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细尾莺(拉丁学名:Malurus cyaneus,英文名:Superb Fairy-wren),是
细尾鹩莺科的一种雀鸟,体长约14厘米,重量约8-13克,体形长尖窄,下部宽阔,
雄性羽毛为蓝色配有黑色和灰色,
雌性和雏鸟的羽毛为黄褐色。
春夏季繁殖,一窝两只以上,食物一般为昆虫和细小的生物,以叫声为主要交流方式,广泛分布在相对较潮湿及肥沃的澳洲东南部。
形态特征
壮丽细尾鹩莺长度约14厘米,尾长平均约5.9厘米;重量8-13克。壮丽细尾鹩莺,有明显的两性异形:繁殖期的雄雀羽毛呈鲜虹蓝色,配以黑色及灰褐色。鲜色的冠及耳羽是用来示爱的。繁殖期的雄雀前额、耳底、上背及尾巴呈鲜蓝色,双翼呈
褐色,
喉咙、眼斑及喙都是黑色的。雌雀、雏鸟及非繁殖期的雄雀都是呈黄褐色,下身较为浅色,尾巴呈黄褐色(雌雀及雏鸟)或灰蓝色(雄雀)。雌雀及幼鸟的喙是褐色的,而雄雀在第一冬天后其喙会变为黑色。未成年的雄雀在孵化后第一个繁殖季节会换成繁殖期的羽毛,不过第一年的换羽往往并不完整,要待第二或第三年才会完整。雄雀与雌雀在繁殖后都会换羽,于冬天或春天就会再次换成婚羽。雄雀繁殖期的蓝羽,尤其是耳羽,是呈虹色的,这是因为扁平及扭转的小羽枝。蓝羽可以反射紫外光,使它们更为明显。
栖息环境
栖息在充满下层灌木的林区,且适应了城市环境及会在花园和公园出没。
马缨丹及入侵的黑莓可以给它们提供遮盖的地方。它们似乎很适应在城市中居住,且胜过入侵的
家麻雀。在海德公园及
悉尼皇家植物园都可以见到它们的群落。它们并不会栖息在密林或山区。
松树及桉树林也不适合它们生活。
生活习性
壮丽细尾鹩莺行为
壮丽细尾鹩莺非常活跃于觅食,尤其是在近遮蔽处的辽阔地面。它们以跳跃来活动,以尾巴来平衡。双翼短而圆,在短途飞行的上升中很有帮助。于春天及夏天,昆虫的数量很多及容易捕捉,所以在每次捕捉之间都可以休息。它们日间会留在遮蔽处休息。到了冬天,食物较难寻找,它们会花一整天的时间来觅食。
壮丽细尾鹩莺是会进行合作生殖,全年由3-5只成员负责保卫地盘。鸟群是由配偶对及一些在同一地盘孵化的雄雀或雌雀组成,这些雀鸟群未必是配偶对的子女。它们会帮助保卫地盘及哺育雏鸟。同一鸟群的雀鸟是会互相用喙梳理的。
壮丽细尾鹩莺的主要掠食者包括黑背
钟鹊、钟鹊属、
笑翠鸟、
噪钟鹊、乌鸦及
渡鸦及。另外,入侵的
哺乳纲如
赤狐、猫及黑鼠也会掠食它们。它们会以“
啮齿动物式跑步(rodent-run)”来分散掠食者对
国家体育场内雏鸟的注意。它们会低下头、颈及尾巴,伸出双翼,迅速的跑动将羽毛抖松,并发出一种持续的警报鸣声。
壮丽细尾鹩莺食性
壮丽细尾鹩莺是吃昆虫的。它们吃多种细小的生物,主要是昆虫,如蚁、
草蜢、蟓、
苍蝇、
象鼻虫及多种幼虫;它们也会吃小量的种子、花朵及果实。它们会在地面或不高于2米的丛林间觅食。由于这种觅食方式,它们很易受到掠食者侵袭,故此它们很多时会一同或在近遮蔽处觅食。于冬天食物短缺时,蚁就是它们重要的食物。雏鸟会吃大量
毛虫及草蜢。
壮丽细尾鹩莺社交
壮丽细尾鹩莺的声音沟通主要是用作社交、聚集或保卫地盘。最主本或第一类叫声是长1-4秒的高音,每秒包含了10-20个短节;雄雀及雌雀都会有这种叫声。雄雀另有一种第二类叫声,是面对掠食鸟类(如
灰钟鹊)的反应。这类行为并非为要通知其他雀鸟,但目的不明。这类叫声并非警告,而是将发出叫声的雄雀的位置通知掠食者。这有可能是一种示威,但却未能肯定。它们的警告叫声是一连串尖锐的吱吱声,其他细小的雀鸟也会明白。雌雀在孵化时会发出轻声的声音。
分布范围
澳大利亚。
繁殖方式
壮丽细尾鹩莺已知有几种示爱方式,其中一种是以像海马般的形式飞行起伏。雄雀会将颈部膨胀,令羽毛竖起,于飞行时将身体由水平改为垂直,慢慢下降,当接迎地面时就会急速拍动双翼上升。另一种是竖起羽毛来展示它们耳朵上的蓝色绒毛,是为一种攻击性或示爱的行为。
在繁殖季节,雄雀会喙走黄色花瓣送给雌雀。黄色的花瓣与它们的身体颜色有强烈对比,是示爱的其中一部份。雄雀有时会将花瓣送给其他地盘内的雌雀,有时更会在繁殖季节以外的时间来展示自己。它们是社交性一夫一妻制但在繁殖上却是滥交的,即一对雄雀及雌雀会一起生活,但双方不时会与其他雀鸟交配;其中一部份幼鸟可能会由其他雄雀所照顾。幼鸟并非只有配偶对单独照顾,一些与雌雀交配的其他雄雀也会照顾幼鸟。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壮丽细尾鹩莺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该物种种群数量稳定,因此被评为无危物种。
有关知识
壮丽细尾鹩莺被用作为澳洲鸟类观察及保育协会(
鸟纲 Observation \u0026 Conservation Australia)的徽章。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