方案可循(有些省市多做为土属级变异处理)。我们重点研究了菜地土壤肥力与性态特征及其分类地位问题,发现菜地土壤的特殊性,在土壤学报上发表了“京郊菜园土壤元素积累与转化特征”一文,率先以一部高度熟化类型做为高级分类单元处理,划分为“菜园土”土类,并以《菜园土壤熟化发育特征及其分类》一文,在1984年全国土壤分类昆明会议上,建议在全国土壤分类系统的人为土纲中成立“菜园土”土类,引起重视。
1987-1988年,参加全院京郊平原中低产区粮食综合开发研究。重点研究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的测土施肥技术,获市科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985-1990年,参加农业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汇总,编写《中国土壤》及《中国土壤普查技术》,前者被列为“中国当代重要科技著作(农业领域)”。
1991-1996年,退休返聘,应邀参加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持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的国家基金,并主持厚熟土(菜园土)系统分类课题。面向全国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母土的性态特征,发现厚熟土可跨越许多土纲形成有统一共性,即具有磷硫钙氮的厚层积累,并形成肥熟表层与磷质耕淀层的土壤,都与大量施用动物性有机肥分不开,改称肥熟土。写出“肥熟土的形成与亚类划分”,提出诊断层与诊断指标,被全国所接受,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联合国土壤部门认为中国人为土的研究(包括肥熟土)走在世界前端,世界人为土的分类应根据中国土壤学家的意见划分。1996-2000年,又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持的中国土壤基层分类研究,并主持肥熟土土系分类课题,提出50个土系的划分方案。1997年开始写《中国菜地土壤》一书,现正进行中。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主要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